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謙始終不願就藩,到封地後胡作非為被朱元璋兩度圈禁

明朝初期,朱元璋不顧漢朝七國之亂與晉朝八王之亂的教訓,恢復了分封制,而一眾分封的藩王之中,靖江王朱守謙格外惹眼,他並非朱元璋的兒子,且爵位屬於郡王。

明初的第一代藩王,除了朱守謙外,其他都是朱元璋的兒子,名字為單字,都有木字旁,爵位為親王,而朱守謙是朱元璋的侄孫,是藩王裡最特別的一個。

朱守謙的父親叫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兒,朱家兄弟大多在元末的災荒中丟命,倖存的子孫極少,朱元璋的長兄朱興隆去世很早,只留下朱文正一條血脈。

朱元璋起兵後,大嫂王氏帶著朱文正投奔,朱元璋將這個唯一的侄兒當成親兒子撫養,而朱文正也非常爭氣,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然而,眼看著功業將成,朱文正卻因為縱容屬下搶掠被朱元璋懷疑有異心,其實是因為當時朱文正覺得自己功勞不小,但朱元璋卻沒有封賞自己,心有不滿。

朱守謙始終不願就藩,到封地後胡作非為被朱元璋兩度圈禁

原本朱元璋想要斬了朱文正,因馬皇后勸阻,所以將其幽禁,沒想到朱文正鬱鬱而終,留下了一個年幼的孩子,也就是朱守謙。

朱文正英年早逝後,朱元璋感到非常懊悔,他對待侄孫朱守謙更加疼惜,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分封諸子,也沒有忘記侄兒這一脈,將朱守謙封為靖江王。

朱守謙的封地屬於嶺南西陲的重鎮,也就是如今的桂林,朱元璋將朱守謙封到這個地方,也是希望他能夠成為大明王朝的一道屏障。

或許是沒有教育好,或許是本身天性使然,朱守謙的個性跟他的名字截然相反,一開始受封的時候他執意不肯就藩,好不容易被勸過去了,他又在封地胡作非為。

朱守謙抵達桂林就藩的時候才十五歲,卻什麼壞事都做,沒多久就惹得當地怨聲載道,無奈之下的朱元璋將其召回訓誡。

洪武十三年(1380年),

朱元璋召守謙回京師而戒諭之。朱守謙復作詩譏刺。引古牽今,內多含冤抱恨。朱元璋怒而廢其為

庶人

,使居

鳳陽

力田,冀其知稼穡艱難而思所以保富貴也。而守謙乃雲:“不戀車馬之嬉遊、住茅簷之矮屋,忘金飾之高樓,惟努力于田丘,甘心老死於桑林。”元璋又命儒臣編輯藩代事蹟為《昭鑑錄》教戒之。

過了七年的時間,朱元璋覺得朱守謙的性子應該磨平了,就恢復其爵位,這回改遷他到雲南去襲封,臨行之前一番苦口婆心,各種勸告教導。

又遣其妃之弟徐博同行,賜以璽書曰:“雲南諸夷雜處,地險人頑,守者非恩威並行不可得而長久,故能者必恩威兼著,賞罰嚴明,篤在防奸禦侮,不作無益之工以疲士卒。域內無警,使樂有餘。士卒既安,土人

畏威懷德

,則久長必矣。雲南冬無酷寒,夏無炎暑,氣候和平,可謂樂地。然爾戴罪而往,所居之室且可取容而已,所領軍士止存百人自隨,其餘悉與

總兵官

備禦。因糧於外,且積餘糧以備明年屯種。舊守軍士皆是力農,僅能自給,若不度在下之情,必使坐食待盡,一有窘乏,大非便也。爾所居,非奉朕命,必欲稱及爾心,則人勞災興,有不可逃。爾其欽哉!”

但朱元璋的用心絲毫沒有作用,朱守謙到了雲南之後依舊是惡行昭彰,沒辦法的朱元璋再次將朱守謙召回安置鳳陽,可他還是死性不改,朱元璋將其囚禁於應天府直到去世。

朱守謙死後,朱元璋冊封其長子朱贊儀為世子,因其年幼而留在京師受教導,永樂年間朱贊儀才前往封地,永樂六年薨,其子朱佐敬承襲爵位。

雖然朱文正與朱守謙父子倆都有點不爭氣,但朱元璋並沒有斷絕靖江王一脈,靖江王世系一直綿延到了明朝末年,是明朝延續最久的藩王之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