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高校大有可為

能源高校要以服務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為己任,其發展受到國家能源戰略深刻調整、行業企業戰略轉型、高等教育改革持續深化三重疊加影響,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上承擔特殊使命——

能源高校大有可為

作者:吳小林(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

據測算,202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超百億噸,其中能源消費約佔九成。“雙碳”的直接指向是節能環保,深層次涉及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經濟社會全面轉型,需要重塑發展理念、創新科學技術、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能源高校要抓好“三個關鍵”

能源高校大有可為

四川大學傑出教授鍾本和(中)從事磷化工領域的理論研究、技術與工程化實踐60餘年。新華社發

“雙碳”目標對能源高校辦學將產生全方位深遠影響,當前能源高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於系統性推進變革,緊扣學科內涵建設、開放融合發展、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三個關鍵”發力,加快形成與綠色發展相適應的發展方式。

  緊扣時代發展之需,在低碳能源及減碳技術上搶佔學科制高點。

能源高校要不斷拓展學科內涵,提升學科建設品質,加快構建具鮮明能源特色的一流學科體系。要注重強化學科建設的前瞻性、規劃性,堅持分類統籌、一流牽引、交叉驅動,注重推進戰略領域的引領發展,以及發展國家急需技術領域和拓展綠色能源領域。要注重分期分類培育學科,切實加強新興交叉學科建設。要注重促進傳統學科及技術優勢在新能源領域的轉化應用,比如石油行業鑽井技術在地熱採集方面可發揮作用,以及持續拓展頁岩油、頁岩氣等非常規油氣開採,促進能源供應多元化、多極化。

  緊扣開放融合之勢,在協同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能源高校尤其是石油類高校,長期以來依託與企業的海外專案合作,產教融合、國際化合作基礎較好。新時期強調開放融合既符合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勢,也是能源高校高質量發展而必須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資源配置的現實選擇。要深入推進以“一帶一路”和低碳清潔能源領域教育合作為重心的國際開放、以產教融合為重心的國內開放,以校內學科交叉融合為重心的組織內部開放,建立校內外資源集約聯通網路,多層次全方位促進各要素有機整合、創新發展。持續國際化方面,要利用已有的“一帶一路”礦業高校聯盟等平臺,促進國內能源高校深度參與全球教育治理,致力於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和人才鏈相互銜接與作用。深化產教融合方面,要切實透過校企聯合攻關“卡脖子”技術難題,促進教育、科研、產業、文化真融真合。要深入推進有組織與自主探索相結合的科研,特別是加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專案組織與實施,為加快構建現代化能源體系貢獻力量。

  緊扣立德樹人之本,在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上探索新路徑。

科技創新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培養相關領域拔尖創新型人才迫在眉睫。要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視角,培養以綠色發展為價值底色、能源科學為知識框架、專業能力為知識脈絡、具國際視野和愛國情懷的拔尖創新型人才。要建立立德樹人長效機制,探索建立校內校外互補、課內課外融合的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貫通式大教育體系,構建課程和實踐創新活動相結合的厚基礎、寬專業的創新型智慧化課程體系,實現思政教育全面滲透、創新創業全面覆蓋、綜合素質培養全面落實、資訊化智慧化全面融入、綠色理念全面貫徹。要將高質量標準貫穿育人全過程,強化教育評價改革導向作用,改進各類學科、專業評估,改革學生科技評價,著重培養學生的學術志趣、科學精神和學術能力,持續推進科技資源向學生開放,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要加大工程博士培養力度,培養具有攻關重大技術難題和高階創新能力的工程技術領軍人才。

  能源高校要提供智力支援、科技支撐和文化理解

我國能源事業將聚焦安全、低碳、智慧三大任務以落實“雙碳”目標,能源高校要切實肩負起為全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智力支援、科技支撐和文化理解的重任,要統籌兼顧系統性、階段性和持續性。

  要把能源高等教育發展置於“自然—經濟—社會”的規律中系統考量。

新形勢新任務亟須政策支援引導。高教管理層面,服務“雙碳”目標應在相關領域整體性佈局,透過統籌學科專業設定、投放專項招生計劃、強化對傳統優勢專業升級改造等調控人才產出結構,匯聚高水平教育資源,形成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供給能力。科技創新方面,強化科技戰略導向,增加能源安全保障和結構轉型研究投入;能源高校層面,要進一步形成良好學科生態,培養學生胸懷大能源觀,擴充人才培養的職業視野、提升專業技能和增進對企業的文化認同。引導教師深入行業企業一線,不斷提升解決“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題能力。

  要牢牢把握能源高等教育的階段性特徵。

能源高校要處理好保障能源安全、低碳轉型及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的三重階段任務。我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能源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東西中部面臨的減碳目標和所需的減碳技術各不相同,要注重多學科佈局,因地制宜開展深海深地、風能、太陽能等多領域研究,促進能源多元發展。同時,能源高校要充分發揮教育與能源跨界融合優勢,積極搭建事業發展平臺吸引海外人才歸國。

  要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促進能源高等教育持續性發展。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是持續發展的關鍵。加快教育標準建設是持續發展的重點,與傳統優勢學科不同,一些新興交叉學科領域的人才培養還缺少相關標準及規範,對於課程體系、培養方案的規範性和科學性等,需要深入研討和科學打磨。體現一流標準、中國特色,瞄準國家所需,對接產業需求。確保科學研究的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是持續發展的基礎,不管是升級傳統油氣行業,還是發展新能源,都要聚焦能源主業、匯聚高水平團隊持續深耕,不斷突破國外技術壟斷,為全面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堅實可靠保障。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30日 13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