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水稻豐收 農戶盼“米”賣出好價錢

中媒匯河南訊(袁建平 崔恆 韓亞龍 龔維學)中秋時節,淮河北岸,蔚藍的天空下,金黃色的稻穗隨風輕動,陣陣清香,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正陽水稻豐收 農戶盼“米”賣出好價錢

“今年康店村13000多畝水稻,長勢喜人。預計畝產可以達到1500斤左右。”正陽縣皮店鄉康店村黨支部書記陳文周站在稻田裡,手託著稻穗,難掩內心的激動。“去年康店大堰清淤、滾水壩修建好以後,旱能澆,澇能排。感謝縣農業農村局和水利局,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正陽水稻豐收 農戶盼“米”賣出好價錢

素有“魚米之鄉”的正陽縣,擁有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水資源優勢,是駐馬店市種植水稻最多的縣。2021年稻田面積達到26萬畝,主要集中在淮河北岸的大林、陡溝、皮店、彭橋等鄉鎮。

正陽縣陡溝鎮黨委書記王濤帶領觀摩人員來到鑫源稻蝦種養合作社,邊看邊問。聽了負責人孫東的介紹,王濤說,今年真是風調雨順,近期天氣晴朗,日照充足,有利於水稻灌漿生長。全鎮三萬多畝水稻,普遍好於往年,平均畝產要比去年增加100斤左右。

正陽水稻豐收 農戶盼“米”賣出好價錢

正陽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付元強說,無論是水稻面積還是產量,正陽縣都是優質稻米之鄉。但是缺乏足夠的品牌知名度,有好米,卻難賣上好價錢,全縣70%的優質稻穀被外地大米加工企業收走。縣政府和農戶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掙錢,自己只能屈居產業鏈的末端,身不由己的幹著稻田裡從種到收的“苦力”活。

“一半米一半面,掏錢難買正陽縣”,如何提高稻米產出效益?2018年以來,縣委縣政府積極探索稻漁種養、稻米加工、打造正陽大米品牌形象,引導種植大戶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正陽縣桑田種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塗桑田帶領觀摩人員來到他承租的200多畝稻蝦種養示範田“現身說法”。2018年,他在縣農業農村局技術指導,鎮政府關心支援下嘗試稻蝦種養;2019年註冊桑田牌蝦稻香米,他種的蝦稻香米畝產800—900斤。但價格要比普通大米高出80%,普通米賣2塊多一斤,蝦稻香米一斤賣4塊多,因為蝦稻香米不打藥、不施肥、畝產低,價格上去了,要是算上養蝦的利潤,要比普通稻田的畝產效益高出3000元左右。

說到稻蝦種養,正陽縣明強家庭合作社會員孫蘭高興地說,今年是個豐收年,春上龍蝦賣了20多萬,秋裡稻穀可以賣30萬元,天隨人願,黨的政策好,農民種地有奔頭。

正陽縣大林鎮葉廟村村民塗永田說,過去農戶種植的水稻收打之後都賣給收購戶,轉運到外地加工企業,畝產效益低。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賣糧難,增加當地村民收入,2020年塗永田和黃世寶共同投資380萬元,從湖北武漢購買一套新型稻米加工裝置,在編織袋上印有“寶香牌”香米後,每斤增加3毛多,每畝增加3000多元。

開啟銷路,佔領市場離不開具有知名度的品牌。2020年底,正陽縣委縣政府在制定“十四五”鄉村振興規劃時,明確提出“彎道超車”,叫響“北有原陽,南有正陽”的大米品牌,並委託縣人大代表專門進行調研,正陽縣農業農村局成立由局長任組長、兩名局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和相關股、站技術人員任成員的專業技術領導小組。深入大林、陡溝、皮店等水稻種植鄉鎮,從種到收,全部實行網格化監管,指導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度和標準化技術流程,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

2021年,正陽縣大林鎮水稻種植面積12萬畝,其中稻蝦共作5000多畝,預計水稻總產量16億斤左右。大林鎮黨委書記朱超賢對全鎮工作提出了新的規劃,一是穩步推進土地流轉,走集約化道路;二是擴大稻蝦、蹈漁種養面積,提高土地附加值;三是在種子上做文章,提高水稻品質和畝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四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打造具有正陽特色的區域品牌。

正陽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飛說,正陽縣2021年水稻種植面積26萬畝,預計畝產1100斤左右。正陽縣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適合培育水稻區域公共品牌。提高正陽大米的知名度,打造一個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勢在必行,讓正陽大米走向全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