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如何實現“雙碳”目標?化工人出路可能在這裡

煤化工崛起之路

2008年,為緩解石油供應的緊張局面,國家已出臺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煤化工產業。在鉅額利潤的誘惑下,國內各大煤炭集團紛紛推出自己的煤化工專案,延長產業鏈條和產品系列。

煤化工如何實現“雙碳”目標?化工人出路可能在這裡

從煤炭加工增值角度看,煤炭發電可增值2倍,煤制甲醇可增值約4倍,甲醇進一步深加工為烯烴等化工產品則可增值8~12倍,由煤到甲醇,再到二甲醚、尿素、醋酸、三聚氰胺、烯烴等產品,是利潤層層翻番的遞進過程,但其實際利潤率遠遠大於此。

對煤炭行業來說,

發展煤化工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優勢

,提高經濟效益;對化工行業來講,煤炭企業的介入可保證資源供應。因此,這不失為一種“雙贏”。

煤炭產業鏈條不斷拉長,使煤炭企業改變了產品結構:價格低的產品被高附加值的相關產品取而代之

目前煤炭企業在煤制油和甲醇等專案中已經佔60%以上的比例。如煤炭大省山西的五大煤炭企業集團中,晉城煤業集團、陽泉煤業和潞安三大集團已形成煤與非煤產業各佔半壁江山的格局,不僅如此,一系列煤化工園區突發建起,投入使用率佔80%。

“雙碳”背景

近年,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宣佈將力爭二氧化碳在2030年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也被稱為中國的“雙碳”目標。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從石化、能源到消費、製造行業,都掀起了達峰降碳的熱潮。可以預見的是,作為全行業重要的基礎,能源結構將率先實現低碳化發展,為全社會的碳達峰和碳中和提供保障。

國內能源消費結構

到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中,煤炭佔比已經從1980年的72。2%,下降至56。8%。除此以外,最近五年,石油在中國能源消費中佔比穩定在18%-19%之間,而天然氣消費則從2010年的4。0%,提升至目前的8。2%。在化石能源佔比下降的同時,包括水電、核電和風電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總體佔比也已經上升至16。1%。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資料顯示,2020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2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容量10。8億千瓦,佔比首次降至50%以下,為49。1%。

從煤化工來看,

從2008年碳“瘋”將正式過渡到碳“減”

煤化工的"蛻變"

作為“富煤貧油少氣”的典型代表國,是全球煤炭儲量、產量和消費的大國。但在“雙碳”背景下減煤是必然的,在壓減煤炭能源使用的過程中,煤炭在化工產業的推廣發展,將同時完成能源結構減碳和化工領域補齊缺口的雙重作用。

煤化工如何實現“雙碳”目標?化工人出路可能在這裡

與前期國內超過七成的煤炭都被用來發電相比,現今越來越多的煤炭應用於煤化工行業,不僅能生產出更多的、必須的化工產品,還能透過煤化工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作為能源,併入能源供給體系,與其它能源一起構築新型電力供給體系,實現物質的高效率利用以及汙染物的最低排放。

從政策端來看,十四五期間,國家實施“雙碳”戰略的背景下,煤化工產業還將面臨更大的碳減排阻力,需要進一步推動其在綠色低碳方面的發展程序。《煤炭工業“十四五”現代煤化工發展指導意見》中指出,“十四五”時期是現代煤化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以網際網路、大資料、智慧化、綠色化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發展深度結合,國際油氣價格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持續增加,生態環保約束也更加強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能力顯著增強,現代煤化工產業必須

走上清潔、高效、綠色、低碳的發展之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