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施道紅,FTA合夥人、執行董事,同濟大學建築學碩士,米蘭工學院訪問學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客座教授。 施道紅先生是資深辦公及園區設計專家,參與了900餘個辦公及園區的設計,對於“如何打造有活力的科創社群”具有豐富的經驗。在實踐的基礎上,他總結出了“第四代產業園區”,“從產業園區到科創社群”等理論模型,並受邀在同濟、清華力合等多個平臺上培訓和分享。施道紅先生被評為“中國綠色建築實踐標兵”,也是美國健康標準的投資者,擁有大量的綠色、健康建築設計及實踐經驗,一直倡導“綠色設計不是選擇,而是必須”。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對話施道紅:

,時長14:35

施道紅

時機時機:首先您做一下自我介紹,以及FTA含義的介紹。

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我叫施道紅,“施工道路紅線”的縮寫,天生與建築設計有關。我曾經有機會去米蘭理工大學讀博,當時我的教授問我,“你未來是做設計還是理論?如果做設計,未必要讀博,但要經常去考察、體驗建築。”

他的一句話點醒了我,於是我每年花一段時間去全球體驗城市和建築,過去20年不間斷的考察是我個人生活裡很重要的環節,因為做設計沒有輸入和思考就很難持續成長。每次不帶目的的旅行會讓我像電腦一樣軟體升級,有很多好的想法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但這個習慣在2020年第一次中斷了。

FTA是“Future”、“Technology”和“Art”三個單詞的縮寫,FTA的價值主張是“Design the Future with Technology & Art”。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01

時機時機:您在多年的設計實踐中一直堅持怎樣的設計理念呢?

01

一個好的設計不僅是迴應當下,也在引領未來。

著名冰球運動員Wayne Gretzky說,“我總是滑向球前進的方向,而不是它現在的位置”。

FTA思考的不僅僅是建築設計,更是專案全生命週期的運營。所以,在FTA,“基於研究的設計”是很重要的設計原則。我們相信,運營的成敗是檢驗專案成敗最重要的標準。

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專案、理解行業、洞察未來,FTA成立了TOP創新區研究院,研究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有研究未來的能力,只有站在未來的視角才能發現正確的現在。專案應該適應未來的變化,否則建築建成的那一刻就已經落後了。很多生活中的產品滿足的是我們今天的使用訴求,但建築不應侷限於滿足現在,它要面對的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幾年、幾十年以後還能給城市、使用者帶來很好的體驗。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蘇州人工智慧產業園(該專案的適應性設計讓它成功地從奈米園區成為中國八大人工智慧示範園) ©FTA

時機時機:FTA強呼叫技術與藝術設計未來,您可以解釋一下這個理念的具體的含義嗎?

施道紅:

有一次,我連續幾天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看展覽,感覺這裡有看不完的藏品。在第三天傍晚出來時,我彷彿發現這裡不是幾百萬件藏品,而是兩件藏品,一件是科技,展示的是人類科技是如何進化到今天;還有一件是藝術,展示的是人類藝術人文的輝煌成就。技術和藝術像基因的雙螺旋,編織著人類的發展史。FTA倡導“用技術和藝術設計未來”,也是在踐行把技術和藝術融合,探索城市和建築的未來。

如果我們突然從地球上消失,某一天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看到的最直觀的就是——建築。建築是可以用來考古的,建築集中體現了這個時代技術和藝術。而隨著人類進入高感性的時代,建築的體驗性越來越重要,一棟好的建築應該能給使用者賦能。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深圳光明科學城光明雲谷商業地塊方案設計 ©FTA

02

時機時機:FTA作為辦公和園區設計實踐數量最多的設計機構之一,是如何應對在不同時期的挑戰的?在設計的生涯中,您認為辦公及產業地產經過了幾個不同的階段?

02

未來,國與國、城市與城市的競爭主要是創新力的競爭。中國轉型升級的方向,也就是以創新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

讓FTA人激動的是,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專長,設計能激發創新的不同尺度的場景,在中國的創新路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2003年以來,我們900餘個設計實踐,囊括了從幾平方公里的城市創新區,到創新綜合體,從一棟建築,到辦公室內等等。大部分專案,我們都會從研究出發,也就是從區域的前端策劃和規劃開始,進而考慮建築、室內、景觀的設計,不僅有新建專案,也有城市更新專案。我們稱之為“創新區的全場景設計”。

我們的客戶不僅包括全球500強的總部,如羅氏、小米;也包括專業的地產開發商等等。客戶反饋,經由我們設計的專案大部分運營得比較成功,這一方面得益於客戶的運營,也得益於專業化的產品設計。

