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賺了2600億,他可能是中國藏得最深的大老闆

一戰賺了2600億,他可能是中國藏得最深的大老闆

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作者:華商韜略

文章已獲授權

他,身價沒進過富豪榜前300,溫州之外,知道他名字的人不多。

但就是這個不顯山不露水的人,先後拿下不鏽鋼和鎳鐵產業兩個全球第一,還在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建立起中國話語權。

汽車電池產業繞不開的人

新能源汽車風雲激盪,圍繞電池的爭奪尤其激烈。

2020年,當寧德時代、LG化學、松下、三星等全球電池巨頭激戰正酣時,一家成立僅3年的電池廠商,突然空降一般殺入中國鋰電池裝機量前五,出貨量超越松下、LG化學。

一戰賺了2600億,他可能是中國藏得最深的大老闆

這匹黑馬叫瑞浦能源,2017年成立,生產基地二期還沒建好,就已經被廣汽、吉利等20多家新能源車企搶著下供貨訂單。

瑞浦憑什麼高位出道?

鋰電池整條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原料正極前驅體電池製造商整車廠等幾部分。在上游原料中,稀有金屬鎳在電池總成本中佔比近30%,高鎳、超高鎳電池佔比更高。

可以說誰能拿到低價鎳,誰就掌握了生產電池的成本優勢。

瑞浦的母公司永青科技,正是一家生產金屬鎳的新能源公司。因為手中有鎳,全球頭部正極前驅體生產商格林美、中偉股份、華友鈷業等,都找永青合作供鎳,連瑞浦能源的巨無霸對手寧德時代都透過子公司尋求與它合作。

半個汽車電池產業的七寸都捏在一個永青科技手裡——它憑什麼壟斷鎳資源?

永青的母公司青山控股集團,是全球最大鎳鐵生產商之一。2018年全世界12%的鎳鐵出自青山在海外的鎳礦。

從瑞浦到永青再到青山,僅僅三家子母公司,就打通了從上游鎳原料到電池前驅體,從電池製造到下游車企的全鏈條,成為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繞不開的存在。

而這三家公司的背後,站著同一個對新能源野心勃勃的人——青山集團董事局主席項光達。

溫州最牛企業家

項光達,一個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搜不到的溫州商人,實力卻堪稱工業界的世界第一等。

2020年8月,在財富世界500強的最新榜單上,項光達實控的青山控股集團以2600億元營收排名329位,超越小米、格力,距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只差一名。

如果不是最近出現在各種榜單,這位整天穿工作服下車間的大佬可能一直低調隱秘下去。

一戰賺了2600億,他可能是中國藏得最深的大老闆

▲項光達(左二)考察工廠

自1988年下海創業至今,項光達在鋼鐵行業摸爬滾打了32年,工廠遍佈福建、廣東、浙江、河南等多地,業務延伸至印尼、印度、美國和辛巴威等多國。

溫州人以做各種小商品聞名,喜歡嘗試各種賺錢機會,項光達沒有這個習慣。別人做100件事,他寧願緊盯一件事做100遍。

因為這種專注,項光達看似在鋼鐵這個沒有想象力的賽道一條路走到黑,實際卻把自己選的每條路都走到了極致。

不鏽鋼領域,青山已形成年產超1000萬噸產能,自2014年起穩居全球第一;

一戰賺了2600億,他可能是中國藏得最深的大老闆

鎳鐵冶煉產業,以每年約30萬噸鎳當量佔據全世界產能的12%,全球第一;

鎳鉻合金材料開發上,年產值近千億,成為蘋果等公司一級供應商;

新能源領域,入局三年成為國內鋰電池企業前五強……

有人曾問項光達,為什麼他能在涉足的每個領域無往不利,做什麼都如此兇猛?項光達說,其實沒有什麼捷徑,“一切都歸功於我們不認命,敢闖。”

