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系列之二零七 陸遜為何結局悽慘, 有個原因尤為關鍵

陸遜的坦蕩胸懷還表現在敢於在孫權的面前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哪怕是因此會得罪孫權也要堅持自己的意見。孫權執政中期科法嚴峻、果於殺戮,造成東吳政權長期處於高壓政策之下。對此,陸遜深感憂慮,於是,他於黃武五年(公元226年)上書孫權,公開要求孫權尚德緩刑、寬賦息調,並對孫權重用奸臣導致的言路堵塞提出了批評。之後的數年時間裡,陸遜一直都針對這個嚴重現象反覆對孫權進行勸導,希望孫權採用儒家民本思想統治東吳。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零七 陸遜為何結局悽慘, 有個原因尤為關鍵

對於陸遜多次提出的意見,孫權一開始還是比較認真對待的,而且在施政的過程中也在一些方面按照陸遜的建議進行了調整。但是,由於陸遜的德政主張與孫權所採取的高壓方式有著不可調和的分歧與矛盾,到了孫權的晚年,孫權更是為了鞏固皇權而對以陸遜為代表的江東世家大族進行了殘酷的打擊、迫害。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零七 陸遜為何結局悽慘, 有個原因尤為關鍵

孫權首先廢掉了深受陸遜影響、主張德政的太子孫和,然後又利用孫和事件大肆罷黜、誅殺東吳大臣,對於德高望重、功高蓋主的陸遜,孫權也是毫不手軟。他多次派人前往陸遜的住處對陸遜進行辱罵和侮辱,陸遜悲憤之下不久病故,終年六十三歲(關於陸遜與孫權之間的矛盾,另有專文論述,在此不再贅述)。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零七 陸遜為何結局悽慘, 有個原因尤為關鍵

儘管在戰場上無往不利、百戰百勝,但是陸遜在錯綜複雜的東吳政壇卻無法做到遊刃有餘、屹立不倒。赤烏八年(公元245年)更是因為捲入太子戰爭被遭到孫權的侮辱,含恨而終,終年六十三歲。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零七 陸遜為何結局悽慘, 有個原因尤為關鍵

陳壽曾經這樣評論陸遜:劉備稱雄天下的時候,陸遜還是一個無名之輩。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無名小子卻打垮了劉備的數萬大軍,陸遜一生足智多謀、戰無不勝,是真正的社稷之臣。但就是這樣的一位為東吳集團的發展、壯大、穩固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一代名將,最後仍然只能是含恨而終、壯志未酬,這不能不說是東吳集團的重大損失。

參考書籍:《三國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