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竹筒出土,揭示漢代一先進制度,讓中國富了2000年

明末時期,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讀罷《後漢書》後,發出這樣的感慨:“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東西兩漢相加共四百餘年。四百年間,漢朝的疆域從中原腹地,漸漸擴張到西域三十六國。漢朝軍力之強大,世人有目共睹。

神秘竹筒出土,揭示漢代一先進制度,讓中國富了2000年

但凡強大的軍事力量,都要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戰爭看似是兩國軍事實力的較量,實際上更是經濟實力的較量。漢朝疆域遼闊,人口眾多,似乎理應強盛。可諸位可曾想過,2000年前的漢朝,如何才能管理那麼大的疆域,那麼多的人口呢?這要從一處考古遺蹟說起了。

神秘竹筒出土,揭示漢代一先進制度,讓中國富了2000年

1930年,西北的考古隊在額濟納河流域對漢代烽燧遺址進行挖掘。額濟納河所在的地區,古時候被稱為居延。王維在他的《使至塞上》中就有寫道:“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漢代時,居延屬於的中原王朝管轄。就在大漢朝的居延烽火臺遺址下,考古人員發現了轟動世界的文物——居延漢簡。

在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前,古人們都是將字寫在竹簡上。但是由於竹簡受潮易朽,古代能流傳下來的竹簡少之又少。清華大學曾經得到過一批竹簡,一共是2500片,而且還有不少資訊不全的殘片——這已經算是國寶級的古董了。相比之下,此次挖掘一口氣就出土上萬片完好的竹筒,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被譽為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

神秘竹筒出土,揭示漢代一先進制度,讓中國富了2000年

這批竹簡裡,就暗藏了漢朝進行管理的先進制度——編戶齊民。所謂編戶齊民,就是朝廷將百姓登記造冊、入戶在案。如果不登記入戶,那你就是黑戶。登記入戶後,你才正式算大漢子民,官府才保你平安。在居延漢簡中就有很多居民的資訊,比如:“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男同產2人,婦同產2人,宅一區值3000,田50畝值5000,用牛2值5000。”也正是因為大量登記的資訊,居延漢簡才被稱為“檔案界”的大發現,而非“考古界”的大發現。

至於為何說該項制度讓中國變富,是因為編戶齊民能落實一個好處——賦稅。官者管也,官員不直接參與生產,因此必須要收取賦稅。漢朝將治下的民眾分為自耕農、傭工、僱農等,每一種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稅目。農民承擔主要的賦稅,主要有田租、人頭稅,還有一種頂替兵役的稅。

神秘竹筒出土,揭示漢代一先進制度,讓中國富了2000年

田租收三十分之一。而人頭稅的組成比較複雜,與年齡有關,比如15到56歲的人,要交120錢 ,而7到14歲的小兒只需交20錢。除此之外,漢代居民還有兵役,當時叫徭役,分為正卒、戍邊和更卒三種。其中更卒是一種全民性質的軍事訓練,不論男女,只要到了年齡就要參加。

漢代人口眾多,官府收的錢肯定更多。國庫有了足夠的錢,軍隊才能南征北討。所以說編戶齊民給予了大漢王朝強大的經濟基礎。後代的制度,都是在編戶齊民的基礎上進行的改良,也可以說這種先進的制度保證中國富庶了2000年。

神秘竹筒出土,揭示漢代一先進制度,讓中國富了2000年

當然編戶齊民也有其弊端。隨著朝廷的生活日益奢華,賦稅也漸漸加重,百姓也愈發苦不堪言。地方官員也開始壓榨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最後引發了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此後王朝的滅亡,也和這種制度息息相關。可以說編戶齊民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讓國家走向富強,也可能把國家推向滅亡的深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