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資本張奧平:全面註冊制將年內落地,會出現5個確定性趨勢|鈦度專訪

...增量資本張奧平:全面註冊制將年內落地,會出現5個確定性趨勢|鈦度專訪

“要及時迴應市場關切,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保持資本市場平穩執行。”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關於資本市場通稿內出現瞭如上表述。

一時間,A股的註冊制改革再度受到市場關注。

註冊製作為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改革的重點工程,從2019年在科創板率先進行試點以來,已進行了長時間發展。目前階段,對於全市場註冊制,監管層已強調是當下的主線。

今年1月17日,中國證監會召開2022年系統工作會議已明確指出,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製為主線,深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政府工作報告也已經兩次專門提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機制,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表述為:“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加強債券市場建設,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拓展市場主體融資渠道。”

那麼,究竟何時會全面落地註冊制,註冊制將會對市場帶來何種影響?鈦媒體App專訪了經濟學家、創投專家、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

張奧平指出,作為投資者要首先理解國家的三份“商業計劃書”: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而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已經在這三份“商業計劃書”都已專門提及,這就意味著,全面註冊制已經成為了必須完成的政策部署。

“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的波動比較大,下半年內的某一個時間節點,我們會迎來中國資本市場全面註冊制。”張奧平說到。

在這一大背景下,張奧平向鈦媒體App詳細闡述了在即將到來的全面註冊制時代會出現5個確定性趨勢,值得投資者關注。

以下是張奧平的發言實錄,略經鈦媒體APP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一、IPO的常態化

無論是美股納斯達克、紐交所,或者是香港主機板市場,這些執行註冊制的資本市場的IPO大門是開啟的,這跟中國資本市場過去審批制和核準制制度之下,對於整個企業實現融資發展的底層邏輯是不一樣的。新版證券法對於企業能夠實現上市融資發行做了一個根本性的變革——企業能不能上市?

原先的核準制框架下的證券法要求企業具有持續的盈利能力,但是新在註冊制框架下的證券法要求企業具有持續的經營能力。

盈利的意思是要求你賺錢,而且是過去很能賺錢;經營的意思就是說你可以不賺錢,但是你要具備長期價值成長的預期。過去京東赴美上事、美團小米赴港上市,這些公司在上市那個階段都沒有盈利。資本市場的最本質的核心功能應該是幫助企業實現融資發展。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註冊改革的起點,是2019年7月22號正式開市的科創板。科創板執行到現在,已經有39家沒有達到盈虧平衡點虧損的企業實現了上市。因此,IPO的常態化是註冊制的第一個確定性的趨勢,整個資產端 IPO大門徹底打開了。

二、破發的常態化

今年以來,有6成左右的企業上市跌破發行價,而在過去打新是資本市場掙錢的慣例。為什麼過去打新能賺錢?因為在核準制的框架之下,企業發行有一個固定的市盈率倍數,23倍左右,一上市企業的平均市盈率是四五十倍。

所以過去的核準情況之下,只要企業一上市,你就能夠從23倍左右翻到四五十倍幾個漲停板。在註冊制下,有的企業會以極高的倍數發行,甚至1000倍的市盈率發行。這1000倍市盈率意味著,按照企業今年的盈利水平,要1000年才能賺出當前的市值。

一定程度上,資本市場因為“有泡沫才好看”,大家才願意相信預期,但是一定也會帶來破發的常態化。

三、資本價值的19分化

我們詳細統計了美股市場和港股市場,基本上頭部前20%的企業,佔到整個市場90%的市值,佔90%的成交額。

這意味著,市值排行後80%的企業只能分享市場10%的市值。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還是在於IPO大門打開了,一定會有越多企業,各個行業的企業都來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所以在註冊制改革的框架之下,中國資本市場未來一定是要幫助創新型的企業實現融資發展,要幫助中國經濟能夠實現從傳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而70%的創新出現在中小民營是企業手裡,資本市場的資金就要幫助這70%的中小民營企業。

所以,未來大家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早期階段,在成長期的階段就登入資本市場,初上市的時候他們市值並不高,但最終資本價值能夠逐步成長的,一定是那些能夠成為行業頭部的20%的公司,剩下的80%的企業基本上都沒有市值都。

四、退市和監管嚴格化

退市在過去審批制和核準制的階段,即從1990年一直到2019年註冊制改革之前,近30年中國的資本市場退市企業數量平均每年不到30家,甚至不少年份只有十幾家,今年大機率退四五十家。

退市機制非常重要,大家可以看看納斯達克的資料,成功上市的企業三年之後,因為各種原因退市的企業佔80%——今年上100家,明年退80家,此後再上100家,再退80家,留下的是永遠相對優質的資產。相對優質的資產匹配就代表著時代的創新、時代的經濟驅動力。所以退市的嚴格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的退市嚴格化,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從2020年的12月31號開始的,當天落地的新規內有1套退市標準,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這則新規內有4個核心的退市要求,包括造假、財務類指標、交易類等,但是我最看重的是交易類的指標——包括上市的企業不能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3個億,或者是連續20個交易日企業股價低於1塊錢,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直接退市,並且沒有退市整理期。目前已經有企業因此而退市。

五、資金端的機構化

未來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個人參與資本市場的投資會越來越難,個人去選個股的難度會大幅的增加。

因為過去的審批制和核準制框架之下的資本市場,是一個難進難出的市場,是一個資產稀缺的市場,資產稀缺代表了資金充裕。而註冊制之後資產不再稀缺,所以選擇個股的難度會更大,資金只會流向行業的頭部。

這代表了機構投資者的機遇。同時這也需要機構投資者更加理性,更加有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去參與資本市場的投資,千萬不要掙扎在短期波動當中。機構投資者應該預期整個中國經濟的週期的變化和長期產業的發展,堅定的做長期價值的投資者,這樣整個市場才會更加的理性,機構之間都能夠賺到長期的價值收益,這個也是對於機構投資者提出的一個新的命題。

對於企業主體而言,融資發展的機會真正來臨了,而這一機會過去和你可能沒有關係,但現在如果不是和你有關係,可能就和你的競爭對手有關係。誰理解了註冊制,誰理解了北交所,誰就理解了什麼叫服務創新型的中小企業。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