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今天誕生第200個IPO

深圳南山區第200個IPO來了。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今天(9月26日),一博科技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七位華為老同事聯手創業締造了一個IPO。至此,深圳南山區轄區內IPO數量達到了200家,上市公司密度全國第一。

這意味著,僅僅187。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家上市公司,堪稱傳奇。

中國“最牛區”何以煉成?回想三十多年前,南山區還只是一個南海邊陲小漁村,最初靠著低端製造業起家。然而到了2021年,南山區實現本地生產總值7630億元,連續9年穩居廣東省區(縣)第一,綜合實力連續5年位居中國百強區之首。

這裡既有著“中國最牛街道”粵海街道,也遍佈著騰訊、中興通訊、邁瑞醫療、大疆創新等行業龍頭,還有千千萬萬如毛細血管的高科技創業公司……就連華為當年也是從南山區走出。過去四十年,無數來自四面八方的“打工人”,在這一片土地上實現財富自由和人生的逆襲。

南山第200個IPO:七位華為老同事,聯手創業19年

這是一家充滿了華為基因的企業。

時間回到1998年,電子工程專業出身的湯昌茂,加入了華為公司深圳總部,先後擔任CAD研究部工程師、高工、硬體組經理。期間,正值華為產品進入海外市場遭遇電磁相容認證的技術壁壘。為此,華為從各技術部門抽調技術精英,組建了一支特別工作小組,湯昌茂作為CAD研究部的唯一代表參與。歷經一年多的努力,這支團隊終於攻克難關,並榮獲華為金牌團隊榮譽。同時,湯昌茂也結識了日後的創業夥伴,同為華為工程師的柯漢生。

然而不久後,IT行業迎來寒冬,華為也開始鼓勵內部創業,湯昌茂便萌生了內部創業的念頭,考慮後向上級遞交了內部創業申請。但由於華為內部創業政策很快調整,導致湯昌茂的申請未能獲批。於是在2002年,湯昌茂辭職離開華為,與柯漢生一起開啟了創業之路,並於2003年正式在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成立了一博科技。

創業離不開人才。為此,湯昌茂聚集了一支從華為走出的技術大拿團隊。擔任一博科技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的王燦鍾,曾在2001年2月至2002年12月,任華為工程師;與他同一時期在華為工作的還有鄭宇峰、朱興建、李慶海、吳均等。其中,李慶海還曾與李一男在北京港灣網路共事過,從2001年一直幹到2006年,直到港灣網路被華為收購。但是,李慶海沒有跟著李一男迴歸華為,而是選擇加入一博科技。

歷經19年創業之路,湯昌茂今天終於迎來IPO敲鐘時刻。這支由七位華為老同事組成的團隊,聯手在南山區締造出一段創業佳話。

實際上,南山區在今年正迎來IPO大爆發。

4月7日,銘利達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南山區今年首家同時也是第189家上市企業。成立於2004年的銘利達,定位於精密結構件一站式配套服務商,以精密壓鑄、精密注塑、型材加工和五金衝壓技術為基礎,斬獲了陽光電源、海康威視、華為、Axis、Bosch、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寧德時代、Grammar、Intel等一眾國內外知名企業客戶。

時隔半月,南山區又在一週內接連迎來三家上市公司——英集芯、峰岹科技、清研環境。其中,英集芯主營業務為電源管理晶片、快充協議晶片的研發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於移動電源、快充電源介面卡、無線充電器等,合作的最終品牌客戶包括小米、OPPO等手機大廠;而峰岹科技自2010年成立以來,專注於電機驅動控制專用晶片的研發,應用領域涵蓋工業裝置、運動控制、電動工具、消費電子、智慧機器人、IT及通訊等驅動控制領域;清研環境則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由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孵化,致力於打造高階環保裝備研發推廣服務平臺。

同樣紮根於南山區的中科藍訊,也在今年7月成功登陸科創板。中科藍訊的掌舵者,是已66歲的福建商人黃志強。只有高中學歷的他,在電子行業耕耘數十年,後來目睹TWS晶片技術被國外壟斷,毅然在60歲時投身創業大軍。短短五年多時間,中科藍訊從南山區殺出,迅速躋身行業頭部梯隊,過去三年就賣出了近20億顆晶片。

