馬斯克兄弟看中的集裝箱種菜,突然火了

馬斯克兄弟看中的集裝箱種菜,突然火了

提起馬斯克,一般人都會想起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其實,他還有一個弟弟:金巴爾·馬斯克(Kimbal Musk)。金巴爾比伊隆小一歲,兩兄弟早年間攜手創業,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商業資訊網站Zip2。幾年後,Zip2以3億美元的價格賣給康柏電腦,馬斯克兄弟收穫第一桶金。

從那時起,哥哥先後創辦PayPal、SpaceX、特斯拉等公司,在過去二十年間成為全球最頂級創業家;弟弟相對低調,主要從事投資工作,如今是特斯拉和SpaceX的董事會成員。

與忙著造車、造飛船、發推文的伊隆相比,金巴爾的真正興趣是人們的餐桌。

2005年至今,金巴爾創辦了一系列餐飲相關企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6年成立的Square Roots(平方根)公司。

這是一家主打“垂直農業”的新型種植企業。

它向人們提供經過改裝的集裝箱,用於種植水果蔬菜。集裝箱內設有光照、供水、調溫等設施,可透過感測器和電腦進行控制,確保農作物在最適宜的環境中生長。Square Roots稱之為“集裝箱上的社群農場”。

馬斯克兄弟看中的集裝箱種菜,突然火了

新奇的概念、創新的技術,外加馬斯克弟弟的名人效應,讓Square Roots創立之初吸引了眾多關注。2017年和2019年,這家公司累計融資2450萬美元。

然而,時至今日,Square Roots並未取得很大進展。原因有很多,而價格是一大阻礙。城市居民想在Square Roots的集裝箱裡種菜,需要繳納5000美元押金,這對於絕大多數美國人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

Square Roots一直沒能解決規模化推廣的難題。

集裝箱農場成本高昂,Square Roots受限於規模效應,只能選擇那些高附加值的冷門作物,比如羅勒、香菜、蒔蘿等,供給當地高階餐館;而這些產品的需求並不大,反而進一步導致集裝箱種菜的商業模型難以跑通。

金巴爾原先設想,公司將在2020年進入20個城市,終極目標則是在每座城市設立一座種植園;但截至目前,Square Roots僅在美國紐約市、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開展運營,距離當初目標相去甚遠。

不過,垂直農業的

巨大想象空間和現實價值

,仍然吸引了全球玩家的不斷加入。

8月9日,拼多多、光明母港、中國農業大學和浙江大學聯合啟動“2022光明多多垂直農業挑戰賽”,暨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

與前兩屆不同,本屆農研大賽將場館搬到上海崇明的集裝箱農場。參賽隊伍需要在沒有土壤和日照的情況下,在集裝箱內設定和調節光照、溫度、水分、肥料和氣體等各項引數,種植出優質高產、能耗更低、生長更快的生菜。

拼多多相關負責人向字母榜(ID: wujicaijing)表示,本屆比賽要求選手們

不僅“種得多”、“種得好”,還需要“耗能少、耗時短”,更要“易推廣”。

農作物走出實驗室、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一直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最大挑戰。它意味著技術本身的適應性和複用性足夠強,可以藉助規模化迅速攤薄成本,並能夠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口味。顯然,這是一條正確但困難重重的道路。

但在傳統農業研發模式下,大多數新產品停留在了實驗室內,無法真正打入市場。網際網路公司參與農研,帶來了技術和資金,也有望給“實驗室到餐桌”的演進路徑帶來新變化。

A

以集裝箱農場為代表的垂直農業,最早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目的是在全球城市化的浪潮中,找到土地資源不斷萎縮的破局之道,讓農業生產與人類社會和諧共處。

與傳統農業相比,集裝箱種菜的優勢很多:不依賴天然光照和降水,一年四季均可以種植和收穫;可自建水迴圈系統,用水量減少80%以上;與外界隔絕,集裝箱內的作物免受病蟲害困擾,無需使用農藥;採用水耕法,不需要傳統化肥等。

