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下葬時真的用了20多口棺材嗎?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包拯下葬不僅用了20多口棺材,出殯還從7個城門同時抬出,如此“風光大葬”究竟所為何事?包拯到底在害怕什麼?且聽作者詳細分解。

包拯是北宋名臣,以剛直不阿,清正廉明,嫉惡如仇著稱,不僅在宋朝當時享有盛譽,而且名垂青史,受到歷朝歷代尊重,在民間更擁有極為廣泛的影響力。只要說起清官,包拯總是第一個被老百姓提起的,史書和民間對他的稱呼五花八門,如包公、包青天、包龍圖、包待制、包中丞、閻羅包老、包孝肅,等等, 充分彰顯了他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包拯下葬時真的用了20多口棺材嗎?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事件還原:嘉佑7年,即公元1062年,北宋名臣包拯去世,年僅64歲,皇帝追贈其禮部尚書,諡號孝肅。 傳言,包拯一生清廉為民,曾多次直言進諫,參奏庸臣佞黨,因此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在其死後,為了能夠讓其在地下安靜長眠,包家人在出殯時,用21口棺材同時從21道門出發,進行埋葬,以混淆視聽,防止有人因懷恨在心挖墳報復。 事件分析:這件事情到底靠不靠譜呢?

包拯下葬時真的用了20多口棺材嗎?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包拯設下疑冢的目的和曹操一樣,都是為了防止墓葬被別人盜掘。但不同的是,曹操隱瞞墓葬的具體位置,是因為漢末時期,盜墓猖獗,就連曹操本人也曾經大肆盜掘前人墓葬。所以為了墓葬不被髮掘,曹操選擇薄葬,設下了疑冢。

反觀包拯隱瞞墓葬的目的,實際上是因為其執法如山、為民謀福的行為,導致他得罪了太多的人。這些人之中既有江湖匪徒、宵小之輩,也有綠林黑幫、當朝權貴。因此為了死後能夠得到安寧,包拯無奈出此下策。

包拯下葬時真的用了20多口棺材嗎?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包公的屍骨出土後,其後世子孫準備將其運回包拯老家肥東安葬,結果因為特殊原因,包拯的屍骨無法安葬。最終包拯34世孫將包拯的屍骨存放在了箱子中存,放在了一個簡陋的房屋。後來由於條件簡陋,導致了包公遺骨出現了損壞。

1975年,其後人把包公遺骨安葬在了肥東的包拯老家。1987年,重建包拯墓時,包拯遺骨一部分存放在了博物館,一部分被安放在了墓園的棺槨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