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加速岀海!擬建歐洲第三工廠,電池版圖已輻射全球,產品賣到56...

中國的動力電池巨頭們正在加速走向世界。

9月23日,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MatthiasZentgraf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寧德時代正考慮在歐洲建立第三座電動汽車電池工廠,但目前尚未做出明確決定。

據瞭解,目前寧德時代在全球已經擁有十二大生產基地,其中只有兩家在海外,分別是德國工廠和匈牙利工廠(9月初正式啟動),均佈局在歐洲。

而除了寧德時代之外,億緯鋰能、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等動力電池廠商也在歐洲佈局了電池工廠。動力電池巨頭們為何紛紛佈局海外?又為何不約而同地選擇把歐洲當做是海外重心呢?

寧德時代的全球版圖

據市場調研機構SNE資料,2022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機量70。9GWh,同比增長115。6%,佔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4。8%,較去年同期增加6。2個百分點。

全球市場份額的增長,也離不開寧德時代“大步伐”的海外擴張。財報顯示,寧德時代2022年上半年電池業務在境外實現了222。54億元的營收,已經是兩年前(2020年上半年)的十倍,境外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也接近了20%,

那麼,寧德時代是如何“進擊”海外市場的呢?可以從銷售、售後、製造三個維度解析。

銷售方面,寧德時代透過和特斯拉、現代、福特、戴姆勒、長城汽車、理想、蔚來等全球客戶深度合作,把產品推向了全球各地。

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寧德時代的電池已經賣到了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累計裝車超過500萬輛,“全球每新增3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裝載寧德時代電池”。

而在售後網路方面,寧德時代在歐洲、北美、亞洲、澳洲等地的42個國家,建立了81個合作站、6個區域倉庫、4個維保中心、3個培訓中心。這意味著,在寧德時代眼中,把電池賣出去不是終點,透過服務在海外市場紮根同樣重要。

在電池製造方面,寧德時代目前已經在全球部署了十二個生產基地。其中國內工廠有十個,分別位於上海、福建寧德、青海西寧、江蘇溧陽、四川宜賓、廣東肇慶、福建廈門、江西宜春、貴州貴陽和山東濟寧。而在國外的生產基地有兩個,分別位於德國和匈牙利。

其中,寧德時代的匈牙利工廠仍處於起步階段。據新華社訊息,寧德時代9月5日在匈牙利東部城市德布勒森簽署預購地協議,標誌著寧德時代匈牙利工廠專案正式啟動。

為何電池巨頭湧向歐洲?

9月初寧德時代的匈牙利工廠才正式啟動,為何還不到二十天時間,就已經傳出其考慮在歐洲建設第三座電池廠的訊息?這是否意味著寧德時代的“歐洲戰略”正在提速?

實際上,除了寧德時代以外,其他動力電池企業也在加緊對歐洲的佈局。9月9日,蜂巢能源宣佈,將在德國勃蘭登堡州建設面向歐洲市場的第二家海外工廠,主要從事電芯生產。在此以前,蜂巢能源已宣佈在德國薩爾州霍伊斯韋勒建設電池包工廠。

今年3月,億緯鋰能與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政府子公司簽署意向書,擬將向其購買土地建設電池工廠。今年6月,國軒高科宣佈,將在德國哥廷根工廠建設其歐洲首個電池生產運營基地。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資料,今年1-8月,寧德時代、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和億緯鋰能的動力電池出貨量分別排名國內的第一、第四、第六、第七。

為何這些電池巨頭今年紛紛“加速跑”奔赴歐洲?主要原因是歐洲的新能源市場足夠廣闊。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422萬輛,同比增長66。3%。其中,中國是最大市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60萬輛,同比增長115。58%,而歐洲市場緊隨其後,上半年銷量為109萬輛。

廣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意味著龐大的動力電池需求量,為了贏得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在歐洲建設工廠成了動力電池廠商的一種選擇。

除了存量市場足夠大之外,歐洲新能源市場的增量空間同樣充滿想象力。據彭博社報道,歐盟將制定“能源系統數字化”計劃,該計劃將要求歐盟在2030年前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5650億歐元(約合3。9萬億人民幣),以實現其綠色計劃,並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其中有一項內容是“在2030年底以前,讓3000萬輛零排放汽車上路”。

