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理財,競爭為何日趨“白熱化”?

“專享理財、一年一次、約定年化收益率最高8。18%,首席投顧解讀投資理財策略、明星基金經理分享投資方法、新客專享理財、首次繫結官微贏現金禮包。”進入8月,各大證券公司就開始啟動“8·18理財節”。那麼,券商理財有什麼特點?券商理財和銀行理財有何不同呢?

8月初,國泰君安證券、興業證券、國信證券、華安證券等多家券商陸續上線開展“8·18理財節”活動。記者詢問多家券商工作人員得知,從6月中下旬開始,就有部分券商在自家APP、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宣傳,開啟預熱活動。進入8月份,營銷方式更加多樣,除了推出各自特色的投顧服務、影片直播,提供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的特供理財產品也成為活動的“標配”。為了吸引消費者,券商之間也開始了激烈競爭。其中,國泰君安“8·18理財節”開幕首播,逾500萬人觀看。8月8日到12日,每個交易日都有兩場影片直播,基金經理、投資顧問、市場分析師等數十位業內人士透過影片直播解讀市場熱點,分享投資理念。

據瞭解,“8·18理財節”始於2017年,是一年一度由券商共同舉辦的理財活動。這兩年,由於券商越來越重視產品營銷,在理財節投入的資源也是日益增加。與往年相比,今年參與理財節的券商數量更多、宣傳時間更長、活動更為豐富。截至目前,已經超過60家券商參與活動。

券商和銀行的理財產品差異在哪裡?對於大部分的投資者來說並不是很瞭解。張晉是大同證券投資顧問,他告訴記者,券商理財和銀行理財區別主要在於發行主體、產品型別和客戶群體。銀行和券商目前銷售的理財產品主要分為自己發行和代銷兩種。銀行發行產品主要是利用銀行的高信用評級來實現低成本融資,再進行投資債券等。券商目前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以收益憑證為主,收益憑證是本金保障型理財產品,最大優勢是合同約定本金保障型。券商發行產品後主要用來補充券商自己的現金流,所以它是理財產品中安全度比較高的產品。

目前,銀行和券商的理財產品高度重疊,涉及廣大投資者熟知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保險等。銀行是以公募基金以及保險類理財產品為主,券商則是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為主,注重方向不同。此外,由於受到最初接觸產品類別不同所產生的影響,銀行客戶的主體是存款客戶,對產品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所以理財產品偏向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客戶。券商的客戶主要是股票型客戶,大部分的風險承受能力遠超銀行客戶,理財產品偏向於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客戶。

在淨值化改造的背景下,理財產品不再約定到期收益,更多的是讓投資者接受“理財有風險”的觀點。而淨值化的改造也可以讓銀行和券商發揮自我優勢對產品進行升級。從安全邊際來看,無論投資者從券商還是銀行購買產品,相同型別產品的投向是大機率一致的,所得到的收益率也大同小異。從目前的產品結構看,銀行的低風險產品型別要多於券商,收益相對略低。但是,對於中高風險的基金產品來說,券商佔據了其專業的優勢,產品型別及投資建議更優。

目前恰逢“8·18理財節”,各券商推出了不同型別的理財產品供投資者選擇,低風險產品更是有參考年化收益率8。18%的產品來助陣。另有一些券商同基金公司合作,針對投資者推出了定製類產品。對於投資者來說,或許是一年一度配置理財產品的好時機。

在採訪中,不少投資顧問表示,投資理財,不能只購買某一款或者是幾款產品,而是透過一個合理的投資組合儘可能讓收益率達到最大化。無論銀行理財還是券商理財,都需要投資者自己多學習多瞭解。要知道,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李若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