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安排重點專案88項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安排重點專案88項

大運河畔鬱鬱蔥蔥,鋪展藍綠交織的秀美畫卷。記者 常鳴/攝

日前,市發改委對外披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三年成就。本市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進實施機制,率先印發了《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形成了長期有規劃、中期有行動計劃、年度有摺子工程的推進實施體系,近三年累計安排88項重點專案,其中,納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清單的重點專案共34項。

記者獲悉,北京市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主要圍繞建設文化之河、生態之河、發展之河、民生之河、融合之河五大目標規劃實施。

在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文化之河建設方面,白浮泉遺址騰退已順利完成,大運河源頭重現“九龍漱玉”歷史景觀;萬壽寺及周邊實現全面騰退,齋堂等10座文物建築正在進行保護修繕,未來將作為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載體向社會開放;新老八里橋齊跨通惠河,已正式啟動老橋主橋及引橋保護修繕工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基本完成先行啟動區一期園林綠化工程和二期考古勘探工作。

在強化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治理,推進生態之河建設方面,大運河涉及的10條河段、4個湖泊,共計28個斷面已進行全面監測,按月形成監測報告,目前大運河主要河段水質已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對甘棠閘至市界段28。7公里主河槽進行疏挖,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基本完成。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驚豔亮相,建成了約80萬平方米的景觀廊道。順義潮白河森林公園初具雛形,順義新城生態休閒公園一期已於去年5月開園。

為打造大運河文化旅遊品牌,推進發展之河建設,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正積極建立京東唯一5A級景區,力爭2022年底達到國家評定標準。景區涉及北運河河道11。2公里,規劃了大運河古運風情展示區、大運河水上時尚運動區、大運河生態體驗休閒區三大功能片區。北運河通州段通航“關節點”全面貫通,包括新建的甘棠、榆林莊兩座船閘,以及改建的武窯橋,目前已實現40公里全線遊船通航。大運河博物館(首博東館)、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三大文化設施已全部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按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全部竣工。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推進民生之河建設,我們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與全民健身相結合,承辦了2021年全國‘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大通濱河公園舊貌換新顏,於去年9月正式亮相,新增綠化面積4。8公頃,為周邊居民提供舒適的休憩、健身場地;南長河打造高水平濱水開放空間,預計今年9月將完成首體段約1。3萬平方米提升改造。

為推進融合之河建設,推動大運河沿線交流合作,北京會同天津、河北建立了京津冀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協同會商機制。今年6月26日,北運河通州段、廊坊段已同步分段通航,京冀交界處楊窪船閘預計明年建成,屆時將實現京冀互聯互通。

市發改委方面介紹,下一步,將加大建設投入力度,抓好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通州大運河國家5A級景區建立、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等一批標誌性專案實施,延續壯美運河千年神韻,打造具有首都標準、北京特色、時代氣象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內容來自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記者:曲經緯

編輯:彭昌陽、楊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