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座寺廟,建築木雕堪稱一絕,明朝皇帝曾在此隱居卻少有人知

重慶磁器口古鎮,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是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在最鼎盛時期,古鎮“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堪稱重慶古城的縮影和象徵。在磁器口,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九宮十八廟”之說,以前這裡香會、廟會一年到頭從不間斷,而現在得以完好儲存下來的,就只有寶輪寺。

重慶這座寺廟,建築木雕堪稱一絕,明朝皇帝曾在此隱居卻少有人知

寶輪寺,位於磁器口過街樓對面,背依白巖山,面對嘉陵江,因寺後曾有一白色石崖,所以又被稱作白巖寺,而磁器口以前也被稱作白巖場。值得一提的是,磁器口古鎮是因寺而興,正是寺廟使得人口大量遷移至此,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加之古鎮臨江,交通便利,逐漸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川東四大名鎮之一。

重慶這座寺廟,建築木雕堪稱一絕,明朝皇帝曾在此隱居卻少有人知

據《巴縣誌》記載,寶輪寺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998-1003年),但有專家考證寺廟應該建於唐朝初年,證據是在大雄寶殿的正樑上發現了刻有“尉遲恭建修”的字樣。尉遲恭(585-658)是唐朝的開國名將,後世與名將秦瓊一起成為受人尊崇的“門神”。

重慶這座寺廟,建築木雕堪稱一絕,明朝皇帝曾在此隱居卻少有人知

寶輪寺自古就是川東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在最鼎盛時期,寺院擁有殿堂16座,佛像372尊,禪房僧舍數百間,常住僧侶多達300餘人,寺院內殿宇層層疊疊,金碧輝煌,氣勢巍峨。當時川東地區的僧人必須先到寶輪寺受戒剃度,領取度牒,方能雲遊各地掛單修行。

重慶這座寺廟,建築木雕堪稱一絕,明朝皇帝曾在此隱居卻少有人知

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篡位,相傳建文帝朱允炆逃出皇宮後流落到巴渝一帶,並在白巖山上的寶輪寺削髮為僧,隱居長達四五年。後人以皇帝真龍天子曾經隱居在此,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磁器口鎮也一度被改稱為龍隱鎮。

重慶這座寺廟,建築木雕堪稱一絕,明朝皇帝曾在此隱居卻少有人知

明末清初,張獻忠率軍攻佔重慶後,寶輪寺也遭到嚴重損毀,唯一儲存下來的建築只有大雄寶殿。整座殿宇為重簷歇山式全木結構,未用一顆鐵釘,殿中盤龍抱柱,鳳舞龍飛,可謂巧奪天工,是重慶現存少見的明代建築之一,與凱旋路東華觀藏經閣並稱“主城雙古”。

重慶這座寺廟,建築木雕堪稱一絕,明朝皇帝曾在此隱居卻少有人知

令人稱奇的是,大雄寶殿內兩根約兩人合抱粗細的柱子,一根凸出地面尺許,一根凹下幾寸,歷經千年風雨至今仍不傾斜,堪稱一絕,令許多建築專家也讚歎不已。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在參觀過寶輪寺後,還為寺廟題寫了匾額“大雄寶殿”。

重慶這座寺廟,建築木雕堪稱一絕,明朝皇帝曾在此隱居卻少有人知

更不可思議的是大雄寶殿大梁上的兩條明代木雕龍,一條張口,一條閉口,相互對峙,這樣的造型在國內堪稱獨此一例。據說兩條龍是明代大修寺廟時所雕刻,張口的一條龍影射篡位的明成祖朱棣,閉口的一條龍影射出家隱居寶輪寺的建文帝朱允炆。

重慶這座寺廟,建築木雕堪稱一絕,明朝皇帝曾在此隱居卻少有人知

如今,在寶輪寺裡“龍”的形象依然隨處可見,從浮雕、鏤空雕到立體圓雕不一而足,這些明代歷史遺蹟對於研究重慶地區建築藝術的發展,以及磁器口古鎮的歷史與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