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農村,我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在幾千年的農耕生活中,使農村積澱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它們以俗語、農諺等形式記錄下來。這些老話大多都經歷了實踐的檢驗,對現在的生活生產有很大的啟發作用。比如,祖輩們觀察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情況,總結出的“二十四節氣”對現在的農事活動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下面,與朋友們探討一則有趣的俗語“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老話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呢?

農村俗語“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一、再貧不耕丈人田

由於農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風俗長期存在,可想而知,在過去,男孩對於農村家庭來說是何等重要,兒子除了延續香火,還會繼承家裡的財產,而女兒終究是會嫁人的。對於家裡來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就已經是“外人”了,婚後女兒即便回孃家,也只是與孃家人拉家常、聊聊天,一般沒有帶孃家東西回去的風俗。而且,過去普通農家的土地較少,糧食產量也不高。

如果女婿去耕種老丈人的土地,一方面,容易被人誤會,認為女婿盯上了本屬於小舅子的財產,從而影響跟小舅子的關係。另一方面,還牽涉面子問題,人家把女兒都嫁給自己了,結果還得靠耕種老丈人家的土地來維持自家的生活花銷,誰面子上過得去呢!而且,這樣做還會被老丈人家看不起,認為女婿沒有出息。所以,前半句“再窮不耕丈人田”告訴我們,男人應該有出息,要有骨氣,再窮都不要靠耕種老丈人家的土地來維持生活。

農村俗語“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二,再餓不進蘿蔔園

眾所周知,蘿蔔在農村有“土人參”的說法,它因水分多,營養豐富,又具有健胃消食片、潤肺祛痰等功效,廣受農村農民喜歡。可要是在肚子很餓的情況下只吃蘿蔔,不但沒有飽的感覺,反而會越吃越餓。而且,人在很餓的時候,吃東西容易狼吐虎咽,因為蘿蔔性寒、水分多,在這種情況下,吃多了蘿蔔就會傷胃,也可能引發水腫。

另外,咱們有這樣的感受,在自己很餓的時候,沒有力氣,一般會彎著腰走路。在農村,要是在菜園子,或者果園附近,因為肚子餓而彎著腰走路,要是被農村裡看到了,就會被人誤以為在行竊,一傳十、十傳百,影響自己的聲譽。所以,農村有“再餓不進蘿蔔園”的說法,人在正常的情況下,要是經過這些地方都會無意識的加快步伐,主要是為了避嫌,保重自己的氣節。

農村俗語“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體現出過去農村農民非常重視尊嚴和氣節。

你認為這句俗語有道理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