專業化的產品設計源於FTA“專業化定位”、“一體化設計”和“研究型設計”三大策略。

施道紅:

“專業化定位”保證我們心無旁騖,不斷深耕積累。

03

“一體化的設計”突破了一個專案不僅要考慮建築設計,更要從全生命週期的運營找到專案的上位邏輯。本位設計,要上位思考。很多問題在該層結構中不會有答案,只有在上層結構中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03

“研究型設計”,保證我們的設計具有前瞻性。設計團隊對自己的要求是:比客戶更懂客戶。理論上我們是可以做到的,因為我們瞭解各種型別的業主,有能力滿足不同的需求。

以上三點是我們應對不同時期挑戰的策略。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建立頭腦風暴工作坊,由不同小組提出多個方案,最終透過評分體系科學地遴選方案是FTA“研究型設計”中重要一環 ©FTA

以產業園區為例,我們大致把它分成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充分體現了中國的產業從傳統制造到創新智造的過程。第一代的園區強調基本功能,關注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第二代園區開始考慮人的需求,強調功能配套的合理性與完善性;第三代園區在此基礎上關注產城人的融合;而最新一代的園區我們稱之為創新社群,這裡不僅關心效率、成本和政策的支援,更關心如何營造園區的創新活力,如何營造創新社群。創新社群對科創社群的影響越來越大。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在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的深圳光明科學城設計中,FTA以社群為導向,營造園區活力 ©FTA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根據企業聯絡的強弱關聯,建立產業生態雨林 ©FTA

請問,矽谷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不是地理位置(location),也不是高樓大廈(building),而是矽谷的人才和矽谷長期培育出的“網路”(talent network),這個網路不僅包括硬體,更包括軟體。這個網路讓這裡一顆創新的種子可以迅速成為引領世界的獨角獸。

我最近在大灣區的一個培訓課上提到,很多城市有近三分之一的辦公和園區載體過剩,同時各地還在大量新建辦公和園區載體。TOP創新區研究院發現,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政府訴求、開發訴求以及企業訴求的錯位。政府希望開發出最炫的載體,開發主體希望追求投資回報,而企業關心的是如何有利於企業和員工的發展。這三者的分離導致了大量載體對企業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施道紅:

時機時機:您認為目前最為重要的應對當下需求的設計出發點是什麼?

04

“基於全生命週期的設計”一直是FTA做設計的底層邏輯。建築建成的那一刻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如果我們不能預判專案未來運營的場景,我們就不可能做出正確的設計。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FTA為中國製造業500強的寶鋼集團所改造的位於上海的企業大廈,便是將功能單一的辦公空間,變成一個能夠滿足多種辦公與生活需求的垂直社群 ©FTA

04

時機時機:您覺得城市建築的未來會是怎樣的?

施道紅:

過去我們關注的是建築的面積和空間,是使用的剛需。未來城市的性質在發生轉變,當初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精神需求。

未來城市的競爭力來自於創新力,人在不同環境下的創新狀態是不一樣的,未來的城市空間一定要能激發人們的創新力。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活力空間是有機聯絡和激發創新的核心觸媒 ©FTA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上海靜安國際科創社群 ©FTA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深圳光明科學城天安雲谷 ©FTA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上海臨港科技城三期—海立方 ©FTA

另外,城市資源終將枯竭,文化會成為最大的不動產。一棟好的建築應該能給人帶來文化上的歸屬感。人類從存在到現在有些東西從未改變,就是人與人之間形成的社群關係,未來人類社群會發生改變,過去是以血緣、地理位置為紐帶,未來會更加多元,未來以社群為訴求的城市空間會對我們的設計產生深遠影響,城市和建築應該有利於建立人們的社群感。我們最近在設計羅氏北京的辦公室,羅氏花了更高的代價從年輕人很喜歡的芳草地搬到北京CBD,羅氏認為他們的文化不是“網紅”而是嚴謹的科學精神。新的辦公地點更能體現他們的社群文化,更能吸引優秀的人才。

· 

時機時機:FTA成立了TOP城市創新區研究院,有很多優秀成果,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TOP城市創新區研究院嗎?