堅決不做地產,不搞金融

項光達不認命,從其創業初期就看出來了。

1988年,項光達放棄國企的鐵飯碗,不顧家人阻攔辭職下海,拉上幾個親戚每人湊了幾千塊,建起一個製造門窗的小作坊。

從小作坊起步,他把業務從門窗拓展到汽車鋼配件,逐漸進入不鏽鋼生產領域。

一戰賺了2600億,他可能是中國藏得最深的大老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的鋼鐵很多是國營鋼鐵企業包產包銷,項光達的小作坊一無技術二無人才,起步艱難。

為了盜取“火種”,項光達和另一位合夥人張積敏隔三差五就往太原鋼鐵廠跑,連哄帶求、軟磨硬泡,終於感動了幾位經驗深厚的技術專家南下溫州,手把手帶青山建起第一條生產線。

小作坊被注入技術靈魂,開工上馬,成為全國最早一批民營鋼鐵廠。

到了世紀之交,國家“九五”計劃和“十五”計劃接連在全國掀起基建熱潮,青山鋼鐵廠產能拉滿,高爐日夜不熄。

一直想做大做強的項光達“嗅覺”敏銳,跟張積敏等幾位股東商量後,果斷在浙江、河南上馬年產50萬噸的不鏽鋼生產專案,同時拿出上億利潤併購其他鋼鐵廠。一番大開大建,青山總產能迅速突破80萬噸,一躍成為中國不鏽鋼領域的民營龍頭企業。

新工廠開建期間,項光達常常在工地一待就是一天。他野心勃勃地規劃著一個比寶鋼、太鋼更宏偉的鋼鐵帝國藍圖,新廠一步一步落成,他離目標越來越近。

張弓拉滿只待大幹。誰知一場危機正悄悄逼近。

2005年前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鋼鐵市場逐漸出現產能過剩勢頭,尤其國內“九五”到“十五”期間大幹快上,催生出一萬多家鍊鋼廠,很多規模不大的民營鋼廠因訂單驟減,大批倒閉。

青山也受到不小的衝擊,承受過市場和資金鍊壓力。在此期間,項光達曾被各路親友勸告:趁現在還有錢有資本,不如去搞金融、房地產,比干鋼鐵賺錢快得多!

的確,鋼鐵行業前景不明,而當時溫州隨便一個炒房團手裡都有百億級的專案,山西海鑫鋼鐵的董事長李兆會就是靠轉型房地產和金融成了山西首富。

實業低迷,炒房正興,可項光達堅決不願意搞房地產、做金融。

幹了幾十年鋼鐵的項光達一直抱定“製造業才是國家經濟命脈”的觀點,正像領導人所說:“我們這麼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

項光達堅定看好實業,他不僅篤信鋼鐵行業仍大有可為,而且別人恐懼他瘋狂,身邊人都喊大環境不好時,他卻說,“青山的機會來了!”

粉碎國外鎳霸權,一把鋼刀直插上游

2005年至2018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由近萬家銳減至5000多家,倒掉一半。

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下游鋼材價格卻走弱,煉一噸鋼的利潤一度買不了一瓶礦泉水。全國鋼鐵企業總負債達到驚人的3萬億。

“軍工之光”東北特鋼倒了,世界500強渤海鋼鐵倒了,搞房地產續命的海鑫鋼鐵最終也倒了。

在長達十多年的去產能週期中,項光達死守主業,不放棄也不等死。

別人節衣縮食,他卻每年至少拿出100億元投入新專案新技術,率先引進國際先進的迴轉窯—礦熱爐(RKEF)冶煉工藝,又帶隊研發出RKEF—AOD爐雙聯法新技術,把不鏽鋼冶煉的總能耗砍掉了50%,每噸成本節省800元。

一戰賺了2600億,他可能是中國藏得最深的大老闆

一邊苦練技術,另一邊項光達把目光投向成本端。

在不鏽鋼生產原料中,成本佔比最高的並非鐵礦,而是起到耐高溫腐蝕作用的鎳金屬。以300系不鏽鋼為例,鎳佔成本比例的50%以上。

中國作為第一產鋼大國,消耗了全球56%的鎳,但八成以上依賴進口。國際上生產鎳金屬的巨頭公司抓著中國薅羊毛,動輒提價,把國內鋼鐵行業利潤壓縮到不足4%,薄如刀刃,而國外礦山利潤卻高達40%,相當於我們一直在給國外打工。

