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親王和郡王一字之差 地位待遇差別可不是一般大啊!

清朝對宗室爵位進行了詳細劃分,一共十二個等級,自上而下分別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其中,只有親王和郡王,有資格被稱為“王爺”。

清朝親王和郡王一字之差 地位待遇差別可不是一般大啊!

親王和郡王,一字之差,雖然都是王爺,但他們的待遇和地位相差很多。

清朝的統治者在借鑑了明朝滅亡的原因之後,就直接將各個皇親貴胄都“鎖”在了京城裡面,給他們封王,但是這些名號並沒有什麼用,不可能像明朝的那些皇子一封就是藩鎮的形式存在。而清朝是在“圈養”這些貴族。而親王的待遇是一年萬兩白銀,他的長子也有一年六千兩之多,但是郡王一年才五千兩,連人家兒子的水平都達不到。

清朝親王和郡王一字之差 地位待遇差別可不是一般大啊!

再者說了,郡王一般不會有上朝商議政事的權利,而親王則不一樣,在清朝末期,恭親王奕欣、老醇親王奕譞、第二代醇親王載灃和慶親王奕劻這些人都活躍在朝堂之上,不是軍事助管就是外交大臣,甚至有些親王將軍工廠都攬在了自己名下,權力不可謂不大,人家的一句話,可能就能改變清朝的歷史程序。

清朝親王和郡王一字之差 地位待遇差別可不是一般大啊!

此外,我們有時候會在一些電視劇和小說中聽到“一字並肩王”這個稱呼,這又是什麼級別的王呢?按字面意思理解,一字並肩王是擁有與皇帝比肩地位的王爺。不過事實上所謂“一字並肩王”其實就是一字王,“並肩”這兩個字只是電視劇和小說為烘托人物地位給胡亂加上去的。歷史上真要是哪個王爺地位和皇帝並肩,那麼往往只有兩個結果:要麼皇帝被滅,要麼王爺被滅,一山容不得二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