“歐洲能源市場水深火熱,傳統能源價格上天,新能源優勢凸顯,此時加速歐洲佈局相當於‘低位入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澳洲資深註冊會計師、財經作家謝宗博認為,歐洲是汽車工業的重要基地,聚集了寶馬、賓士、大眾等知名汽車集團。近幾年歐盟推出了一系列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政策,這些全球領先的汽車企業都正紛紛向新能源方向轉型升級,這極大地帶動了市場對動力電池的整體需求。

實際上,歐洲主要車企此前都曬出過停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寶馬、賓士、奧迪計劃於2030年在歐盟停售燃油車,大眾計劃於2035年在歐洲停售燃油車型……

在傳統車企在朝新能源轉型的路上,離不開電池巨頭們的助力,而動力電池廠商們也需要這一龐大的增量市場。

據“寶馬集團新聞中心”訊息,寶馬集團將從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車型中使用圓柱電芯,為滿足“新世代”車型對電芯的需求,寶馬集團已向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兩家合作伙伴授予了價值超過百億歐元的電芯生產需求合同。這兩家合作伙伴將分別在中國和歐洲各自建立兩座電芯工廠,每座工廠的年產能將達20GWh。

“歐洲傳統汽車產業供應鏈比較完備,但是在新能源行業發展過程中,電動汽車產業鏈並未能迅速跟上,特別是歐洲本土電池廠商並未真正崛起,為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帶來很大市場空間。寧德時代等中國動力電池紛紛出海歐洲,正是看到了歐洲汽車產業的發達和巨大的電池需求。”謝宗博說。

張孝榮也表示,我國動力電池技術排在世界前列,在歐洲佈局可以大大推動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轉型戰略的實施。

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副院長顧國洪認為,在歐洲建設電池製造基地有三大優勢:其一,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優勢;其二,發達的技術和高效的生產率;其三,產品進入德國、匈牙利等國家,也就意味著進入了歐盟,進入了4。5億人口、17萬億美元GDP總量的巨大市場。

佈局歐洲機遇和挑戰並存

優勢互補、市場廣闊……對國內的動力電池廠商來說,歐洲成為了必須拿下的市場。但贏得歐洲市場的過程會一帆風順嗎?還面臨著哪些挑戰?

據媒體報道,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MatthiasZentgraf表示,目前德國的天然氣短缺影響了德國工廠生產,正計劃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天然氣。

可以看到,歐洲能源危機固然為其提供了加速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理由,卻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著相關公司現階段的發展。

同時,美國在近期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中也有部分針對中國的條例。據《環球時報》報道,該法案生效後,將投入4300億美元用於氣候、清潔能源以及醫療保健領域,其中包括“向購買二手電動汽車的美國人提供4000美元的稅收抵免,而購買新的電動汽車者則可以獲得7500美元稅收抵免”的政策。

《環球時報》綜合美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報道稱,該法案為電動汽車的購買者提供新的補貼,但同時加入新的條件,比如汽車必須在北美製造,其電池中至少有40%的金屬原料和礦物(例如鋰和鈷)要在美國或者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開採、提煉,中國被排除在外。

9月2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在商務部網上例行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中方對美方近期透過的《通脹削減法案》中有關歧視性電動汽車補貼條款表示關切。相關措施以整車北美當地組裝等條件作為提供補貼的前提,對其他進口同類產品構成歧視,涉嫌違反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等原則。

據瞭解,美國是歐洲車企的重要市場之一,在美國相關條例對來自中國的電池進行限制的背景下,國內企業在歐洲的佈局是否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張孝榮認為,美國法案主要影響北美地區,對歐洲地區影響微乎其微。歐洲各國有自己主權利益,會走自己的道路。

整體來看,雖然中國動力電池廠商佈局歐洲面臨著一定挑戰,但這些企業“進擊”歐洲等海外市場的趨勢已經難以逆轉。

謝宗博表示,在目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格局中,中國企業已經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日韓的LG新能源、三星也緊跟其後。但是,此前中國電池企業主要依賴中國本土市場,海外擴張落後於日韓企業。近期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海外擴張方面迎頭趕上,有望在全球市場上繼續保持領頭地位。

“要成為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廠商,就必須緊緊跟隨汽車消費和生產的需求,在全球進行佈局,‘貼身’爭取全球各地企業汽車的訂單。相信中國動力電池廠商的海外佈局將成為常態,不僅僅是在歐洲,北美、東南亞都會成為出海的主要陣地。”謝宗博說。

責編:王時丹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