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歐洲能源轉型下通脹或變為長期風險

中新經緯8月25日電 題:歐洲能源轉型下通脹或變為長期風險

作者 趙偉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俄烏衝突導致的能源漲價,激化了歐洲能源體系固有的脆弱性。歐洲能源轉型背景下,需警惕通脹演變為長期風險。

歐洲能源高度依賴進口

歐洲能源體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自給率極低、高度依賴進口。儘管消費量巨大,但歐洲天然氣、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產量較低,對外依賴度極高。歐洲能源進口中,大約四成天然氣、三成原油、五成煤炭均來自俄羅斯供應。

趙偉:歐洲能源轉型下通脹或變為長期風險

圖1 歐洲約四成天然氣依賴俄羅斯進口

趙偉:歐洲能源轉型下通脹或變為長期風險

圖2 歐洲約三成原油俄羅斯進口

趙偉:歐洲能源轉型下通脹或變為長期風險

圖3 歐洲約五成煤炭俄羅斯進口

在傳統能源產能日益枯竭的背景下,為了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歐洲佈局向綠色能源轉型。例如,歐洲持續加大對風電、光伏投資。近年碳減排運動的推進下,歐洲限制傳統能源投資,持續減少了煤炭等“非清潔”能源的發電量。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碳中和路徑下的過渡能源,天然氣發電量佔比也有所抬升。

趙偉:歐洲能源轉型下通脹或變為長期風險

圖4 歐洲持續加大對風電、光伏裝置的投資

因能源轉型“激進”及綠色能源波動較大,歐盟能源供需近年來一直較為脆弱,例如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度進一步上升,大幅推升天然氣價格。同時,歐洲電價也“水漲船高”。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歐等多個經濟體陸續加碼對俄製裁,使得俄烏局勢加劇惡化。地緣衝突加劇下能源供給持續受限,使得歐洲能源漲價壓力進一步凸顯,激化了歐洲能源體系固有的脆弱性。

趙偉:歐洲能源轉型下通脹或變為長期風險

圖5 歐洲主要經濟體電價“水漲船高”

脆弱的能源體系加大對歐洲經濟制約

近期能源價格的飆漲,導致歐洲部分上游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抬升,嚴重侵蝕利潤、打壓生產景氣。包括電解鋁、精煉鋅、化肥在內的部分上游行業,能源成本佔總生產成本的比重很高。對於這些中上游行業而言,能源價格飆漲的背景下,相關企業只能被迫減,甚至停產。相比企業部門,歐洲居民部門受到的能源漲價衝擊明顯更大。與此同時,歐洲居民使用者電價也大幅高出工業用電價格等。

歐洲通脹或演變為長期風險

在努力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背景下,2022年歐洲能源難題或仍將持續。一方面,光伏、風電,包括重啟核電等都需要耗費較長時間,難以保證年內見效。同時,煤炭等替代能源的供需矛盾不亞於天然氣,價格漲幅甚至更勝一籌。儲氣方面,由於歐洲不同經濟體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明顯分化,儲氣投資落地前景不明。總結來看,在缺少俄羅斯能源供應的背景下,2022年歐洲能源問題或仍比較嚴峻。

對於政策當局而言,歐洲能源轉型下的通脹風險,很可能演變為長期問題。長期來看,在碳中和政策推動傳統能源的產能持續下滑的“大勢”下,綠色能源供給的不穩定,可能容易階段性放大能源的供需矛盾。與此同時,碳排放權價格的上漲,可能意味著在能源轉型過渡期,高企的能源價格將演變為新常態。(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