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契此,一首詩寫出了一個千百億的世界,你知道是什麼嗎

契此,號長汀子,是唐末至五代後梁時期高僧。因其總隨身帶著一個大布袋,故人稱“布袋和尚”。又因其示寂前曾留下一詩“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故世傳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插秧詩》,便是契此所著二十四首詩偈中的代表作。

布袋和尚契此,一首詩寫出了一個千百億的世界,你知道是什麼嗎

《插秧詩》是契此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至於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則有一個傳說。傳說有趙、錢、孫、李四家同時請他幫忙插秧,他盡皆答應,並以分身將各家的田插好。當天晚上,各家來請他吃飯,他也用分身前往。眾人才意識到他身具神通,法力無邊。有人問其插秧感想,他隨口吟出一詩,即這首《插秧詩》。

布袋和尚契此,一首詩寫出了一個千百億的世界,你知道是什麼嗎

顧名思義,這首詩是以插秧之事,來寫禪者的修持。對於修禪者而言,這首詩淺白平易,卻飽蘊禪機,參透可以得大自在。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它則道出了人生的處世智慧,看完讓人醍醐灌頂。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契此的這首《插秧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布袋和尚契此,一首詩寫出了一個千百億的世界,你知道是什麼嗎

首先,詩的前兩句“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意思是說,當你手裡拿著秧苗,一撮一撮地插在水田的時候,你低頭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著的藍藍的天空和朵朵白雲。眾所周知,修禪者行住坐臥、擔水砍柴皆是禪,插秧亦如此。而我們能夠從中得到的感悟,便是“低頭”。“低頭”,是人生的處世智慧。當人只會平視時,他的目光便會被樹木、高山等等阻擋,於是便看不遠,眼界也打不開,長此以往便會陷入到困境中。但當他懂得低頭的時候,便能夠看到所不知的另一片美麗的天空。也就意味著眼界隨之開闊,心情隨之舒暢。這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學習到的地方。

布袋和尚契此,一首詩寫出了一個千百億的世界,你知道是什麼嗎

然後,詩的後兩句“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意思是說,你所插的每一根秧苗都需要“根鬚”清淨、沒有腐爛,將來才能長成稻(道)。插秧時表面上是邊插邊後退,但實際上卻是一直向前的。“六根清淨”,對修禪者來說,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面對“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時,內心能夠做到沒有貪嗔痴等煩惱心念伴隨。當然,我們普通人不需要做到如此,需要記住的則是後面一句中的“退步”。在這個社會中,人總是想著如何向前進步,往往會伴隨著誤入歧途、陷入困境等等。但殊不知,有時候退步也是前進。或許退步的時候,會發現另一條更合適的路。

布袋和尚契此,一首詩寫出了一個千百億的世界,你知道是什麼嗎

這首詩中的“低頭”和“退步”,便是人生大智慧,它強調的是事物的相對性,即在一定的條件下,低就是高,退就是進。正如,在某些時候,贏就是輸,輸就是贏。總的來說,掌握了這一點,便可以調整世界觀,開闊眼界,使得心靈和所作所為達到更高層次的一種自由。strong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strong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