在這份IPO名單裡,還有潤貝航科、奧比中光、中微半導、江波龍、路維光電……僅僅9個月時間,南山區就一口氣走出了11家上市公司。不止於此,南山區目前還有11家IPO在審企業、6家過會未上市企業、2家註冊待發行企業。如今的南山區,堪稱IPO最強孵化器。

南山究竟牛在哪裡?騰訊、邁瑞、中興、大疆都在這裡

提起南山區,就不得不提及“最牛街道”——粵海街道。

位於南山區中部的粵海街道,因地處粵海之濱的粵海門村而得名,東起沙河西路,西接南海大道,南至東濱路,北到北環大道,總面積僅有20。99平方公里。但就是這個“彈丸之地”,卻坐擁百餘家上市公司,撐起了南山區GDP的半壁江山。

騰訊,毫無疑問是粵海街道那顆最耀眼的明珠。1984年,少年馬化騰隨父母從潮汕老家初次來到深圳。1993年,馬化騰從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同年便進入了深圳潤迅公司,做尋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但很快,他萌生了創業的念頭,後來和同學在深圳福田華強北的一棟老樓裡創辦騰訊,隨後搬進南山區。

2009年8月,騰訊第一座自建寫字樓騰訊大廈在粵海街道落成,並就此紮根。從一間辦公室起步的騰訊,至今成長為市值高達2。69萬億港元的超級網際網路企業,成為南山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邁瑞醫療同樣是從粵海街道走出。1951年出生於安徽宿州市的李西廷,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早年曾在武漢物理研究所任職多年,後又加入深圳安科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李西廷有感於國內醫療器械被國外廠商壟斷的態勢,於是決定辭職創業,在南山區粵海街道成立了邁瑞醫療,如今最新市值超過3100億元。

這樣的案例還有大族鐳射。1992年,高雲峰在香港偶然碰見一個朋友,後者的工廠在國外買了一臺裝置壞了,需要維修,但要提前兩個月預約。正好高雲峰研究過這種裝置,便幫助朋友修好了。後來高雲峰要回內地工作,朋友便乾脆提出,給他出一筆資金,讓他在深圳創辦公司研發這種國外裝置。於是,高雲峰租了三室一廳,自己一個人白天採購零件,晚上造機器,後面創辦了大族鐳射。如今大族鐳射市值近300億元,並分拆出兩家上市公司,其中大族數控已在今年二月底登陸創業板,大族光電也宣佈將在創業板IPO。

還有炙手可熱的超級獨角獸大疆創新,總部同樣位於粵海街道。1980年,汪韜出生於浙江杭州,為了實現自己的無人機夢,大三時從華東師範大學退學,來到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學系就讀,並遇到了日後的伯樂李澤湘教授。正是在李澤湘的鼓勵下,汪滔在2006年回到深圳創立了大疆,如今崛起為全球無人機霸主。

放眼望去,粵海街道只是南山區的一抹縮影。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南山已連續五年獲評全國百強區之首,GDP從2012年的2829。62億元升至2021年的7630。59億元,10年跨越5個千億元臺階,年均增速超過8%,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三、廣東第一。

與此同時,截止今年6月,南山區累計國內有效發明專利92283件,佔全市41。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11。5件,為全市4。1倍、全國23。6倍;擁有7所高校、9家諾獎實驗室,獲評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建設示範縣(市、區)”。

而縱觀南山區的上市企業,產業集聚、創新驅動也是一大特徵:其中有以中興通訊為龍頭的電子資訊科技與通訊產業叢集;以騰訊為龍頭的網際網路產業叢集;以邁瑞醫療為龍頭的醫療器械產業叢集;以瑞聲科技為龍頭的先進製造產業叢集;還有服務金融企業的金融科技生態圈等等。南山200個IPO中,民營企業佔比高達83%,科技創新型企業超過了70%。

