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跑出一個超級獨角獸:估值175億

福建龍巖,跑出一個超級獨角獸:估值175億

龍巖,不止有張一鳴和王興。

作者:張繼文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

福建最新一個超級獨角獸誕生了。

投資界獲悉,福建德爾科技宣佈完成了20。36億元Pre-IPO輪融資,領投方為安徽交控招商產業投資,青創伯樂(廈門)、美亞梧桐、支點科技、圖靈資管等企業跟投。本輪融資完成後,德爾科技估值達到了175億元。

令人意外的是,這個超級獨角獸來自福建地級市——龍巖。2014年,德爾科技董事長華祥斌結合當地獨具特色的金銅資源優勢,決定在龍巖市上杭縣創立德爾科技,主攻晶片電子化學品材料。短短8年,德爾科技成長為新材料領域的現象級公司,一年前獲得了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紅杉中國、達晨財智、深創投和國投創業聯合領投。

這並非個例。地處閩西,龍巖土地面積僅有1。9萬平方公里,卻不僅誕生了張一鳴和王興兩位中國乃至全球網際網路兩大超級大佬,現在還憑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孕育一大批新材料創業者。隨著新材料賽道火爆,我們看到了紅杉中國、達晨財智、深創投等頭部機構也出現在龍巖。

01龍巖超級獨角獸,VC/PE豪華準備去IPO了

這是一隻誕生於福建龍巖的硬核獨角獸。

1992年,華祥斌從龍巖工業學校水泥工藝專業畢業,隨即進入到一家水泥廠工作。期間,他從一名普通的車間工人,一路成長為公司最受重視的工程師之一。《閩商報》曾報道這樣一個細節:當時,華祥斌曾憑藉過硬的技術,幫助好幾個廠子化解產品質量危機,幫助企業扭虧為盈。

積累一定的經驗和資金後,華祥斌開始踏上創業之路。2007年,他創立了福建龍氟化工有限公司,致力於發展氟化工下游產品的深加工。當時,龍氟化工的效益不錯,但華祥斌深知基礎化工原料的發展畢竟空間有限,於是繼續尋找新的方向。最終,華祥斌仔細分析了自身能力、地域優勢和產業前景等要素,決定朝著半導體材料轉型。

2014年,華祥斌引進了中國核工業技術、管理和經營團隊,在福建龍巖市上杭縣創立了德爾科技,目標是“建立世界一流電子化學材料製造基地”。然而,當時的德爾科技只有含氟電子氣體一個業務板塊和一兩種附加值較低的產品,與這個目標相去甚遠,華祥斌曾回憶,當時受到不少業內的冷嘲熱諷。

就這樣,華祥斌在一片質疑聲開始二次創業。起步階段,德爾科技從六氟化硫、四氟化碳兩個產品入手,開始了電子特氣板塊發展和佈局。不到兩年時間,德爾科技首期兩個產品生產線順利建成投產,併成功進入韓國三星、日本東芝等國際半導體巨頭供應鏈。須知道,行業內企業一般需要五年的磨鍊才有可能進入半導體終端應用客戶,但德爾科技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實現成功匯入。

福建龍巖,跑出一個超級獨角獸:估值175億

隨後幾年,德爾科技結合龍巖市的資源優勢,不斷引進專家團隊,逐漸形成了含氟電子氣體、超高純試劑、新能源材料、含能新材料和基礎化工等五大業務板塊的產業佈局,掌握自有核心技術、突破“卡脖子”瓶頸、實現進口替代,產品廣泛應用於半導體晶片、高階顯示面板、新能源、光伏光纖、特高壓輸變電和航空航天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

從2021年起,硬科技投資正當時,一向隱居在福建上杭縣的德爾科技開始成為了VC/PE眼中的明星專案。2021年8月,德爾科技完成11。8億元A輪融資,集結了一個超級豪華的投資陣容——

由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紅杉中國、達晨財智、深創投和國投創業聯合領投,同創偉業、招商致遠、興證投資、國家電網、潤科基金、傳化基金、派諾資本、北京華控、賽富基金、三行資本、雲澤資本、旭輝資本、沃衍資本、魯信創投、廈門火炬、美亞柏科、匯銀資本、深圳高新投、揚子江基金、福建省華興創投、龍巖市投資集團和閩西興杭國投等知名機構及產業資本共同參與完成,老股東福睿基金在本輪繼續追加投資。

