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在《大秦賦》這部劇裡面,筆者認為有三個角色非常重要,分別是呂不韋、嬴政、李斯。

其中李斯的戲份也十分多,他是秦國大一統過程中的變法干將。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李斯最初並不想效力秦國。有一集裡面就看得出李斯對於其餘六國不肯重用他,有多憤憤不滿了,這一集的內容就是李斯醉斥群雄。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李斯首先是痛罵了韓國,也是把韓國不能變強的原因說出來了:自申不害變法失敗,便無大爭之心。

韓國在變法失敗之後,國力就走向了下坡路,只能在群雄之間左右逢源,苟延殘喘,如果不是位置比較險要,各國都不願意打破平衡的話,韓國怕是早就被滅掉了。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在痛罵了韓國不爭氣之後,李斯又把另一箇中原強國魏國給罵了,在李斯看來魏國佔據著中原,培養出了商鞅、張儀、公孫衍等等無數人才,可惜魏國卻不會用。

但是站在筆者的角度來說,魏國並不是不用這些人才,而是沒有辦法啟用吧,畢竟魏國的情況實在是太複雜了,這才導致人才頻繁流失,讓秦國白撿了許多便宜。

反觀秦國就很重視人才,特別是五張羊皮換來百里奚的事情,更是讓其餘各國的人才認識到秦國“唯才是舉”的優越性。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作為泱泱大國的楚國也是被李斯給痛罵了,那就是作為硬實力不弱於秦國的大國,楚國由於貴族之間的爾虞我詐,整體國力顯得像一盤大沙,無法在博弈上贏得秦國。

楚國的情況大家有看過楚王和春申君上朝的那一集就明白了。

楚王和春申君都有過變法強國的想法,而變法就意味著要從貴族下手,讓貴族們把資源讓給平民,只有平民們得利了,整體國力才會變強。

可惜楚王作為一國之君,而春申君作為楚國第一權臣,這兩個人聯手施壓也沒能讓貴族們認慫,貴族們不肯妥協,楚王和春申君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坐視楚國變成一盤散沙,不斷衰亡下去。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如果說楚國是國君想要強盛卻受制於貴族的話,那麼齊國就是上下都沒有爭雄的想法了。

李斯也是痛斥了齊國君臣沒有上進心,從雄霸天下到如今偏安一隅。

但是站在齊國的角度來說,他們沒有跟秦國直接接觸,加上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所以就逐漸變得不思進取了,反正各國也不敢惹他們,而他們也不願意發動大一統戰爭。

畢竟對於齊國君王來說,樂於享受才是真的,沒有必要去打仗。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李斯在痛斥燕國的時候,也是感慨燕國的劣勢太明顯了,沒有厲害的人物出現,而國力又十分的有限。

燕國受制於國力,註定是很難有發揮空間的。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但是李斯在醉斥群雄的時候,卻唯獨敬重趙國,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趙國真的是一個強國,這些年來一直都扮演著跟秦國交鋒的主要角色,如果不是趙國強到離譜的話,秦國的統一大業也不至於花了那麼多年的功夫。

可以說秦國是在徹底打垮了趙國之後,才有了統一的機會。

可以說趙國就是“生不逢時”吧,如果秦國沒有變法的話,說不定趙國就有機會大一統了,這也是李斯唯獨敬重趙國的原因。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但是李斯為什麼會醉斥群雄呢?前面也說了,那就是李斯對群雄不肯重用他,感到十分的不滿。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其實看看李斯的出生地就知道了,李斯也是出生在中原之地的人才,因此對於中原諸國很有歸屬感。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李斯肯定是希望效力於中原諸國,讓自己的才能幫助中原諸國變強變大,只是中原諸國都不重用他。

於是李斯就醉斥群雄,表示他們沒有眼光了。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但是李斯醉斥群雄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不小心內涵了秦國。

從他的話語當中,看得出李斯是很不願意效力於秦國的,如果不是沒有選擇的話,估計李斯也是不願意來效力秦國。

這也看得出戰國時期的秦國到底有多尷尬了,如果不是秦國“唯才是用”的話,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才會來效力秦國,而秦國怕也是很難崛起吧。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正是如此,嬴政也是深感無奈,後來為了在統一之後讓各國遺民逐漸認可秦國,嬴政才會統一文化、量尺等等。

那麼在看到了李斯醉斥群雄的一幕後,有什麼地方讓人感觸最深刻呢?那肯定是跟企業發展有關係了。

如果一個企業是“唯親是用”且一盤散沙的話,那麼這個企業別說做大做強了,別破產了都好;而一個企業如果能夠“唯才是用”,重用人才且上下一心的話,那麼要變強是遲早的事情,秦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秦賦》:李斯醉斥群雄,唯獨敬重趙國,嬴政也無奈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你們如何看待李斯醉斥群雄的這一集表演呢?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感受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