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有約

行為藝術有約

行為藝術在新開放的藝術空間內尋求可能性,在視覺語言轉換中,行為藝術的形式轉換體現了當下藝術語言一種嶄新的審美現代性訴求,具有創造性展示和典範意義,這本身符合全部藝術史的規律和史實。

行為藝術塑造的審美性形象具有陌生化、衝擊性和動態性的特點。行為藝術往往將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反常化,使其具有陌生化的特徵。給觀賞者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動,使其獲得意想不到的美感享受。2014年,行為藝術家韓冰現身發起了遛白菜活動,即將人們日常生活中遛寵物這一活動中的寵物換成了白菜。遛寵物這一件事是人們習以為常的,一旦將遛的物件進行替換,就產生了陌生化的效果。這一熟悉的語境使得事件有了特別的意義。

行為藝術所創造的審美形象突破了傳統藝術審美標準,猛烈地衝擊觀賞者感官和精神承受極限,帶來視覺魅力的延長,引人深思。1917年,馬塞爾·杜尚將一個小便器送到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舉辦的展覽上,將其命名為《泉》。該事件轟動一時,對人們關於“藝術”的概念形成了極大的衝擊。美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說:“與‘事物’相比,‘事件’更容易引起我們的本能反應,而一件‘事件’的主要特徵,也恰恰在於它是動態的。”行為藝術更多的是一種動態的視覺藝術,能夠給觀賞者帶來直接、迅速的視覺感受。一位自稱“空中的畫家”“具象者”“寫實者”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在1962年用自己身體墜落的動態畫面創造了《墜入虛空》這一作品,而這也是歷史上第一件行為藝術作品。1974年,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進行了《節奏0》行為藝術表演。

不管是在選材內容還是表現形式,行為藝術塑造的審美形象都對傳統藝術表達發生進行了挑戰,給觀賞者帶來新的體驗與感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