“製造業,技術都可以學,但資源匱乏就特別難。”提到外國的鎳霸權,項光達曾經特別無奈。他一直在伺機掙脫這道資源枷鎖,結束被割韭菜的命運。

2008年、2009年,趁金融危機把跨國礦企幹得緩不過氣,他悄悄摸到世界最大鎳礦出口國印度尼西亞,重金搶下4。7萬公頃紅土鎳礦開採權,成功打入上游鎳礦生產行業。

此後幾年,項光達以不少於400億美元的規劃投資,在印尼、印度、辛巴威等海外各國四處奔走,買礦建園,僅印尼的青山工業園就建有200萬噸鎳鐵產能,接近中國全年鎳鐵產量的一半。

一戰賺了2600億,他可能是中國藏得最深的大老闆

▲印尼青山工業園一角

悄悄買礦的項光達,讓青山高歌猛進的成長驚豔所有人。

過去十年,青山悄無聲息地爬升至全球鎳鐵老大之位,實現鎳自由的項光達也擁有了打贏鋼鐵大戰的“核武器”。

2009年至2019年,青山不鏽鋼產量從百萬噸增至千萬噸,銷售額從幾百億增至2000多億元,十年翻十倍,超越“南寶北太”,甩開歐美百年鋼鐵巨頭,穩步成為全球最大不鏽鋼企業。

更有全域性意義的是,項光達對鎳礦的大規模開發,令青山在全球鎳期貨市場的買入或賣出,能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市場價格,這讓中國的鎳相關製造業擺脫了被動的國際鎳價波動,擁有了成本自主權。

“原來國外賣我們50萬元/噸的時候,它的成本也就15000元,現在青山進軍鎳行業,把成本減了下來(期貨鎳價約十幾萬元/噸),支援了國內產業。”項光達不無自豪地說。

功名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做企業,項光達的信條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中流砥柱。

從32年前的小作坊起步,一路攻技術、破壟斷、搶礦山、砍成本、超越國營大廠,甚至把蒂森克虜伯這種世界鋼王逼得放棄不鏽鋼業務,這個溫州人真正做到了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令人欣慰的是,屠龍勇士沒有把自己變成惡龍。

坐擁海外鎳礦的項光達,與國內眾多同行、材料商,尤其是同樣受制於鎳金屬短缺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各方合作,以青山的海外礦權和工業園區,為中國不鏽鋼和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極大便利,幫助中國企業在關鍵產業鏈打入中心位置。

前幾年,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打響正極材料卡位戰,中國企業正欲加速超車歐美日,緊要關頭,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意識到鎳供應可能要出問題。

許開華後來找到青山,希望對方出手相幫。項光達憑藉自己在印尼的關係,幫格林美“一路綠燈”把工廠建到了鎳礦旁邊。

“他給了我信心。”許開華說:“青山在印尼的工廠、港口、電力和道路(給我們)使用都不成問題。我們的成本降了一半。”

在青山的火力支援下,中偉、格林美陸續發展成全球最大電池前驅材料企業,現在是特斯拉、LG、三星的上游供應商。

以一己之力,重塑全球不鏽鋼和鎳金屬兩大工業格局,以鎳能力凝聚中國新能源電池勢力,在關鍵環節形成卡別人脖子的叢集優勢,項光達建立了全行業“功成必定有我”的重要隱性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在實幹的企業家那裡或許比登上富豪榜更有價值。

青山登頂鋼鐵大王后,項光達對《溫州都市報》說:在很多人眼裡,青山好像是突然冒出來的,其實不是的——

“青山每年都用至少百億的專案投入來保證若干年後可靠的效益產出。”比如印尼工業園,前期建設要5年,投產後還要虧損7年,很多企業現在已經沒耐心做這種長線投資了。

“有巨大的投入,注重創新,才會有後期幾何式的增長。”項光達說,對企業家來說,今天埋下了種子,一步一個腳印,埋頭做實業,明年、後年的收成,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

禁止私自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絡華商韜略授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