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賑災為何決不允許自賑,而是必派軍隊?元朝試過,結果亡了

縱觀歷朝歷代的起義,基本都和頻繁的天災人禍有關。對百姓而言:生而為人,他們的要求並不高。辛苦一生,只盼能吃飽穿暖,最終娶到老婆,便是最大的福氣。不過,這事放在古代,卻並非易事。在天災人禍之下,他們吃不飽飯,甚至吃不到飯。連怎麼活下去都不知道,就更別提那虛無縹緲的夢想。

古代賑災為何決不允許自賑,而是必派軍隊?元朝試過,結果亡了

對於兵戈之禍,國家或許自顧不暇,也難以照拂百姓。若論糧草,國家基本都有儲備,也足夠支援百姓。但當國家決定賑災時,卻不由讓人直嘆效率太低。以北宋為例,宋朝年間,泗水及汴河曾發生過一次洪水。為了解決水患並賑濟百姓,朝廷當即調集了大量的軍隊前往治水及賑災。這事並非個例,歷朝歷代幾乎也都是如此。不過,這種做法無疑是損錢又費力。

既然這樣,有人就想問了:為何不讓百姓自賑呢?由朝廷將物資下撥到地方,無疑能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能更快完成賑災任務。為何朝廷卻不允許呢?其實,並不是統治者沒想到這種辦法,而是這樣做實在太難!元朝就這樣做過,結果非但沒賑好,反而還亡了!

古代賑災為何決不允許自賑,而是必派軍隊?元朝試過,結果亡了

當時,黃河曾發生大洪水,令兩岸百姓流離失所,哀鴻一片。為此,經過朝廷討論,丞相脫脫決定將物資撥往地方,由地方進行分配,並組織百姓自賑。對元朝而言,這種做法無疑好處頗多。不必調動軍隊,就能省下大量的經費。同時,人民自賑,也更加省錢,節約了不必要的物力浪費。但誰曾想,正是這條被脫脫認為絕佳的妙計,卻成為了壓死災民的最後一根稻草!

古代賑災為何決不允許自賑,而是必派軍隊?元朝試過,結果亡了

有人奇怪了,元朝主動出錢出糧賑濟災民,是為了幫他們的生活早日重回正軌,而他們拿著國家的錢糧,建設著自己家園,為啥反倒激起了民怨呢?其實,這不怪百姓,也不怪脫脫。脫脫本意是好的,他先將銀子與物資撥給戶部,再由戶部撥銀到省,隨後再經府、州、縣,最終送達百姓手中。但是,由於當時元朝內部過於腐敗,這筆銀子和物資基本每到一地都會“拔毛”。也正因此,這些錢糧歷經數地來到百姓手上時,哪還有什麼銀子?哪還有什麼物資?

古代賑災為何決不允許自賑,而是必派軍隊?元朝試過,結果亡了

這樣的結果無疑令百姓憤慨。對他們而言,國家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也沒有賑濟他們,他們還得被強制徵召做苦力,這又怎麼會不讓他們心生反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