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莫斯科GDP總量高出上海300億美元,那麼現在呢?

近百年來,莫斯科一直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它地處東歐平原,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市區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人口則超過1500萬,是世界知名大都市。

在十月革命之前,莫斯科就已發展成為俄羅斯的紡織中心,有“花邊城市”的美稱。蘇維埃上臺後,莫斯科用了數年的時間發展成了蘇聯重工業中心,門類齊全,工業產值居全國首位,奠定了莫斯科為全國最大工業中心的地位。莫斯科之於蘇聯,相當於上海之於中國。不過解體前的莫斯科實力要比上海大了。

即便是以1991年蘇聯解體這一年計算,莫斯科GDP高達470多億美元,同年上海只有167億美元,足足比莫斯科少了300億美元,差距可謂是驚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了解決積累了數十年的經濟弊端,推行“休克療法”,結果造成了物價飛漲、生產衰退和民眾貧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也在這波衝擊中陷入泥淖。直到2000年左右,俄經濟因油價回升才有所起色,但是這時整個俄羅斯的GDP不過3000億美元,而這時上海的GDP已接近600億美元,在經濟總量上相當於俄羅斯的五分之一,並大於俄羅斯任何一座城市,當然也包括這時GDP只有400億美元的莫斯科。

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後,國際能源價格進入牛市行情,俄羅斯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外匯收入大增。於此同時,莫斯科市政府在中央財政的支援下,開始對城市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和重組,市區內的傳統工業企業遷往郊區,騰出的土地用來發展金融、資訊、商場、寫字樓、酒店旅遊等行業,由此催生了莫斯科金融與資本市場的繁榮。

到2005年後,莫斯科GDP已佔到了全俄的近20%,吸引外資佔到全國的一半,外匯交易量佔到八成,商業零售額和服務業收入佔到了全俄的三分之一。莫斯科開啟了從傳統工業中心向金融、商務、資訊為主的現代化服務中心城市轉變,由此迎來了新一輪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熱潮。最明顯的莫過於房地產市場,在2001年,莫斯科商品房均價還只有900多美元,到了2006年已飆升到3500美元。這種創紀錄的增長速度,早已超越了俄普通民眾承受能力,被戲稱為“莫斯科速度”。

然而,俄羅斯的房價並沒有因此而止步,在2015年底,莫斯科中心區的房價已超過1萬美元1平米,高檔住宅高達2萬美元,在全球房價排行榜上超越北上廣深,位列世界前三。靠著房地產經濟的拉動,莫斯科GDP十年翻了近五倍,從2000年時的400多億美元,猛增到2009年的2250億美元。這也是為什麼在2009年時,莫斯科的GDP能超過2200億美元的原因。此後,俄羅斯盧布升值,莫斯科的GDP在2011年居然超過了4400億美元,再度超越上海。

作為世界知名都市,莫斯科的人口數量雖然只有1000來萬,但是擁堵程度絲毫不亞於北京,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以“擁堵之都”聞名,原因無他,莫斯科的汽車太多了。早在2011年莫斯科汽車保有量就達到350萬輛,此後7年間市區汽車又增加了100萬輛。另外,每天大約有40萬輛汽車從其他地區進入莫斯科。此外,莫斯科地鐵長度在2010年之前只有290公里,如此焉能不堵?

自2010年後,莫斯科啟動了大規模地鐵建設專案,9年的時間新增了140公里地鐵,建造速度僅次於中國。實際上,莫斯科地鐵之所能能建造這麼快,背後還有中國承建企業的貢獻,且負責的是施工難度最高的部分。預計到2025年莫斯科的地鐵地產將有望達到600公里,相當於上海2015年的水平。

整體來說,莫斯科的基礎設施、市容市貌與商業辦公規模不但跟上海有很大的差距,即便是在面對成都、武漢、杭州這樣的城市也沒有多少優勢。頂多趕得上瀋陽、鄭州、南京等省會城市水準。

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俄羅斯經濟的深層次問題,經濟增長質量一般,產業結構升級艱難,未來莫斯科發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俄羅斯的經濟走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