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淺論書法創作的平和心態

平常心是道——淺論書法創作的平和心態

圖:艾紹鴻作品? 蘇東坡的《如夢令》。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平常心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事態時,對待或處理這些事態所具有的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

萬事同一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待一切事物需要有一顆平常心,當然,作為書法愛好者,或者書家,也不例外,也需要有一顆從容淡定的平常心

書法藝術是心靈的藝術,是藝術家精神的寫照。藝術的超越是藝術家對事物認識的超越,從物質到精神、從理性到感性、從有我到無我,達到一種超然忘我境界。所以“若不從現實、現象上超越上去,而與現實、現象停在一個層次,便不能成立藝術”(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藝術要想達到最高境界,便要不斷地進行自我人格的完善,對於書法藝術來講更是如此。因此,不保持一顆平淡恬靜的心態,將無法使書法藝術創作從一個高度達到另一個高度。

書法創作需要一個長期學習和反覆錘鍊的漫長過程

大家都知道,書法的學習從臨摹到創作,是一個由“技”到“道”的演化過程。清人魏源曾有“技進乎道,藝可通乎神”(《魏源集》)之說。其實,莊子早已在“庖丁解牛”的故事中,說出了這個道理,所謂“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莊子·養生主》)

當然,庖丁這裡所說的“道”還不是形而上學的道,是技中見道,技藝的高超。但其“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到“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揭示了庖丁由“技”到“道”的轉化過程,是一個漫長的認識昇華過程,經過多年的反覆實踐,最終達到“遊刃有餘”的高超境界。

我們從“庖丁解牛”的故事裡看到了庖丁嫻熟技術進乎道的同時,往往卻忽視了事件的兩個主要成因:一個是時間,另一個就是心態 。任何一門技藝的熟練掌握,都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有些事情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拿書法的學習來說,從臨帖開始,由“對臨”到“背臨”再到“意臨”,僅僅是起步階段,到了能獨立創作,這中間所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當然,能創作出完整的作品來,也僅是書法藝術創作的開始,其中,臨帖創作、創作臨帖的反反覆覆,技法的充實、學養的提高以及個人風格的形成,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那麼又是什麼力量,使得這些人對待書法藝術如此執著,能耗費那麼長時間走下來的呢?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平常的心態。“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這絕不是那些力爭短期就要收效,爭名趨利,浮躁不為而所能取得的。因此,要想在書法藝術這一漫長道路上有所建樹,就必須克服急功近利和不切實際的想法,保持一顆恬靜、淡定的平常心態,做到具有“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藝術人生情懷。

平常心是道——淺論書法創作的平和心態

艾紹鴻作品《秋》

平常心是道——淺論書法創作的平和心態

艾紹鴻作品《遊太平湖》

書法創作需要文化修養和自我完善

有人說書法是文化中的文化,這一點也沒說錯。同時,書法如果沒有文化的供養,僅僅就成了寫字而已。書法不僅要具有藝術的基本特徵,同時還要傳達時代文化精神氣質,才能夠成為中國文化的精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談中國書法就離不開中國文化,學習中國書法更不能沒有文化素質和文化修養。

一件書法作品的優劣,基本上取決於書家自身的品格,這種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它包括性格、學養、情懷、能力等。陳復觀在《中國藝術精神》一書中說:“完全成熟的文學藝術,是直接從作者人格、性情中自然流露出來的。文學藝術的純化與深化的程度,決定於作者人格、性情的純化與深化的程度。”縱觀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那些著名的藝術家們,無一不是具有深厚文化素養的飽學之士。因此,學習書法不僅僅是一個技法的修煉過程,更重要的是在技法熟練後,書家應該具有的文化素養問題。一個有鮮明個性、富於學養、有性情、有辦法、有韌力的書法家,一定能夠在書法創作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這就給書家提出一個問題:你能不能沉得下心來,耐得住寂寞,用一顆平常的心態來應對浮躁的社會環境。當代大畫家石壺先生一生可以用“窮困潦倒”四個字來概括他的生活狀況,可是,當我們翻開他的畫冊,看他的畫語錄,“平淡天真”四個字卻始終貫穿其中,他在艱難困苦中時刻堅守自己的信念,以一顆孩童般天真爛漫之心,描繪出“平淡天真,跡簡而意遠”(《石壺畫語錄》)的高超藝術精神境界,這也是石壺人格、性情中自然流露出來的精神境界。這種心靈超脫、從容、淡然、自由的創作心態,依靠的正是文化修養以及自覺、自悟的自我完善,才能夠達到的精神境界。

平常心是道——淺論書法創作的平和心態

艾紹鴻作品《浪淘沙令》

平常心是道——淺論書法創作的平和心態

平常心是道——淺論書法創作的平和心態

書法創作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

書法家大多都不輕言“創新”二字,因為這兩個字對於書家來說並不是輕鬆的字眼。不用縱觀歷史,看一看我們周圍的書法家,你就很快會發現,創新是多麼的不容易。其實,這還是一個創作心態的問題。可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切墨守成規,因陳守舊的做法,只能為歷史所拋棄。

當然,這裡所說的創新不光是在學習傳統基礎上的創新,重要的是書家自身創作基礎上的創新。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現實,十幾年前甚至更早,深受你所崇拜的書家,今天你又見到了他的新作,可是你卻發現這位書家的作品還是以前的老樣子,甚至還不如以前,你會有怎樣的感想呢?當今的書法從學習方法到創作再到創作心態,和古人已經沒有什麼可比性了,可以說古代文人一生都在和寫字打交道,對他們來說寫字和書法沒有什麼區別,也沒有什麼展覽逼著他們去進行創作,隨著性情,再加上半生的學問,隨意寫了一點東西流傳到今天便成了我們臨習的典範。而今天的書法已成為專門藝術,再加上時下的快節奏生活,人心浮躁,展覽頻演,人們早已拋開了平淡的創作心境,身心疲憊、忙於應酬,為保住自己取得的一丁點創作成果,幾十年如一日不肯改變,於是發生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老樣子”。平心而論,現代科技的發展,使我們在字帖的選擇範圍、臨習的方法以及創作條件和創作環境都優於古人,學問經過努力還是可以趕得上,我們只是輸在了書法創作的心態上。

因此,創作心態的調整是每一位書家值得認真關注的事情,放下浮躁的、世俗的、功利的思想觀念,用一顆從容淡定的平常心來對待我們的書法創作。有了平常的心態,我們才能夠靜下心來對書法藝術進行長期的研究和學習;有了平常的心態,我們才能夠自覺自悟地不斷完善自身文化藝術修養;有了平常的心態,我們才能夠克服世俗的心理障礙,使自己的書法創作不斷地推陳出新、再結新果。(中國週刊:艾紹鴻)

平常心是道——淺論書法創作的平和心態

艾紹鴻

大羽堂主,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陝西書學院專業書法家、創作研究室主任,國家二級美術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書法作品先後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三屆隸書展,首屆西狹頌全國書法展,“鐵人杯”全國書法展,“羲之杯”全國書法大獎賽,“高恆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紀念老子誕辰2578週年全國書法展等十餘次。榮獲陝西省第四屆自作詩文書法篆刻作品展金獎(陝西書法獎金獎),第二屆國際絲綢之路藝術節美術書法展書法一等獎,第七屆陝西省藝術節優秀美術書法作品展書法一等獎,陝西省“陝西人精神”美術書法展書法一等獎,陝西省職工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書法一等獎等。著有《艾紹鴻書畫作品選》《艾紹鴻書法作品選》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