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的一幅唐朝書法真跡,盡得王羲之真傳,市場估價10億!

在書法這一學科當中,按照經典存在的形式基本可以分為“碑學”和“帖學”,而對於初學者而言,最忌諱從碑刻入手,因為書法的核心是“筆法”,而初學者如果沒有足夠的眼力是無法從碑刻當中學到真正的“筆法”的。

而在書法界又流傳著“取法乎上”的說法,這裡的“上”我們一般指的是晉唐墨跡,如今傳世的晉人墨跡書法出了一些簡牘之外,僅存兩件作品一為西晉的《平復帖》,令一位王珣的《伯遠帖》。

臺北故宮的一幅唐朝書法真跡,盡得王羲之真傳,市場估價10億!

而這兩件作品因為書體和字數的原因,都形不成規律的體系,所以唐人的墨跡成為了後人畢生臨摹的典範。在唐代為數不多的墨跡當中,有一件絕世神品,這件作品尺寸巨大,字數眾多,比唐代摹本《蘭亭序》還值錢,有專家估價,這幅字能賣10個億。

這件作品就是陸柬之的《文賦》。

很多人不知道唐代書法家的真正水平,如果歷代的書法家按水平線劃分的話,王獻之與王獻之屬於超一線書法家,而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褚遂良、柳公權、陸柬之、李陽冰這些人屬於一線,唐代的薛稷、徐浩等人屬於二線,而宋、元、明的一些書法家基本在二線之外徘徊,這是藝術發展的一個規律,唐代的書法也是後人難以仰望的高度。

陸柬之的這件《文賦》,趙子昂對此帖後面有一段跋文:

趙子昂的意思是說陸柬之的這件《文賦》,水平不在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人之下,只不多其真跡流傳較少,所以世人不知道其能力罷了。

趙子昂一生服膺於陸柬之的書法體系當中,但也僅得其六七分而已。

陸柬之是中國書法史上“筆法”譜序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舅舅是大名鼎鼎的虞世南,“楷聖”歐陽詢是他的老師,他還有一個外孫就是“草聖”張旭,生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又有著極高的天分,才造就了陸柬之這樣的一位書壇大師。

在《後書品》當中有人評價他的書法:

意思是陸柬之的書法從虞世南而來,學到了“二王”、智永一脈的正統筆法,並且比之虞世南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功力精純,沒有意思火氣,這便是書法當中的至高境界——“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而陸柬之的這件文賦乃是後人學習書法的一座寶庫,此作總計1658個字,通篇平和簡靜,筆筆出自“二王”,深得晉人氣脈,並且渾然天成,超逸高邁,無論是筆法還是結字技巧都是晉唐法帖當中的佼佼者。

臺北故宮的一幅唐朝書法真跡,盡得王羲之真傳,市場估價10億!

元人揭溪斯曾評論此帖:

意思是在唐代傳世的經典法帖當中,唯有此卷能窺見真正的晉人風韻。

臺北故宮的一幅唐朝書法真跡,盡得王羲之真傳,市場估價10億!

而今,此作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我們將此作原作進行了博物館級別的掃描,按照1:1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一模一樣。

臺北故宮的一幅唐朝書法真跡,盡得王羲之真傳,市場估價10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