投資界從知情人透露,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和深創投已經提前向德爾科技Pre-IPO輪下重注2。5億元。

最新的情況是,德爾科技剛剛又官宣了一輪價值20。36億元Pre-IPO輪融資,領投方為安徽交控招商產業投資,青創伯樂(廈門)、美亞梧桐、支點科技、圖靈資管等企業跟投。其中,圖靈資管旗下企業青島圖靈宏燦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杭納斯特圖靈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投資3600萬、3000萬元人民幣。

至此,德爾科技稱為國內化工行業廠商中唯一一家覆蓋含氟化工原料全產業鏈的企業,產品覆蓋面國內最廣的行業獨角獸,估值達到了175億元。

目前,德爾科技正在穩步有序推進IPO上市工作,中介輔導機構已進入實質性輔導階段。隨著德爾科技Pre-IPO輪融資完成,接下來福建龍巖將迎來一個超級IPO。

02不止有張一鳴和王興龍巖還有一批新材料獨角獸

以往提到龍巖,大家最先想到網際網路兩大超級大佬——張一鳴和王興,卻很少關注到這裡隱藏著一個超級產業——新材料。

龍巖市是一個典型的山地城市,位於福建、廣東、江西三省的交界處,是福建的重要河流源頭。其中,上杭縣境內基本上是山區,礦床條件較好,礦產資源最多,其中有色金屬、貴重金屬最多,已開發了百餘個礦點,其中金、銀、銅、鐵礦、錳礦是主要資源,鉛鋅礦、鈾礦、稀土礦也是相當可觀的。

基於獨具特色的資源優勢,龍巖已經孕育了一個千億市值公司——紫金礦業。紫金礦業是一家縣屬國有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在香港H股和上海A股上市,現在已經是一家在全球範圍內從事銅、金、鋅、鋰等金屬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及工程設計、技術應用研究的大型跨國礦業集團,最新市值超2200億。

最近幾年,龍巖市逐步擺脫資源依賴,已經佈局發展以鋰電池材料、半導體材料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產業。同時,龍巖打造國有產業資本投資平臺,重點扶持相關領域企業。“這些年我們投了不少金銅、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專案,並圍繞當地發展方向,進行產業鏈招商和強鏈補鏈。產業孵化起來後,國有資本會有序退出,根本目的是為了扶持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當地國投平臺負責人曾表示。

與此同時,越來越VC/PE機構開始殺向龍巖。隨著新能源和新材料賽道升溫,我們在龍巖既看到了紅杉中國、達晨財智、深創投等頭部市場化機構,也有一眾國家隊,以及諸多產業資本的身影。

今年9月,興業證券全資私募投資基金子公司——興證資本完成龍巖興證新能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興證碳中和基金”)的資金募集及工商登記註冊工作。該基金是興證資本首隻以碳中和為主題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是首隻落地福建龍巖的碳中和主題基金。據悉,該基金佈局新能源汽車、儲能、光伏、氫能等綠色產業,沿產業鏈上下游挖掘優質投資標的。

上杭另一個新材料黑馬企業常青新能源,便是眾多產業資本投資龍巖的典型案例之一。2018年,中國民營汽車第一品牌吉利集團、世界500強企業巴斯夫和中國500強企業杉杉股份的合資公司巴斯夫杉杉,聯合紫金礦業共同投資組建了常青新能源,主營廢舊鋰電池資源化利用和鋰電三元前驅體的研發、生產、銷售。目前,常青新能源的一期生產線正在高效運轉生產訂單,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上億元營收。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更多龍巖新材料公司正在款款走來。資料顯示,2021年龍巖市新材料產業規上企業57家,實現產值415。8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3。5%,年均增長40。1%。同時,金龍稀土、福建紫金銅業、太陽銅業、天守超纖等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帶動作用明顯;清景銅箔、雷生科技、卓爾科技、紫金佳博、晶輝新材料、強綸新材料等中小微企業成長迅速,為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曾幾何時,一大批龍巖人走出家鄉,在全國創辦了數十家知名網際網路企業,被創投圈稱為“龍巖現象”。此前,國內一位知名VC投資人還專程去一趟龍巖考察,感受當地文化,研究龍巖現象。現在,以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崛起,硬科技江湖的“龍巖現象”正在形成。03“冷板凳”火了投資人在搶新材料專案