關鍵在於,

集裝箱和種植架可以多層立體疊放,最大限度減少了對於土地的佔用。

對於那些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而言,垂直農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目前,除了美國的Square Roots及其他玩家外,以色列、阿聯酋、馬來西亞等人口密集、耕地和水資源緊張的國家也出現了許多垂直農業創業公司。

以國土面積狹小、自然氣候惡劣的以色列為例,當地一家名為Vertical Field的公司很早入局垂直農業,並在2020年3月將“集裝箱城市農場”引入中國。這款集裝箱可以即插即用,自帶嵌入式自動灌溉施肥系統,搭配物聯網技術,

每個集裝箱可年產12噸蔬菜。

另一箇中東國家阿聯酋靠石油賺錢,但同樣面臨著農業的天然短板。今年7月,該國花費4000萬美元,在迪拜設立一座佔地33萬平方英尺(約合3萬平方米)的垂直水培農場,規模號稱全球第一,計劃年產100萬公斤以上綠葉蔬菜。

馬斯克兄弟看中的集裝箱種菜,突然火了

中國在垂直農場領域起步較晚,

但發展很快,技術水平不遜於外國同行。

本屆大賽的主辦方之一光明母港,此前已經在利用集裝箱打造“植物工廠”。

據介紹,光明母港的技術專家把集裝箱轉變為小型的蔬菜生產車間,內部設有三層或四層種植架,每層的種植托盤盛有營養液,可透過控制檯和管道保持設定濃度。

同時,集裝箱內的光照、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均由自動化裝置進行控制,作物可以在人工環境中按計劃生長,確保高品質和高產量。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土地資源的日趨緊張,以及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垂直農業的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同時,消費者更加青睞健康、新鮮食材,對於配送時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帶來了高價值的新增需求,讓集裝箱農場在城市內部紮根,向周邊居民提供服務有了更加堅實的落地場景。

不過,截至目前,

國內外的垂直農場大都處於實驗階段,距離規模化商用尚有差距。

根據GlobeNewsWire的資料,2020年中國垂直農場市場規模約為42。6億元,預計2026年增至128。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4。6%。相比數萬億的農產品大市場而言,這一數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B

有著近五十年發展史的垂直農業,至今無法大規模落地,成本過高是重要原因。

36氪曾在一篇報道中指出,

垂直農場屬於固定成本投入和進入壁壘雙高的行業

,單個農場建設成本高昂。此外,它對於技術和人才的要求也遠高於傳統農業。

針對這一痛點,本屆農研大賽格外注重成本問題,將集裝箱內的溫、光、水、肥、氣作為核心考核點。光明母港農業總監王金華表示,參賽選手就像鋼琴師,只不過譜寫的是一串串整齊的程式碼,它們將代替操作選手進行智慧化調控。

例如,針對照明成本,選手們需要透過編寫程式碼,制定出合適的“配方光”,滿足植物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

馬斯克兄弟看中的集裝箱種菜,突然火了

除了建設和運維成本外,阻礙垂直農業發展的的另一大因素是

生產與需求側的脫鉤。

集裝箱農場等新興農業生產方式通常從科研院所起步,或是由創業公司驅動。他們受限於所處領域和經驗積累,難以洞察第一手的農產品消費趨勢,產品雖好卻難以匹配市場需求,導致“酒香也怕巷子深”。而集裝箱農場的高成本,又導致他們無法選擇低價常規品種的農產品,這進一步壓縮了潛在消費空間。

在本屆農研大賽上,

選手們面臨的新挑戰就是“易推廣”

,對技術實力和成本控制有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賽事主辦方也在嘗試開闢新的通路,讓消費者參與農產品研發,為參賽團隊提供更直觀的需求畫像。

