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慕思“智商稅”:狂砸40億搞營銷,發明專利僅7項

近期股市頗有“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6月27日,#26名中國散戶坐莊被美國證監會罰超5億#衝上熱搜,山東散戶跑到美國操縱美股,偷雞不成蝕把米,被美國SEC嚴辦。另一邊,曾因證監會一紙問詢函而暴露“假洋牌”本質的慕思股份,於6月23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機板掛牌上市,引發唏噓一片。

眾所周知,所有A股上市公司都理應承擔自己範圍內的社會責任。而自慕思“假洋牌”事件發酵至今,其廣告中的外國老人真實身份,以及產品外宣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等相關問題,慕思始終沒有給到大眾一個滿意的交代。

如今在頻頻質疑聲中掛牌上市,更多疑問也接踵而至。

3

年砸40億營銷,錢從哪來?

近兩年為衝擊IPO,慕思的財報資料看著格外“美麗”。資料顯示,慕思近三年營收38。62億、44。52億、64。81億,同比增長21。16%、15。29%、45。56%。表面的光鮮掩蓋不了這家企業喜歡走“捷徑”的事實,對比毛利率一看便知。據慕思股份的招股書說明書披露,慕思近三年毛利率分別為53。49%、49。14%、44。45%,高於同行均值10至15個百分點。

揭秘慕思“智商稅”:狂砸40億搞營銷,發明專利僅7項

超高的毛利率倚仗的是低成本的投入。拿床墊這一品類來說,作為慕思最掙錢的產品線,近三年床墊平均單位成本大致在900元左右,但是慕思門店大部分床墊產品售價在萬元左右,其中暴利可想而知。

成本廉價為何敢賣如此高昂的價格呢?不得不說慕思很聰明,懂得用營銷為自己立“人設”,不惜花費重金去建立一個“高大上”的品牌形象。據慕思股份的招股書說明書披露,2019年-2021年,慕思股份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2。1億元、11。1億元、和16億元,三年費用合計接近恐怖的40億,而某同行上市公司3年銷售費用僅為28億元,相形見絀。

揭秘慕思“智商稅”:狂砸40億搞營銷,發明專利僅7項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羊毛出在羊身上,沒有產品力的營銷也終歸是空中樓閣。當越來越多的大眾開始瞭解真相,當“洋皮外衣”的營銷方式被徹底揭穿,慕思動輒萬元的床墊究竟是高階、奢華的象徵,還是割韭菜、智商稅的代名詞?相信答案不言而喻。

不過比起消費者的後知後覺,經銷商則更加“人間清醒”。去年8月,慕思湖北經銷商舉報慕思剋扣其稅款,得到了一眾經銷商響應。對此,慕思除了口頭辯解,至今尚未拿出有效解決方案,這不免讓人猜測慕思內部管理的不作為和經營方式的混亂。

對消費者不忠,對合作方不義,試問當這樣的企業走進A股市場後,又如何能做到坦誠面對投資者,贏取他們的信任?

7

項發明專利,“睡眠引領者”形象立得住嗎?

慕思一直以“全球睡眠品牌引領者”的企業形象示人,不僅深耕睡眠領域十餘年,而且強調高度重視研發,力求透過設計、材料和智慧科技創新實現產品矩陣的迭代升級,提升人們睡眠質量。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麼?

根據招股書來看,比起營銷端的投入,慕思在研發端的投入不過是九牛一毛。資料顯示,慕思從2019年到2021年研發費用共計為3。19億元,約佔營業收入比重的2%,尚不足營銷費用的十二分之一。

揭秘慕思“智商稅”:狂砸40億搞營銷,發明專利僅7項

研發端的投入吝嗇,也導致科研專利的“囊中羞澀”。在自有專利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境內擁有940項專利權,其中外觀設計專利730個,實用新型專利203個,發明專利僅7個。

相信行業領域內的人都懂,專利技術的含金量,通常是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若一家企業的科研專利有70%以上都是外觀設計,那這家企業的研發水平實則是捉襟見肘。

縱使“乾貨”不足,慕思仍自視為科技驅動型企業,並且在新材料的應用上做足文章,推出日本進口“太空樹脂球”的新材料床墊,稱是市面僅有,豐田獨家授權代理。

揭秘慕思“智商稅”:狂砸40億搞營銷,發明專利僅7項

可慕思的招股書顯示,“太空樹脂球”材料均是從東莞市中日家居有限公司採購,並非進口貨。且該材料並非天然製品,是化工合成品,相關商標申請狀態也顯示無效及等待實質審查。這種床墊品質真的能改善睡眠麼?

可以說,在研發投入、產出均不出彩的情況下,慕思本身實力還難以躋身科技創新型企業行列,其睡眠行業引領者的形象也難站住腳。

真相也許會被埋沒,但不會憑空消失。消費者和股民作為市場流通環節的最重要一環,還要理性看待慕思股份掛牌上市,只有瞭解其背後的運作邏輯和產品實力,才能知曉其中真相,掌握投資和消費的主動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