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才子,因尋覓佳人未果,揮筆寫下一首情詩,流傳千古

崔護,唐代的詩人,出身於書香世家,天資純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頭寒窗,喜歡獨來獨往。

公元796年,二十四歲的崔護一舉考中進士,公元829年,任職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

在人才輩出的唐朝,相較於李白、杜甫等著名的大詩人,崔護在詩壇的名氣較小,但他也有自己明確的風格,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

雖然他留下的作品也不多,據史書記載,《全唐詩》中也只收錄了崔護的6首詩,但是數量雖少,卻也有膾炙人口的傳世名篇。

唐朝一才子,因尋覓佳人未果,揮筆寫下一首情詩,流傳千古

古時候的文人,少年時代大多勤奮好學,努力透過科舉考試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報效國家,崔護也不例外。

少年時代的崔護與其他學子一樣,每天都努力讀書,想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從而大展宏圖實現心中的理想和抱負。

這一年的清明時節,崔護在長安進京趕考,結束後到都城南郊遊玩。一路上楊柳花飛、鶯燕啁鳴、暖陽和風、瑞氣宜人,苦讀不知春已濃的他頓覺心身清爽。

一路漫行,看不盡的紅花綠草,春山春水,他恣意享受著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渾然不知自己早已走遠。

忽然,他覺得自己有些腿痠口渴,尋思著找一處鄉野農家歇歇腳、討些水喝,以便日落之前趕回城去。

然而,他所在之處已是僻野,農家極為零落,他舉目四眺,望見不遠山坳處,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於是加快腳步朝山坳走去。

唐朝一才子,因尋覓佳人未果,揮筆寫下一首情詩,流傳千古

臨近山腳,在遠處能望見的茅屋,這時反而全部被桃樹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灼灼,綴滿枝椏,微風吹來,清香繞人,讓人疑是誤入了桃花源中。

沿著桃林間的曲徑往裡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籬圍成的小院,院落簡樸雅潔。崔護心想:何方高人,隱居在如此別緻的地方?

決定一探究竟,崔護走上前敲門。只見一姑娘探頭出來詢問。崔護報了姓名,說:“我一個人出城遊玩,特來討點水喝。”姑娘才打開家門,邀其進門稍作歇息。

不一會兒,姑娘託著茶盤從廚房中出來,落落大方地走向崔護,嫣然一笑,輕輕地喚一聲:公子,請用茶。

他禮貌地接過茶杯,輕輕呷了一口茶水,故作鎮定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鄉里,接著又十分客氣地叩問少女的姓氏及家人。

姑娘似乎不願多提這些,只是淡淡地說:“小字絳娘,隨父親蟄居在此。”並不提及姓氏和家世,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崔護自然也就不便多問了。

唐朝一才子,因尋覓佳人未果,揮筆寫下一首情詩,流傳千古

絳娘靠著桃樹靜靜地站著,在桃花的映襯下,風姿綽約,豔麗之極。兩人在靜默了一會兒,崔護將話題轉到景物上,他大讚此地景色宜人,猶同仙境,是遊春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而絳娘只是聽他高談闊論,含笑頷首似是贊同,卻並不說話。見眼前景象,崔護詩情大發,又對古今著名的遊春詩詞品評了一番,最後說道:“花開堪摘直須摘,莫待無花空折枝”。

說完,他意味深長地望著絳娘,等著她的反應。靈慧的絳娘當然明白他的意思,但知書識禮的少女怎敢在一個陌生男子面前敞開自己的心扉,她坐在那裡含羞不語,兩片紅霞染上了面頰,偶爾用含情脈脈的目光向崔護一瞥,一碰到崔護的目光就迅速地收回。

過了許久,眼看著太陽已經偏入西邊的山坳,崔護只好起身,懇切地道謝後,戀戀不捨地向絳娘辭別。絳娘把他送出院門,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著崔護漸漸走遠。崔護不住地回頭,嘆著氣悵然而歸。

時光如流水,轉眼又是一年,第二年春,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晴日,崔護望著城中綻開的桃花不由地觸景生情,回憶起去年春天的城南舊事。

一路快行來到城南郊外,尋找往日的舊夢。一路上花開如舊,瑞氣依然宜人,但這一些景物都已喚不起崔護的興致,他心中只有那片燦燦的桃花中的伊人。

唐朝一才子,因尋覓佳人未果,揮筆寫下一首情詩,流傳千古

尋尋覓覓,終於讓他找到了那幢茅舍,一切如故,相遇如同在昨日一般。走近院落,裡面寂靜無聲。

他隔著竹像去年那般呼道:“小生踏春路過,想求些水喝!”,他期盼著去歲的那幕再次上演。

許久都不見少女出來開門,他喚了幾聲:“絳娘!絳娘!”除了些許微弱的迴音外,並無應答之聲。

再定睛一看,茅舍門上靜靜地掛著一把銅鎖,宣告著主人已不在此。頓時,崔護覺得如一瓢冷水澆頭,火熱的心涼了大半。

推開柴門,枯坐在院中桃花樹下,繽紛的花瓣落了他一衣襟,仍不見少女歸來。他心中萬分失落,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中,又是夕陽西斜的時候了,他訕訕地從窗欞中取出筆墨,悵然地在房門上寫下七言絕句一首: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還是去年的那個時節,就在這扇門裡,姑娘臉龐,相映鮮豔桃花。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在這春風之中。

唐朝一才子,因尋覓佳人未果,揮筆寫下一首情詩,流傳千古

於是這首流傳千古的情詩就這樣誕生了,或許很多人過崔護的名字,但對於《題都城南莊》這首詩卻非常熟悉,甚至張口就能背出來,這一首愛情的詩,雖然一千多年過去了,每每讀來,依然令人感慨萬千。

好在這個才子佳人的古詩最終有著一個美好的結局,崔護城南訪舊未果後,心中始終放不下絳娘,數日後,再次到訪,終於得見佳人。

原來那日未見絳娘,是因為絳娘去親戚家中小住,回來後見門上題字,明白崔護並未忘記她。

但那日來訪未果,以為自己就此錯過了,於是相思成疾,還好崔護再此來訪,最終成就了一段佳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