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新規滿月②|結束跑馬圈地 銀行正加速清理長期睡眠卡

信用卡如果長期不用未來或將被銀行暫停服務。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信用卡新規”)下發已有月餘,多家銀行正在加快清理“長期睡眠信用卡”的工作日程。

所謂“長期睡眠信用卡”,即為連續18個月以上無客戶主動交易且當前透支餘額、溢繳款為零的信用卡。

“雖然信用卡新規還有2年的過渡期,但銀行需要儘快找出應對方案。”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在監管新規釋出後,銀行清理睡眠卡已是勢在必行。清理這類信用卡有助於銀行減少管理成本,同時也將為未來信用卡發展騰挪空間。

有業內人士直言,當前銀行信用卡早已不再是簡單粗暴的“跑馬圈地”時代,未來如何盤活存量市場、更加精準地抓住客戶使用痛點將是未來銀行必須考慮的策略。

多家銀行開始清理“長期睡眠信用卡”

據新京報記者瞭解,自“信用卡新規落地”之後,已有多家銀行正在加速清理“長期睡眠信用卡”。

光大銀行在7月中旬釋出公告稱,為保護廣大金融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和合法權益,根據監管部門相關要求,該行將陸續對客戶名下長期不交易卡片暫停用卡服務。

另有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透露,該行亦在研究針對長期睡眠卡的處置方案。如果銀行睡眠卡佔比過多而無法發行新的卡片,對銀行而言意味著信用卡業務將處於停滯狀態,這將對銀行未來零售業務增長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壓降長期睡眠信用卡是大勢所趨。

根據7月初發布的信用卡新規,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髮卡量、客戶數量等作為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標,“長期睡眠信用卡”數量佔本機構總髮卡數量的比例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20%,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超過該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新增髮卡。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未來銀保監會還將動態調降長期睡眠信用卡比例限制標準,不斷督促行業將睡眠卡比例降至更低水平。

“銀行睡眠信用卡佔比較多,不僅會佔據大量銀行管理信用卡的成本,還會隱藏諸多風險。”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大量的睡眠卡可能存在被盜刷、違規套現的問題,因此壓降這類長期不用的卡片佔比勢在必行。

不過,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預計,這可能會在短期內讓銀行髮卡規模的增速有所降低,尤其是一些睡眠信用卡佔比較高的銀行,但不會出現驟降。這不僅有助於銀行管理信用卡授信業務,也有助於為用卡客戶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務。

信用卡“跑馬圈地”時代已經過去

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前各家銀行睡眠信用卡佔比差異較大,其中信用卡業務佔比較大的銀行睡眠信用卡佔比普遍在20%-30%,部分銀行則達到30%以上。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21)》亦顯示,截至2020年末,信用卡(包括貸記卡和準貸記卡)的累計髮卡量為11。3億張,其中6個月內有過使用記錄的累計活卡量為7。4億張。這意味著近4億張信用卡處於“睡眠”或者登出狀態,信用卡活卡率為65%。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信用卡的活卡率由2018年的73%下降至2020年的65%,已經降至7年來最低值。

“部分銀行經營理念不科學,盲目追求規模效應和市場份額,濫發卡、重複髮卡情況突出,導致無序競爭、資源浪費等問題。”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過去一段時間銀行將信用卡當作零售轉型的重點業務,因此信用卡髮卡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是導致睡眠卡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股份制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銀行信用卡交易規模和業務量的增長主要依靠銀行信用卡的新增客戶,但現在拉新增客戶的難度越來越高,新卡的營銷往往並不理想。銀行原來“跑馬圈地”式的增長方式來支撐銀行信用卡增長的老辦法已然“失靈”。

“現在每個人都不缺信用卡,但銀行如何能夠更敏銳地抓住使用者的需求才是關鍵。”信用卡資深研究人士董崢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當信用卡業務進入審慎發展階段,意味著客戶准入門檻的提升,對銀行而言,其難點在於如何做好精準營銷、如何提升存量客戶的活客率。

當前有部分銀行已將經營思路從粗暴的拉新帶動業務規模的增長,轉化為透過活客率拉動增長。資料顯示,自2019年起,以零售業務見長的招商銀行等新發卡量增速均明顯下降。根據銀行年報顯示,招行2019年新增髮卡量(流通卡量)約1100萬張,較2018年下降1084萬張。而2020年、2021年該行流通卡量增長僅為2。90%。不過,該行從交易金額來看,近年來仍能保持10%左右的增速。

此外,當前金融監管部門還要求銀行“合理設定單一客戶信用卡總授信額度上限;在授信審批和調整授信額度時,應當扣減客戶累計已獲其他機構信用卡授信額度”。

有銀行信用卡中心業內人士表示,這會讓銀行信用卡的競爭程度進一步增加。銀行在給新客戶審批額度時,需要減去新客戶在其他銀行已有的額度,若銀行由於睡眠卡過多無法發新、無法精準營銷,則可能造成一些優質客戶被他行搶發額度後,因開卡額度極低而失去吸引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