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殘地缺的宿命,徒弟楊過還是陌生人尹志平,古墓龍女傻傻分不清

相比郭黃二人的美滿姻緣,楊龍小夫妻卻歷盡艱難困苦,特別是金老安排了小龍女失身於尹志平、楊過斷臂於郭芙的經歷,成為許多鐵桿金庸迷心中過不去的痛楚。反覆被提及的暗夜樹林過往,兩個純真的愛侶,如何去共同面對。楊過用十六年時間證明自己的不在乎,而小龍女的心中是否真的放下芥蒂?

金庸先生一生十五部武俠鉅著,寫人性、寫志向、寫政治,唯有《神鵰俠侶》一文,全心全意描寫了一份兒女情長畫卷,痴男怨女,身負鐵劍,帶著大雕勇闖江湖。據說,金庸此篇的初定名並非《神鵰俠侶》,而是很弔詭的《天殘地缺》,他用這個名字發表在《明報》連載版面上。

天殘地缺的宿命,徒弟楊過還是陌生人尹志平,古墓龍女傻傻分不清

作者的初意,自然是用小說名字暗示了男女主角的命運,一個斷掉臂膀,一個失去貞操,雖然透過虐待主角來推進劇情,是作家的天然使命和手段,但是這樣對待筆下的人物,在金庸卻是唯此一例。這樣的推進,在當年連載時,就受到很多讀者的質疑和不解,認為劇情過於殘忍,據說這也是金庸改掉小說原名的原因。

金庸先生不愧為一代巨匠,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國人心性的把握絕對深刻,作品風靡全球就是明證,能夠如此違反常理處理小說情節,當然有他的道理所在。

在金庸筆下,資質魯鈍的郭靖與精靈聰慧的黃蓉,痴情純真的嶽靈珊與陰鷙隱忍的林平之,優柔淳樸的張無忌與果決勇敢的紹敏郡主,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都有明確的理路可循。記得有作家說過,最初角色的確是出於主觀臆想創造出來的,但是隨著故事進展,筆下的人物似乎就有了思想和生命,他們會有自己的發展趨向,而作者本身不過是這一趨向的記錄者而已。

楊過與小龍女的際遇,為什麼會有這種天殘地缺的缺憾?一定要這樣發展下去麼?在金庸的筆下,他的故事脈絡也不是通盤形成以後落筆的,而是不斷產生下意識的不自覺的想法,只有某種結局的安排才是必須的,比如楊過斷臂小龍女失貞,《神鵰》一部非如此不可,可說是一個作家的本能反應。

天殘地缺的宿命,徒弟楊過還是陌生人尹志平,古墓龍女傻傻分不清

從劇情最開始,郭靖夫婦名至實歸,成為江湖一代巨俠,人人敬仰,一呼百應,而當年在鐵槍廟裡葬身烏鴉口腹的楊兄弟,卻是另外一番境地。這是草原孤兒和王府金貴的強烈對比。作為楊康兒子的出場,一個聰明機靈勝過黃蓉,家庭破碎、揹負恩仇的孩子,必然身世坎坷,性情乖張,才符合男主的基本條件。

之後終南學藝不成,古墓存身的意外遭遇,註定楊過一生的不和諧源頭。他把大魔頭歐陽鋒認做乾爹,把“姑姑”、“師父”當做情侶,一切都是逆反世俗,要承受世人的指責和非議,壓力可知。只是因為聰明睿智,很多問題,在楊過身上得以非常規解決,甚至在金輪法王的幾番算計下,也必定不會甘於命運的擺佈,反手破局堪稱精彩。當然,天生的執拗叛逆,這個世界也絕不對容忍他的這種囂張,而楊過卻把這種與整個世界的格格不入當成畢生追求的目標。

英雄大會一戰,楊過憑藉機智化解了中原群雄的尷尬,避免了“盟主”位置淪為外族人手中,應該是立下絕大功勞。但是在慶功宴上,楊過卻要與自己的姑姑和師父小龍女結婚,口出狂言,“

姑姑教過我武功,可是我偏要她做我妻子。你們斬我一千刀、一萬刀,我還是要她做妻子。

”而且他不像小龍女不諳世事,對這樣的禮教大方心知肚明,但是“

就是不服氣,為甚麼只因為姑姑教過他武功,便不能做他妻子?

