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為何能千年不衰?一是因人們的需求,二是因中庸的核心

文|顏小二述哲文

幾千年來,儒家思想在中華大地上傳承至今,在此期間,為了延續儒家思想的輝煌,自孔子起,後世也有不少文人雅士繼承儒家思想精神,並進一步發揮,比如董仲舒、再比如二程等等。

但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自清朝末年開啟國門以來,儒家思想的地位陡然下跌,其中原因是相當複雜的,有儒家思想就時代的侷限性,也有人們的偏見等等。但是千百年來儒家思想幾經沉浮,依舊延續到了今天,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儒家文化為何能千年不衰?一是因人們的需求,二是因中庸的核心

在顏小二看來,儒家思想可以延續至今,

原因之一在於儒家思想滿足了人們對“有序社會”的需求,第二點原因就在於儒家思想的精神核心有“靈活”的特色,這一點得從孔子提出的“中庸”說起。

1、儒家滿足了人們對“有序社會”的需求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句話不僅適用於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適用於“文化”之間的“生死存亡”。

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是我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孔子為宣揚以“克己復禮”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四處奔走,最後到處吃閉門羹。但是,當時可能沒有多少人可以想到,儒家思想雖然在“初生”時比較艱難,卻是最大的“潛力股”,成了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主流文化。

儒家文化為何能千年不衰?一是因人們的需求,二是因中庸的核心

而在春秋戰國曾追隨者眾多、風靡一時的墨家與法家思想,卻漸漸銷聲匿跡。

原因就在於,相較於法家、墨家這些學派,儒家思想滿足了人們對“有序社會”的需求,這是儒家思想可以“長存”的原因之一。

戰爭年代,儒家思想雖有被冷落甚至被排斥的趨勢,但是戰亂年代亦不能熄滅儒家思想的生命力,因為,即便是戰爭,戰爭的大方向依舊是“建立有序社會”,所以,

只要人類對有序社會的“追求”不熄滅,那麼儒家思想就有生存空間。

相較之下,墨家趨於極端維護“底層百姓”,其“兼愛”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好的,但是踐行起來因其過於理想而在人性中被異化,這類文化最終銷聲匿跡只是時間問題。而法家思想常常成為掌權者的“刀刃”,實際踐行起來未免太過“無情”,極端之下,亦和墨家一樣,迎來覆滅。

墨家迎合的是戰爭年代的底層百姓,法家迎合的是戰爭年代的掌權者,而儒家迎合的是期待“建立有序社會”的華夏子孫,由此,儒家能延續千年,並不是巧合。

2、儒家思想的“中庸”精神,使其“長壽”

生命總是充滿韌性的,而所謂終結,總是呈現僵化之態,從草木榮枯我們就能看出來。同樣,儒家思想能夠延續至今,其原因之一就在於儒家思想中內含充滿韌性的“中庸”精神。

儒家孔子曾說: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對於孔子中庸思想,北宋程頤的解釋讓人眼前一亮,他說: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也就是說,在程頤心裡,不走極端和穩定不變是一切事物正當不移的道理。而程頤的這種解讀也確實道出了儒家孔子之“中庸”思想的一些核心要義。

儒家文化為何能千年不衰?一是因人們的需求,二是因中庸的核心

孔子之中庸講求在“極端”和“不及”中找到合適的地方,因為不偏不倚的中正在不同情況和時局下不一樣,於此,“中庸”思想也內含質樸和文采兼顧的靈活。

或者這麼說比較合適一些:孔子之“中庸”在某一方面也是告訴我們,要保持原則之下的靈活。而所謂原則,則是寓於“有序發展社會秩序”之中的。

也就是說,正是這種“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讓幾千年來的儒家思想不斷“調整”,當文化核心被異化了,就會掀起“推陳出新”的變革,以此沉浮反覆。

儒家文化為何能千年不衰?一是因人們的需求,二是因中庸的核心

雖先秦以後的儒家思想與春秋戰國的儒家思想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儒家圍繞“仁”及“中庸”展開的文化精神,一直是積極、靈活且至力於“社會秩序維護”的,於此,儒家思想經久不衰也在意料之中。

3、請理性看待不同時期的儒家思想

一直以來,各類事物的生死存亡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停上演,一類事物發展“繁茂”,是因為有較大“受眾群”,相應的,舊的東西因為其特點上的“極端”展現的侷限性,而漸漸消失。比如我們現在對網路需求較大,於此,手機電腦這類智慧產品的發展則越發繁茂,相反,我們很少利用傳統方式傳遞資訊,於此過去科技欠發達的年代隨處可見的類似“信件”、“郵桶”,因為我們的需求減少,就變得很少見了。

儒家文化為何能千年不衰?一是因人們的需求,二是因中庸的核心

同理,對於文化的需求也是這樣。

儒家思想對於華夏兒女的意義,不僅僅只是一種客觀的“文化”,也不僅僅是封建王朝用來管理百姓、鞏固自己權位的“規矩代表”。

儒家思想之中,有孔子融入的那之上承夏商周之老祖宗建立社會秩序時,初探到的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也有下啟秦皇漢武之人類在維護社會秩序穩定上找到的規律之繼承。

儒家思想內涵的,是我們華夏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素養”,裡面有我們民族偉大的精神核心,也有無數先輩為維繫社會穩定、為實現“天下大同”而付出的努力。

儒家文化的作用,在某一方面來說,一定程度上是幫助我們克服自然性質之與生俱來的“自私”,告誡我們不要沉湎於物慾享受,在自律中發現精神世界之外的別有洞天,或者借孟子一句話來說,人之所以是人而區別於動物,則是因為人有“四端”,即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而我們繼承的,也從來不是儒家思想於過去的時代中展現的某些“形式”,而是文字、形式背後的“精神核心”。

儒家文化為何能千年不衰?一是因人們的需求,二是因中庸的核心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不該延續“君君臣臣”這種形式上的“自我貶低”,而是該延續這形式之下的“忠義”內涵。

一言以概之,儒家思想可以延續至今,首先是因為它迎合了人們對秩序社會的需求,其次也源於其講求原則亦講求靈活的“中庸”精神。今人面對儒家精神,顏小二想說,請理性看待不同時期的儒家思想,提煉出不同時期儒家思想之表現形式下的精神核心,這樣做比盲目否定收穫更大。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儒家文化為何能千年不衰?一是因人們的需求,二是因中庸的核心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部分素材來自網路,侵刪(兩週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瞭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