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傳統能源綠色轉型全面提速

山西傳統能源綠色轉型全面提速

晉能控股集團清潔能源公司的風電和光伏電站。王晨旭 攝

一邊是能源保供,一邊是低碳發展,看似相悖的關係,卻要兩者兼得。山西全力以赴,在能源低碳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

構建煤炭綠色開採新模式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煤炭開採往往伴隨著大量煤矸石的產生、環境汙染,以及開採後的地表塌陷、水體破壞等生態環境問題。

為最大限度減少生態破壞,我省自2019年起試點推進煤炭綠色開採。

潞安化工高河能源公司採用“置換開採”技術,利用礦井生產伴生的煤矸石製成充填材料並返回到井下采空區,不僅解決了煤矸石外排,減少了煤矸石佔地、環境汙染,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控制了地表變形,還享受到煤炭資源稅減免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環保效益。

晉能控股集團所屬的龍泉煤礦,則以“礦井水害治理轉化為礦井保水開採”為切入點,以“淺表水保質保量、頂板水煤水共採、底板水原位保護”為主線,採用保水開採技術,最終實現礦井安全和保水開採的雙重目標,為我國礦井保水開採提供了山西方案。

昔日高聳的落地煤堆、煙霧繚繞的煤矸石堆、飛揚的煤塵、流淌的黑水、塌陷的地表正在逐步消失,正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高效綠色開採的新場景、新模式。充填開採、保水開採、煤與瓦斯共採、無煤柱開採等煤炭綠色開採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煤礦智慧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全面提速。

作為煤炭大省,為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我省積極推行煤炭綠色生產,加快煤炭和煤電一體化、煤電和新能源一體化、煤炭和煤化工一體化、煤炭產業和數字經濟一體化,積極探索轉型發展路徑。

晉電出省提高資源就地轉化率

一秒鐘,就有6500千瓦時的電從空中搭乘特高壓直達祖國各地,點亮萬家燈火。今年前7個月,我省外送電量達7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1%;全省最大外送電力2620萬千瓦,同比增長36。4%。今夏以來,受持續高溫影響,全國各地連續重新整理用電負荷最高紀錄。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依託大電網資源配置優勢和靈活的電力交易機制,透過電力外送通道支援兄弟省份,不斷夯實能源生產基礎,全力保障全國能源電力供給。

這是我省由輸煤為主變為實施輸煤輸電並舉、打造國家綜合能源基地的一個縮影。

為破解“一煤獨大”的局面,多年來,我省努力構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新體系,以煤電一體化為突破口,推動高碳資源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提高資源就地轉化率。

為此,我省還統籌構建“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有效銜接的電力市場體系,全力推進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建設,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發用兩側均參與不間斷結算試執行的電力現貨市場試點省份。同時,開展電力中長期分時交易探索,實現電力價格在批發和零售市場傳導通暢。

據統計,今年我省首次透過省際間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增加了5。2億千瓦時外送電,現貨交易最高價達到了每千瓦時2。1元錢,是長協電價的4倍多。市場化交易也把紅利傳導給了下游的火電廠,使電廠的存煤量比去年多了85%,儲備能力進一步提高,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新能源逐漸成為一張新名片

右玉縣殺虎口旁邊的山峰上,33座“大風車”在湛藍的天空下不停地旋轉。這些投資近5億元的“大風車”每年有效風速時間達1680小時,實際發電量達8000萬到1億千瓦時。

在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的同時,我省“借風”“迎光”而上,加快光伏、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的發展,推動能源供給由單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綠色轉變。

“十三五”期間,全省風電裝機年均增長24。16%,光伏裝機年均增長63。22%;光伏領跑基地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位居全國前列。

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整齊排列,藍色多晶矽元件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一條條電纜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源源不斷地將電流傳輸到電網。這樣的場景在三晉大地隨處可見。

近年來,我省在保障煤炭等傳統能源穩定供應的同時,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動傳統能源大省向新型綜合能源大省轉型。

今年3月4日11時,全省新能源發電出力突破2200萬千瓦關口,達到2216萬千瓦,創歷史新高,佔當時全省發電出力的61。3%。

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逐漸成為煤炭能源大省的新名片。截至2022年6月底,我省新能源裝機4012萬千瓦,佔全省能源裝機總量的34。46%;煤層氣產量和利用量佔全國90%以上。今後三年,我省還將開工建設8到10個抽水蓄能電站專案,進一步加強新能源的消納與儲存能力。同時,氫能、地熱能利用的有序推進,為我省發展帶來新機遇。

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張劍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