VC/PE去龍巖並非偶然,背後是新材料賽道今年席捲創投圈。

這裡有這樣一組資料——截至2022年7月,2022年新材料賽道已披露國內融資事件389起,融資總額約合人民幣500。83億元。從投資規模來看,今年上半年新材料賽道融資規模達到1億以上的事件共56起,佔比約為14。39%,5000萬~1億的事件65起,佔比約為16。71%。

而梳理這一筆筆投資發現,大部分資金都匯聚在同一個方向——新能源材料。“現在新能源的產業創新已經從應用轉向材料端,投資方向也要向上遊轉移。”北京一位長期關注新能源產業的投資人向投資界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上升,上下游供求關係緊張,上游材料依賴進口的問題便會暴露,所以今年投資人都忙著去投新能源材料。

尤今年新能源原材料價格暴漲的一幕歷歷在目。在這個背景下,無論是財務型VC/PE機構還是產業資本都在看材料專案。比如在電池原材料領域,從銅、鈷、鋰、鎳等礦石資源,再到鋰鹽材料到正極材料等電池材料,寧德時代幾乎投了一遍。

比亞迪也沒有缺席。今年,比亞迪入手了光伏裝置製造公司金石能源、材料公司先導薄膜等公司。

不久前,王傳福曾毓群還聯手投了一隻新能源材料獨角獸——杉杉鋰電。這家公司的幕後老闆64歲浙商——鄭永剛,靠著賣服裝起家,創立的杉杉股份是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1999年,杉杉股份從服裝行業向科技、能源等行業轉型,成為了集新能源科技、偏光片、醫療健康、貿易物流等產業於一體的多元化集團,更是國內鋰電池材料、光電顯示材料的行業龍頭,最新投後估值為118。2億元。

VC/PE也絲毫不遜色。他們早已開始瘋狂挖掘優質專案,帶火了一批新材料新秀,比如研一新材料。2019年,45歲的創業老兵嶽敏創立研一新材料,以開發鋰電池新型功能材料為核心業務。成立短短3年,研一新材料便引來了晨道資本、深創投、紅杉中國、高瓴創投、CPE源峰等一眾知名投資機構。

甚至不少投資機構仔細梳理了氫能、儲能、動力電池等產業鏈,並圈定了幾個新材料的技術方向,主動聯絡高校、科研院所一同孵化專案。

除了新能源材料,半導體材料也同樣火爆。在全球晶片短缺向上遊傳導的過程中,投資人的注意力也開始從下游晶片設計公司轉移到晶片上游的矽片、光刻膠、電子氣體等環節。

殊不知,一些關鍵的半導體材料長期被國外壟斷。資料顯示,矽片、SOI、光刻膠的國產化率都不到5%,光掩模不到10%,拋光液和拋光墊不到15%,靶材只有20%,電子特氣表現稍微不錯,國產水平在30%左右。“相比於海外,中國半導體材料落後15-20年,確實是非常值得投資的。”國內一位知名投資大佬說,藉著國產替代的東風,我國的新材料產業比其他國家跑得更快。

去年,西安奕斯偉材料完成超30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轟動一時。奕斯偉材料是目前國內極少數能量產12英寸大矽片的半導體材料企業,創始人王東昇是京東方創始人,被業界稱為“中國液晶顯示產業之父”。此外,半導體矽片企業「鑫芯半導體」、高景太陽能等生產大尺寸矽片的公司也陸續完成了過億融資。

沿著國產化替代的思路來看,以往坐著“冷板凳”的新材料終於火了。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的調研結果顯示,有32%的關鍵材料尚屬空白,52%依賴進口,主要依賴進口的材料除了半導體材料、新能源材料,還有顯示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效能纖維、高效能膜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等。“關鍵材料不突破,先進製造、半導體、新能源、醫療醫藥等產業發展就是空中樓閣。”華南一位關注新材料方向的投資人感嘆。

“現在我看新材料的專案常常會問他們:你們的材料技術價值有多高?能否實現進口替代嗎?”連著看了兩個新材料專案VC朋友總結,她現就職於上海一家投資機構,目前最大的痛苦是找到配備的材料領域專家驗證上述兩個問題。

創投圈漸漸達成了一個共識:新材料產業是一個值得長期跟蹤投資的朝陽行業。“新材料的戰略地位不亞於晶片和能源,國際之間的科技戰爭就卡在材料環節。”現實擺在了眼前,新材料自主可控也是我們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