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福再次衝擊IPO 為何這些珠寶企業都姓“周”?

週六福再次衝擊IPO 為何這些珠寶企業都姓“周”?

中新經緯7月21日電 (雷宗潤)近日,週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週六福)再次披露了招股書,擬深交所主機板上市。招股書顯示,2021年,週六福營業額達28。29億元,歸母淨利潤達4。29億元,共有加盟店3694家、自營店70家,遍佈全國3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周氏”珠寶品牌,創始人卻不姓周。招股書顯示,2004年,李偉蓬、陳創金共同出資設立了週六福珠寶有限公司。2005年,陳創金將所持股份轉讓給了李偉蓬的弟弟李偉柱,自此以後,週六福便完全屬於李氏兄弟二人。目前,李偉柱和李偉蓬合計持有周六福94。09%的股份。

事實上,消費者在逛商場時,經常會發現好幾家“周氏”珠寶連著開,除了週六福,還有耳熟能詳的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等。他們到底有什麼關係?珠寶品牌為何多姓周?

週六福再次衝擊IPO 為何這些珠寶企業都姓“周”?

這些珠寶品牌與“周”字有什麼淵源?

這些“周氏”珠寶品牌中,周大福和周生生已創立近百年,是最早與“周”有關的珠寶品牌。

根據周大福官網顯示,周大福的創始人周至元在1929年創辦了首家金行,取名“周大福”,借用了“五福臨門,大富大貴”之意。

周生生的創立則略晚於周大福,其官網上提到,1934年周芳譜創立了周生生,名字來自“週而復始,生生不息”,既點出了創始人的姓氏,又表達了對企業的祝福。

而周大生品牌的出現則更晚,從公司年報中得知,周大生珠寶是由深圳市周氏投資有限公司和周宗文在2007年共同投資設立的。

如果說以上三家珠寶企業姓“周”的原因是創始人姓周,那麼週六福則是個例外。不僅創始人姓李不姓周,而且名字也與周大福、六福珠寶等品牌有相似之處。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週六福涉及的497條法律糾紛中,有344個侵害商標糾紛相關案件。

在這些珠寶品牌之間,不乏商標糾紛案件。據媒體報道,2002年,周大福曾經把周大金背後的一家上海公司告上法庭,2012年,週六福曾訴周百福侵害商標權。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還有一起“週六福”告“週六福”的商標糾紛案件,原告和被告雙方分別是,香港週六福珠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和週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這幾家“周氏”珠寶品牌,還有周百福、周金福、周福生、周大金、周多生、周大發等多種珠寶品牌,除了姓“周”這個特點,他們的品牌名往往還與“福”“金”“大”“生”等字有關。

品牌扎堆命名背後的原因

這種背靠“大樹”式的品牌命名策略,讓“周氏”珠寶品牌越來越多,雖然這些品牌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背後反映出的,是近幾十年裡中國珠寶行業的發展和壯大。

知名評論人、電視策劃人、財經專欄作家石述思告訴“V觀財報”(微訊號ID:VG-View),這種品牌命名方式,實質上就是在“傍大牌”,這是中國珠寶行業從加工製造到品牌創立所經歷的一個過程。新的珠寶品牌在塑造品牌上缺乏文化基礎,便採用了“榜大牌”這樣一種急功近利的模式。

同時石述思還表示,這種品牌扎堆命名出現的背後,反映出了珠寶行業的巨大市場,也反映出中國珠寶行業已經具備塑造國際品牌的潛在實力。

“珠寶界一直有句經典廣告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珠寶產品從特性上來說是伴隨終身的,對於品牌而言也是如此,珠寶企業需要儘可能延續自己的生命力,塑造一個對消費者有深遠影響力的品牌。品牌塑造需要積累沉澱,需要慢工出細活,在塑造品牌的階段珠寶企業需要慢下來。”石述思說道。

石述思提到,這種品牌命名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在全媒體時代,“傍大牌”模式更容易引起注意,製造話題,降低品牌的營銷成本,本質上更像是一種營銷策略而非品牌塑造。他同時提醒稱,這種模式也可能涉及侵犯商標權等相關風險。

對於珠寶品牌間屢見不鮮的侵權糾紛,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表示,經營者如果採取“搭便車”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將其商品誤認為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絡,借用他人或其產品的影響力、美譽度提升自己的商品的市場競爭力,會侵害被混淆物件的合法權益,還會誤導消費者,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絡本文作者雷宗潤:郵箱leizongru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