如今的南山儼然是一片科技創新沃土。坐落於南山區的深圳灣創業廣場,於2015年6月正式開街,被騰訊全球總部、百度國際總部、深圳灣創業投資大廈、A8音樂大廈、阿里全球總部等總部大廈所環繞。全球頂尖的創客和創業者將匯聚在這裡,孕育出引領全球創新思潮的未來企業。

還有號稱“第一加班園區”的科興科學園,同樣位於大名鼎鼎的深圳南山科技園核心區,這裡有1000多家簽約企業,其中上市公司50餘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0家,吸引了7萬餘名高科技人才。

毋庸置疑,南山已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產業高地,一批批高科技企業從這裡崛起,走向世界。

為什麼是深圳南山?

某種程度上,南山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高科技奮鬥史。

三十多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個南海邊陲小漁村,連一條像樣的大路都沒有。直至改革開放後,蛇口工業區橫空出世,“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的加工製造開始興起,這是南山區產業崛起的起點。

後來,經歷了一次次擺脫成長瓶頸,南山開始了從低端製造業到高科技創新艱苦轉型,昔日一個人口不足2萬、GDP僅78億元的農業小鎮,到今天成長為一個擁有430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中國矽谷”。

那麼,南山憑什麼?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南山區副區長夏雷多次提及,這些背後得益於區內建立了一套“孵化—成長—資金—服務”全鏈條全週期服務機制。而拆解下來,我們看到了各個群體努力的身影。

其中,這裡公開公平的市場化、法制化環境令不少創業者感觸良多。這是很多南山區創業者的普遍感受:政策透明,流程簡單,只要符合條件,把材料提交上去,剩下的手續操作很快,不用請客吃飯走後門,也不用一天往街道辦跑八次。這些看似小事,卻是創業者眼中無比珍貴的尊重感。

政府不過多打擾企業日常經營,而是將更多精力放在培育創新土壤上——一方面積極引入知名大企業,另一方面扶持民營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正因如此,南山區得以形成發達的產業鏈配套能力。“大疆公司競標一個元件、一個模組、一個零部件,甚至是一個螺絲釘,每一次都會有5個、10個或是更多製造公司參與,結果是質量會更優,價格會更低。”大疆創新創始人汪滔曾對外表示。

當然,創投機構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深圳市約80%的私募投資機構聚集南山,為初創企業源源不斷地提供燃料,幫助中小微公司跨過“死亡之谷”。從蛇口到深圳灣創業廣場;從科興科學園到高新園,南山區風投機構的身影相當密集——基石資本、東方富海、創東方投資、中鋁創新開發、招銀國際資本、招商創投、青松基金、高特佳、旦恩資本、德迅投資、澳銀資本等等。

過去20多年,南山區是全國乃至全球VC都無法忽視的地方。正如前些年,紅杉中國在南山發掘了大疆創新,最近北京一家頭部VC也在南山投出了儲能獨角獸德蘭明海。而過往經驗證明,創投興則產業興。

最後是人才。“南山的崛起,本質上也是無數個體奮鬥的結果。”一位從南山白手起家的創始人曾如是說。放眼眾多一線城市中,深圳落戶政策算是最為親民的;還歷年透過啟動“孔雀計劃”不斷吸引各類人才遷徙落戶。“來了就是深圳人”,2017年全國首個以人才為主題的公園——深圳人才公園在南山開園,對於人才的渴求溢於言表。

而源源不斷的人才湧入,造就了這一座依然年輕的城市。即便深夜,也依然能在南山寫字樓大廈看到燈火通明,能在街上看到一個個匆忙身影。一句“深圳人的夜晚:搞錢”,既是對加班過多的調侃,但更多是一代年輕人的奮鬥寫照。在深圳,只要你肯努力,付出終會有回報。

200個IPO只是一個新起點,還有更多的科技造富故事等待上演。正如過去四十年,無數背井離鄉的人在這座城市完成人生的逆襲。這裡隨處散落著白手起家、抵達夢想的傳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