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發動神龍政變,那些發動政變的大臣最後都是怎樣的下場?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天授元年(690年)她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建立了武周。在位時期她知人善任、改革吏治,被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但是到了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到了神龍元年(705年),他手下的幾位大臣聯合發動了“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就這樣皇位才回到了李姓子孫手裡。那麼發動政變的那幾位大臣都是誰呢?最後又都是怎樣的下場?

武則天發動神龍政變,那些發動政變的大臣最後都是怎樣的下場?

張柬之,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進士出身,最初只是清源縣丞,後在賢良方正科考試中名列第一,被授為監察御史,此時的他已經六十四歲了,典型的大器晚成。不久張柬之因事得罪了武則天,被外放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有一次武則天向狄仁傑求賢,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於是武則天任命其為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其後名相姚崇出任靈武軍使,武則天讓他舉薦朝中可任宰相之人,張柬之又受到了舉薦,當天武則天就召見他,授為鳳閣鸞臺平章事,晉升鳳閣侍郎,成為宰相。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她的兩個寵臣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掌權,張柬之聯合桓彥範、敬暉等人發動了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李顯復位,因功被提拔為天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並被封為漢陽郡王,但因遭到武三思和韋后的排擠被免去了宰相職務,後又流放瀧州(今廣東羅定),公元706年憂愁憤懣而死,年八十二歲。到了景雲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追贈他為中書令,諡號文貞。

武則天發動神龍政變,那些發動政變的大臣最後都是怎樣的下場?

崔玄暐,出身博陵崔氏,龍朔二年(662年)考中明經進士,歷任庫部員外郎、吏部郎中,後得到宰相狄仁傑的提拔,遷升鳳閣舍人、天官侍郎,長安三年(703年)遷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武則天朝中宰相,神龍元年(705年)與張柬之等發動了神龍政變,擁立中宗復位,因功被封為中書令、博陵郡公,同年又被擢升為博陵郡王,但罷去了宰相之職,神龍二年(706年)唐中宗聽信武三思讒言將崔玄暐貶為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刺史,後又相繼貶往白州(今廣西博白)、古州(今廣西三江),最終崔玄暐死在了流放途中,景雲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追復了他的官爵,諡號文獻。

武則天發動神龍政變,那些發動政變的大臣最後都是怎樣的下場?

敬暉,絳州太平縣(今山西臨汾)人,早年以明經入仕,累遷至衛州刺史,後歷任夏官侍郎、泰州刺史、洛州長史,因為官清廉受到武則天的嘉獎,長安三年(703年)被武則天拜為中颱左丞,加銀青光祿大夫,神龍元年(705年)與張柬之、崔玄暐等發動神龍政變,被加封為金紫光祿大夫,升任侍中,賜爵平陽郡公,不久又晉封為齊國公,當年五月又被封為平陽郡王,但大權旁落,從此受制於武三思,神龍二年(706年)敬暉被貶出京城,歷任滑州刺史、朗州刺史、崖州司馬,後被流放瓊州(今海南),禁錮終身,不久被武三思假傳聖旨凌遲處死。景雲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追復其官爵,贈秦州都督,賜諡肅愍。

武則天發動神龍政變,那些發動政變的大臣最後都是怎樣的下場?

桓彥範,出身於譙國桓氏,為人慷慨豪爽,以門蔭入仕,早年任右翊衛、司衛寺主簿,因受到狄仁傑賞識,被擢升為監察御史,長安三年(703年)升任御史中丞、司刑少卿,神龍元年聯合張柬之、崔玄暐、敬暉等發動神龍政變,被中宗授為侍中、扶陽郡公,後被罷去相位,加封扶陽郡王,賜姓韋氏。神龍二年(706年),桓彥範被貶出朝廷任洺州刺史,後受到駙馬都尉王同皎謀誅武三思一事牽連被貶為瓏州司馬,當年七月被流放瀼州(今廣西上思),最終被武三思的手下週利貞虐殺,景雲元年(710年)追復官爵,賜諡“忠烈”。

武則天發動神龍政變,那些發動政變的大臣最後都是怎樣的下場?

袁恕己,滄州東光(今河北東光)人,為東漢袁紹的後人,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即後來的唐睿宗李旦)府司馬,神龍元年(705年)與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等人聯合發動神龍政變,誅殺張易之兄弟,擁立中宗復位,因功升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加封銀青光祿大夫、南陽郡公,不久又升任中書令,後被武三思明升暗降,隨加封為南陽郡王,但大權旁落,神龍二年(706年)被貶出朝廷擔任豫州刺史,之後又被貶為竇州司馬、流放環州,不久被武三思手下週利貞虐殺,景雲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後追復其官爵,賜諡貞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