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的漢人到底有多懦弱?為何在北方就被打得四分五裂的下場?

很多人在看歷史的時候很瞧不上東晉,說這幫在南邊的漢人不僅懦弱,還整天都在窩裡鬥,高官鬥高官,天天你看不上我不服你。其實會這樣想也不奇怪,好好的一個國家就因為內鬥被打的四分五裂,北方那時候至少胡人們是不同民族之間的爭鬥,但是南方就全是自己人明爭暗鬥,好不容積攢的一點兵力全在內鬥裡耗掉了。除此以外,貴族們還把持所有的階級上升的渠道,什麼都看出身,有能力一點的人只要出身不好,就各種被打壓。就說最後救下晉室的陶侃,被打壓耽誤到了50歲左右才當上了一個小縣令。

東晉時期的漢人到底有多懦弱?為何在北方就被打得四分五裂的下場?

那時候朝廷還不是考試選人,如果一個人的出身不好,很難往上走的,想要當官全要靠推薦,大家族們推薦的都是關係戶,誰會來推薦你一個小小的寒門呢。對於那個時候的寒門學生來說,如果唸書識字了,能幹的做好的活就是去官府裡當個師爺啊筆錄啊之類的,所以即便陶侃有滿腔的抱負,在他剛唸完書之後,十幾歲的少年也只能當一名小吏,每天掙一點微薄的工資養養家。如果不是那次機會,如果不是他母親的決斷,也許他也會和同時期的那些小吏們一樣終生都不能更進一步。

東晉時期的漢人到底有多懦弱?為何在北方就被打得四分五裂的下場?

一個好的母親對孩子對家庭的作用能有多大?看陶侃就知道了。歷史上記載一位姓範的小官路過他們家,因為沒有錢招待,他媽媽把頭髮賣了換錢做了席面。就算是現在女人剪頭髮也慎重的,當時這個女人卻說幹就幹,這事展現出來的眼界和果斷真的不像一般的農婦。大家吃得好,主人又客氣,後來範姓官員向太守引薦了陶侃,是他從老家走出來最重要的一步。也許看客們會說,即便沒有別人推薦,他的能力ok也是可以向上走的,也許現代社會行,但在晉末那個事事都講舉薦、門第的時代,一個寒門想要出來太難太難了,即便受到了推薦陶侃依然每一步都走的很困難。

東晉時期的漢人到底有多懦弱?為何在北方就被打得四分五裂的下場?

慶幸的是這個男人同時還有這善於忍耐的美德,可能他的出身讓他也不得不忍耐。有的人會被這種忍耐磨掉心志磨掉血性,而有的人卻在這種忍耐中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冷靜學會等待時機。被舉薦給太守,人家不搭理他,他也不生氣,去參加清談人家不願意跟他一起坐,他也不動怒。當縣令的時候沒什麼事情做,那就每天搬石頭鍛鍊身體,給自己找事情做,避免在這種平淡生活中失去志向。他的等待也許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但是機會還是來了。

東晉時期的漢人到底有多懦弱?為何在北方就被打得四分五裂的下場?

在陶侃44歲那年,因為順利的平定叛亂,他出眾的軍事才能終於顯現出來,在荊湘地區收攏流民,平息戰亂,可以說在東晉實際朝廷能夠有效的控制這個地方靠的就是他。然而他的出身再一次成為他的把柄,被嫉妒他的人調離去了廣州。廣州算是蠻地了,立了這麼多功勞,還當上了荊州的刺史,說調就被調去了廣州。換做普通的人,這時候不是罵爹罵娘,就是恨朝廷恨社會,然而陶侃卻沒有。他早就明白抱怨並不能改變任何人,這樣的待遇從小到大他經歷的太多了。他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每天堅持早晚鍛鍊,保持體能,隨時能夠上戰場。

東晉時期的漢人到底有多懦弱?為何在北方就被打得四分五裂的下場?

當時排擠他去廣州的是王氏家族的王敦,在東晉建國之後,王家的人基本上是掌握了朝廷全部的大權。不能說他們是權奸,王導的品性是皇帝都認可的,對朝廷對百姓沒有一點私心。但是在外面掌握軍權的王敦卻因為手握重兵,開始越來越驕橫,皇帝對他是又怕又恨。王敦瞧不上司馬家的皇帝,但是沒有想過他自己也會老會病,而晉明帝是一個潛伏的猛虎,在他病重的時候一舉拿下了王敦,讓他在氣怒中病亡了。在王家敗了之後,明帝重新啟用了陶侃,將他再次調往到了荊州,與健康遙相呼應,隨時可以互相支援,這一年他已經66歲了。

東晉時期的漢人到底有多懦弱?為何在北方就被打得四分五裂的下場?

明帝很有才幹,按理說可以成為一朝不錯的國君了,可惜27歲就死了,太子才只有5歲,只能靠著太后來臨朝。太后信任自然是自己的孃家人,於是她哥哥開始主掌大權。王導當政既有威望又很公正,大家都很服氣,現在換成一個外戚,自然有心裡不服的。其中真有個不服氣的反了,就是當初在平定王敦叛亂中立功的蘇峻,帶著大軍攻入了建康城。小皇帝們跑到了尋陽,可憐堂堂的朝廷竟然沒有一個人能抵擋蘇逆。想來想去,大臣們想到了近70歲的陶侃,向他求救。

東晉時期的漢人到底有多懦弱?為何在北方就被打得四分五裂的下場?

古代人不像現在六七十還能天天跳跳廣場舞的,要知道當時能活到這個歲數的都少,也就是陶侃堅持鍛鍊才到近70還精神,但是這麼大年紀上戰場的從古到今都不多啊。他在荊州經營了很多年,不僅在軍中的威望很高,而且因為他做官很清正嚴明,很能服眾,大臣們都推舉他的確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陶侃先精銳抵擋叛軍,頂住了亂軍最初期最猛的幾場進攻,等情況好了一點之後,又花了整整2年的時間,終於打敗了他們,殺了起事的所有人,亂了七八年的東晉到這個時候才算穩定了下來。

東晉時期的漢人到底有多懦弱?為何在北方就被打得四分五裂的下場?

花了五十幾年的時間,陶侃終於即將走到了這個王朝的最高處,成為一個能和皇帝共理天下的權臣。但此時他已不像少年時那麼想要權勢,他知道那個位置不是那麼好去的,即便是王相這樣智者,仍然難免讓家裡人因為他而生驕,更何況還會遭到各方戒備。他已經這麼老了,就像當初不願意主動去勤王一樣,他用這不是外邊將領的本分為藉口。也許在他的一生中,有太多次想要超越“本分”卻默默克制住一樣,這幾十年的經驗告訴他,越過太多的“本分”得到的只會是更快的滅亡,而一個人能在一生中都能抵擋住這種誘惑,又該有多大的毅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