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要摒棄哪些“心靈雞湯”

在投資這條路上,沒有坎坷崎嶇的山路,也沒有繁花似錦的捷徑,而是路途遙遠的修行。如何用正確的心態堅持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

很多投資者也許會照搬生活雞湯文中的道理,試圖以此來規範或修正自己在

基金

投資中的投資行為。事實上,很多“雞湯理論”在基金投資這條路上並不適用。

複利並不能讓你成為百萬富翁

幾年前還很少有人想這個問題,直到“複利”的概念在各大

理財

產品、

保險

產品上出現。複利,被愛因斯坦稱為“人類最有力的發現”,也被一些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彷彿知之者皆可成百萬富翁,不知者只能淪為韭菜被割。

然而天下真有此等好事?

其實,根據數學演算,複利確實是可行的,隨著時間的加成,收益猛然指數級倍翻,也就是所謂的指數爆炸。

但是請看現實,大部分工薪族並沒有足夠的本金,也沒有每年這能賺取超額收益的能力。而且就算賺取了足夠的收益,還需要防止熊市對利潤的侵蝕。

馬克思告訴我們,無視實踐的哲學只是形而上學,無視現實的投資思維只是“毒雞湯”。所以我們建議大家遵循以下的思路,認清理財產品和自己的情況,制定合理的收益目標。

“勤勞”並不能致富

“勤勞致富”這句話雖然說得好,但在投資中勤勞操作並不能致富。

在很多投資者印象中,只要勤勞地獲取資訊、做出自己的判斷,能夠精準抄底賺錢。結果是,投資者們企圖“勤勞”地逃頂抄底,但等到“彈藥”耗盡,卻發現市場走勢並非如其所預測,反而增加了成本,錯過了機遇。

美國投資公司Betterment的一項研究也顯示,投資者檢查自己的交易賬戶越頻繁,看到自己虧錢的機率也越高。如果投資者保持每天一次的頻率檢視自己的交易賬戶,則有約50%的可能性會看到自己的賬戶正在虧損,25%的可能性看到自己的賬戶虧損達到2%及以上。而

越是看到自己的賬戶在虧損,投資者的心態就越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也就越可能在不冷靜的情況下急於做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

這說明擇時不會對總收益有顯著的長期貢獻,而且頻繁操作反而會增加由於踏錯節奏帶來的風險和損失。

知足常樂不一定正確

基金定投

這件事情上,“知足常樂”並不正確。

我們以

股票型基金

來看,為何不能提前止盈。股票型基金往往波動較大,投資者在市場低迷時長期積累籌碼,如果在收益首次轉正、微笑曲線剛剛抬頭就進行了止盈操作,那就意味著是在微笑曲線的完整週期出現前,提前放棄了前期累計的低成本籌碼,會錯過後續較大的潛在收益。

定投

中,“知足”不易,“常樂”亦難。

當投資者選擇淨值波動較大的基金進行定投時,在市場迎來轉機前可能會經歷一段較長的虧損期。因此投資者在市場持續調整時,應當耐心“熬過”市場低迷時期,堅持定投不放棄。

活在當下遠遠不夠

生活,你要活在當下;但是基金定投,需要你看向遠方。近年來,投資界出現了一群年輕人,他們以YOLO(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為座右銘,把投資當賭博,企圖透過投機獲得一夜暴富。從結果來看,在市場泡沫破裂後,很多YOLO族最終因為非理性的投資行為,收益一把清零。活在當下的YOLO理念,並不適用於基金投資。

對於基金投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貴在堅持、理性投資。投資者選擇基金的初衷,是將其作為一種理性穩健、具有前瞻性的投資規劃,相信基金能夠幫助我們應對養老、子女

教育

等一些長期資金安排。投資者只有在建立了理性長期的投資目標後,才不會由於市場下跌、短期波動而停止定投,放棄長週期的理財規劃。

基金投資重在紀律,有助於培養更好的投資習慣。在市場下跌時,追加買入可以幫助我們積累更多廉價份額以攤薄成本,在市場反轉後能更快地實現回本甚至盈利。

長期堅守並不一定能等到時間的玫瑰

有些基民買的基金虧錢了就一直拿著,相信只要拿的久就肯定能回本。但基金能否創新高要取決於基金是否優質,要是遇到下面這些基金,還需要謹慎持有:

第一,

排行長期墊底

的基金

如果一隻基金歷史

業績

還不錯,某一階段表現比較差,完全是正常的,人都有走錯路的時候,基金也同樣會出現波動。但是,如果一隻基金一直表現很差,就不能用偶然失誤來解釋了。不是其投資團隊有問題,就是基金管理公司或者產品的設計有問題。

第二,

短期暴漲後的網紅基金

市場短期波動難測,總有大漲的板塊。短期暴漲後,熱度直線上升,各大平臺會首頁推薦

這個時候,一定要冷靜。尤其是強週期主題的基金,比如鋼鐵、煤炭這幾天就上演了過珠穆朗瑪峰般的行情。如果在熱度極高的時候追漲買入,一時半會也是很難回本。

第三,

牛市發行的新基金

牛市的時候,市場火熱,大家都想到股市撈錢。

基金公司

為了賺管理費,會玩命的發新基金。但牛市火爆的時候,大盤已經漲到很高的位置了。

該漲的板塊也都漲了。該漲的股票也都漲了。該漲的基金也都漲了。就等最後接盤的韭菜了。等你一買,還沒怎麼賺錢,市場就開始暴跌了。之前發基金的時候,吹得那麼好,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文章整理自

證券

時報、興證全球基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