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登快閣》: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蘇軾的詩成就很高,但是因為難以模仿,沒有形成流派。而黃庭堅的創作有思路可尋,有理論、有原則,便於學習,因此有許多的追隨者,最後形成的江西詩派,不僅影響了南宋一代詩風,也對後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黃庭堅《登快閣》: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黃庭堅的一首名篇《登快閣》: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這首詩是黃庭堅在太和縣任職時所寫的,快閣是當地的一座樓閣。“痴兒”是黃庭堅的自稱。

我辦完公事之後,倚在快閣的欄邊,迎接雨後傍晚的彩虹。在快閣上眺望,秋山重疊,樹葉飄落,萬木蕭條,天空顯得更加遼遠闊大。澄清的江水在快閣下流過,黃昏時天上的新月澄清明朗。琴絃已經為知己而絕,只有見到美酒,眼裡才會再流露出喜色。我願泛舟隱居,弄笛船上,與歐鳥結為伴侶。

黃庭堅《登快閣》: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首聯寫自己辦完公事後,登閣望遠一快心胸的感覺。這裡是黃庭堅在自嘲,心裡不想辦事,實際卻還是把公務都忙完了,就像個傻小子,所以他用了“痴兒”。黃庭堅被貶太和縣,內心是憂鬱的,“了卻”這公事是不得不為之,因此在處理完了這裡事情後,他內心很疲憊。為了驅趕這些疲憊和煩惱,他選擇去登臨快閣,於是有了“快閣東西倚晚晴”。據說“快閣”之所以叫“快閣”,是因為遊人登臨樓閣之後,放眼江山,景物清華,曠無邊際,心“快”神怡,因此取名“快閣”。“倚晚晴”,即倚在閣邊,迎接傍晚的晴光。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這兩句寫景。黃庭堅登上快閣,放眼過去,山上的樹木葉子都脫落了,天地顯得廣闊無邊。這一句化用的應是杜甫《登高》裡面的“無邊落木蕭蕭下”,寫的也是秋天的景色。在廣闊的天地間,一道澄清的江水,將月光映襯得更加分明。這一聯,將高爽的秋景明快地勾勒了出來,形成一幅壯闊的秋江月夜圖。

黃庭堅《登快閣》: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第三聯用了典故,“朱弦已為佳人絕”,這裡用了《呂氏春秋》裡的故事,鍾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沒有了知音,琴又彈給誰聽呢?這裡抒發黃庭堅懷才不遇的苦悶。抱負得不到施展,自然是要“借酒消愁”,於是“青眼聊因美酒橫”。這一句出自《晉書 阮籍傳》,阮籍是青白眼,見到俗人,就用白眼對之,對自己所悅之人則用青眼看之。雖然沒有知音,但還有美酒可以消遣一番。若是沒有美酒,就只能白眼看人了。這裡有另一層意思,黃庭堅身在太和縣,卻沒有人能讓他青眼看之,可見在他眼裡,太和縣的人都是一些“俗人”,沒人能成為他的知音。正因為他在這裡是孤獨的,所以才萌生了退隱了想法。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做官,還不如泛舟歸隱,吹奏長笛,與逍遙自在的白鷗結為盟友。“鷗盟”的典故出自《列子 黃帝篇》,與鷗鳥為友,比喻隱退。在辛棄疾的詞中,這個典故出現過許多次,如《水調歌頭》:“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還有《醜奴兒》中的“卻怪白鷗,覷著人、欲下未下”。

黃庭堅《登快閣》: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黃庭堅被貶在外,孤寂無聊且無可奈何,只好登高遠眺,陶醉於美景之中,卻又感嘆知音難覓,登上的是“快閣”,心中卻“不快”,也難怪他想拂袖而去,學范蠡泛舟西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