據瞭解,本屆大賽除了專家評委外,還計劃引入“大眾評委”,邀請消費者體驗試吃,其反饋將被作為評選參考之一;同時,決賽團隊種植的優質生菜將透過拼多多進行銷售。

如何

讓經過驗證的農業技術儘快落地鋪開

,一直是拼多多農研大賽的側重點之一。而那些降本增效明顯、更易於被農戶接納的團隊,大多數成為優勝者。

例如,智多莓團隊曾在農研大賽中獲得二等獎,隨後開始公司化運營,推出一套草莓AI種植模型。在理想情況下,這套模型能夠將草莓畝產量從2噸提升至3。5~4噸,常用工成本下降30%以上。

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多個地方落地。在某大型農場,原本100多個大棚需要7個人負責灌溉;如今引入AI技術後,只需要1個人進行管理。智多莓團隊此前表示,以往一個專家只能服務100畝地,但專家加上AI,就能服務1萬畝地。

“番茄快長”是2021年農研大賽的冠軍隊伍,自研病害管理系統,透過在溫室中安裝感測器,在監測室內氣候和植物生長情況的同時,還能預測和協助規避大部分病害風險,從而提升產量。這套系統隨後進行小規模商業試點,未來將向全國鋪開。此外,同期參賽的智慧番茄數字管控雲平臺、番茄生長狀態識別模型、新型輕簡溫室二氧化碳加富技術等,也逐步進入了落地推廣階段。

C

以集裝箱種菜為代表的垂直農業,以及AI等前沿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落地,與農產品電商的興起密不可分。

新技術的應用往往意味著農產品附加值的提升,進而導致價格上漲。

在傳統消費模式下,這些新產品在上市初期產量有限,銷售範圍也無法突破本地市場,常常難以開啟銷路。而需求的不足,反過來又讓價格被動升高,導致好產品無法真正從實驗室走到餐桌上。

過去幾年間,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紛紛加大農業投入,為農產品技術革新和消費升級帶來新的契機。

一方面,

電商平臺深入供給側上游,主動參與農產品研發

,並推動AI、大資料、物聯網等尖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適配和落地,以跨學科合作加速農業數字化程序。

例如,拼多多連續三年舉辦農研大賽,目標是透過科技創新提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幫助農民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其中,草莓AI種植模型等經過實地驗證,已經在多地發揮降本增效的作用。

馬斯克兄弟看中的集裝箱種菜,突然火了

同時,電商平臺拿出大量資金用於農業技術研發。拼多多在2021年8月設立“百億農研”專項,目前已將去年下半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公司利潤全部投入。受此影響,拼多多2021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三成。

另一方面,電商平臺具有覆蓋全國市場的優勢,

能夠聚攏不同消費人群的差異化需求,並與大大小小的供給側商家相匹配

,提升非標品和新產品在冷啟動階段的觸達人數和銷售轉化。在農產品板塊,這一模型被拼多多稱為“農地雲拼”。

此前,“農地雲拼”的重要應用場景是那些不為外人知的本地特產。例如,北上廣深消費者此前並不瞭解廣西盛產的百香果,導致這款特色水果供需失衡、頻頻滯銷。但過去兩年間,在單一爆款模型的推動下,百香果在電商平臺上成為網紅,銷量、價格和銷售地域均有顯著改觀。

同樣的方法論,也可以運用在集裝箱裡種出的“賽博生菜”上,讓垂直農業的受眾不再是一小群周邊居民,全國消費者都可以依靠冷鏈物流進行品嚐。今年的農研大賽,決賽團隊種植的優質生菜將在拼多多開售;儘管具有試水性質,但也標誌著一款農產品從研發到市場的鏈條被電商平臺大幅縮短。

電商平臺深度參與農研,

“網際網路+農研”的新型農業科技企業呼之欲出。

它不同於傳統農場、農研所,也並非純粹的農產品電商公司,而是兩者的有機融合。

這一全新生產組織方式,也吸引了許多城市年輕人投身農田。根據《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拼多多平臺上的95後“新新農人”已超12。6萬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此前指出,預計到2025年,中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1。26萬億元。在這條尚屬藍海的賽道中,集裝箱種菜、AI種草莓等前沿技術,有望在電商平臺的助推下加速落地,成為新的農業發展動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