· 

TOP研究院源於FTA的價值主張:基於研究的設計。

當初它的使命是研究全球的城市、企業和個體的創新理念,從而將這些理念運用到設計中。同時我們把TOP開放給行業共同使用(事實上,很多從業者已經在用了),共建一個開放的行業平臺。

TOP在全球有多個觀察點,像根系一樣把有關創新的理念匯聚到一起,再透過文章等形式把理念分享給有需要的組織和個人。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關注全球創新、創新區等主題,這種模式也體現了TOP的開放精神。

最近長三角一個產業研究中心的主任把TOP的部分文章合成一本書分享給行業,我們積極支援他這麼做;有一些基於TOP研究的課程也在醞釀中,能把TOP的成果價值最大化,正是TOP成立的使命和願景。

我們歡迎對產業辦公地產有熱情的夥伴,成為我們的觀察員,加入到我們的研究專案中。未來,研究專案會在我們的公眾號上釋出。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Top在全球建立觀察點,整合大量案例資料,捕捉行業前沿動態 ©FTA

· 

時機時機:在大量的專案實驗中,FTA有哪些打破常規的案例,或者是具有批判的論點?可以舉例簡單介紹一下。

05

目前很多城市的辦公和科技園區將近有30%的空間是空置的,這些被大量空置的載體除了運營的問題,有很多是因為產品力不符合企業的需求。對於一個園區,面積之外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我們一直在問一個問題,除了面積,這個專案能帶來什麼?

最近我們在參與國家三大綜合科學中心部分專案的設計,有深圳的光明科學城,北京小米總部基地以及張江的一個科創綜合體。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深圳光明科學城光明雲谷三期設計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FTA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北京懷柔科學城小米總部基地設計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FTA

在這些專案中,我們在踐行一個目標,如何讓創新看得見?我們希望企業和在這裡工作的人能“看見”這裡發生的創新。在這裡,建築不重要,人更重要;產業不重要,“網路”和社群更重要。重要的不是產業和人在物理空間的集聚,而是他們之間產生化學反應和生物反應,繼而成就創新。

有人問為什麼我們投資美國WELL健康建築標準並積極踐行這個標準?其實這也是“用技術和藝術設計未來”的體現。我們有90%的時間在室內度過,而大部分的疾病與我們室內環境有關。WELL健康建築標準是以科學的方法與空間相結合,為人們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呵護人們的健康。例如,辦公室的燈光引數與工作效率和睡眠質量息息相關,一把好的椅子會呵護我們的脊椎。我們最近在羅氏製藥、德國Brita等總部辦公中都運用了這個標準,希望能給這些企業和員工帶來福祉。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WELL標準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德國Brita總部辦公設計 ©FTA

05

時機時機:FTA成立至今有豐富專案經驗,有沒有獨特的工作方法論呢?

施道紅:

FTA過去900多個專案實踐,對我們而言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這些專案我們都踐行三個原則:“讓運營可持續”,“讓場景有溫度”,“讓品質到毫米”。“基於全生命週期運營的設計”需要的能力非常綜合,不是一個人甚至一個團隊能完成的。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的三個文化保證。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第一是專家文化,專家更可能做出對的設計,我們在做專案的過程中需要每一個細分領域專家的經驗;其次是球隊文化,幾乎每一個專案都需要全腦思維的設計,既要控制成本,有創意,同時還要好用,這些都需要不同專家緊密的合作,我們對人才的合作度很看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是迭代文化。如果每一天沒有成長,一年後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如果每一天、每一個專案成長一點點,哪怕是0。01,一年後我們就是37。8倍的成長。我們會常問保潔老師,“您迭代了嗎?”

時機時機der專訪FTA合夥人施道紅——設計,基於未來,迴應當下

▲ FTA的三種企業文化 ©FTA

06

時機時機:您未來對個人的期許或者職業規劃是什麼?對FTA的年輕建築師有哪些寄語和期望?

06

面向未來,我的角色是從運動員轉向教練。我現在任務之一是在公司裡發現更多優秀的人,給他們傳遞經驗,輔助他們快速成長。當然,我也會參與專案。

我對設計的熱情一直沒有消退,我認為設計是一個非常值得尊重、優雅而有意義的職業。設計也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經驗、逐步形成自己建築世界觀的職業。

年輕的設計師,需要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多一些耐心。

FTA一直倡導長期主義,用一年的時間和用十年的時間看一個問題是不一樣的,付出的勞動,得到的結果也會不一樣,所以我們建議年輕的建築師要做長期主義者,而不是一個短期問題的關注者。

同時,在成長過程中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要關注正確的問題,只有關注正確的問題,我們才有可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從公司角度,FTA一直有一個人才觀:“成就不一樣的你”,我們研究未來的創新,關注個體如何更好地創新,發現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每一位設計師都應該、也只能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主編:田寧

採訪人:Alex,der媒體部

統籌:田寧,Alex拍攝:der媒體部

影片:田寧,蒼

實錄校對:Kelly,Alex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