這番舉動把剛剛立下的絕大功勞,衝擊到無影無蹤,少年英雄瞬間變成眾矢之的。楊過的叛逆當然惹得拘泥禮法的郭大俠盛怒,當場動手,“

小畜生,你膽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

”楊過面臨生死危機,卻毫無退縮,“

姑姑全心全意地愛我,我對她也是這般。郭伯伯,你要殺我便下手,我這主意是永生永世不改的。

”書中寫道,

楊過昂然道,“我沒錯!我沒做壞事!我沒害人!”這三句話說得斬釘截鐵,鏗然有聲。

天殘地缺的宿命,徒弟楊過還是陌生人尹志平,古墓龍女傻傻分不清

金庸是深刻了解國人心性和中國文化的,這種違背世俗的思想當然要扼殺在“萌芽”中,這樣的衝突設定,註定了楊過的憤世嫉俗與這個世界世俗倫理、傳統禮法的激烈碰撞。只不過,楊過的挑戰是以一己之力面對整個文化傳統,面對整個江湖質疑,這不是個人的力量能撼動的,其結局可想而知。

有個坊間傳聞,金庸最開始也無法處理這樣的激烈衝突,他的安排有點類似喬峰之於阿紫,小龍女跳下的深谷,並沒有什麼水潭,更沒有什麼世外桃源,她的縱深一躍,直接粉身碎骨。黃蓉所編造的“南海神尼”十六年之約,就是一場延遲悲劇發生的水月鏡花。而楊過在繼續苦熬苦等十六年後,熬成了另一位江湖大俠,在獲知最終結果時,還是心灰意冷,跳崖而死。而絕情谷一雕受傷身故,另一隻觸壁自戕,雙鵰殞命,也是暗示了男女主角的必然宿命。

這個結局,更符合戲劇創作的情理。世事就是這般殘酷無情,想要在頑固的世介面前強硬,只能是碰得頭破血流,粉身碎骨。

天殘地缺的宿命,徒弟楊過還是陌生人尹志平,古墓龍女傻傻分不清

當然現在看到的結局要好很多,至少楊過和小龍女都沒有離開人世。說起來,在十六年之約以前,楊龍二人已經有過一次面對世俗禮教的絕對對抗行為,堪稱神來之筆。這種對抗,就是基於楊過、小龍女的完美堅守,順理成章地重陽拜堂。在固執不化的清靜散人面前,楊過說道,“

我楊過大膽妄為,又非始於今日。我既說了要在重陽祖師像前成親,說甚麼也要做到。

”二人在重陽祖師像前完成人生大禮,“

在重陽祖師畫像之前成親,而這畫正是祖師婆婆所繪,真是再好不過。

他們的行為,實在是大逆不道之上的幾何翻倍,但是效果卻出乎讀者意料,一旁被迫作為見證人的孫不二,“

不自禁想起自己少年時和馬鈺新婚燕爾的情景來。她本來滿臉怒容,待楊龍二人交拜站起,臉上神色已大為柔和。

”情之所至,金石為開,楊龍二人的真摯情意,竟然把多年修真的老道姑感動到此。文章到此,楊龍二位看似悲情的愛戀,其實金庸已經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幸福。

天殘地缺的宿命,徒弟楊過還是陌生人尹志平,古墓龍女傻傻分不清

即便如此,這樣的悖逆行徑,仍然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才能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交代過去,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絕不容許沒有代價的“惡劣存在”。除了讓二人以身“殉教”撒手人寰,其他的辦法,也不是沒有。這方面,金庸先生是絞盡腦汁為他們這對小情侶盡力開脫的。

當年曹操帶兵路過莊稼地,在他嚴令之下秋毫無犯,誰知自己的馬匹卻踐踏了農田,曹操不能言而無信,只好上演了一出“割發代首”。這個理念在《神鵰》一部中的體現,就是付出“天殘地缺”的代價,在小說的邏輯裡,帥氣的楊過成了殘疾人,從孟浪少年變得成熟穩重,而純真的小龍女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也從古墓仙子墜落凡塵,這樣的缺憾,是能夠彌補主人公的悖逆行徑的,非此不足以調和小說的基本框架體系。

就算這樣的解釋,尹志平作為修道士,做出那樣的“迷之行為”,也很難讓人接受。當其行為之際,小龍女的反應卻很難令人索解。作為終南道士,與從小在古墓裡朝夕相處的楊過,其身體、氣息等等,都是絕不相同的,以小龍女的武功,又有黑暗生活和金針暗器的本領,怎麼可能感覺不出,附在身上的人,是不是自己心心念唸的他。

對此,據說在某次訪談節目,金庸解釋了這個問題,他的理由是,小龍女不涉人情世故,沒有男歡女愛經驗,在身體受制、矇住雙眼的情況下,異性的突然接近,驚懼、緊張、羞澀的情緒佔據主導,失去對事物的冷靜判斷和分析,是有可能的。

天殘地缺的宿命,徒弟楊過還是陌生人尹志平,古墓龍女傻傻分不清

原創作品,版權屬於頭條號‘’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歡迎關注。

文章相關圖文資料,均來自網際網路公共資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