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廈門特區發祥地精神 湖裡區踐行新發展理念

40載披荊斬棘、創新前行,作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湖裡區從“拓荒地”變成經濟改革的“試驗田”,從荒野之郊蝶變成高素質高顏值的創新創業城區。在實踐中,科學謀劃、真抓實幹、開放包容、以人為本、和諧共融……廈門特區發祥地精神在湖裡迸發智慧之光。

歷史長河滾滾東流,踏上新時代發展新徵程。湖裡區傳承和弘揚特區發祥地精神,圍繞“島內大提升”和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兩條主線,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狠抓經濟固底盤,打造產、城、人融合發展新城區。

崇尚創新

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廈門湖裡區堅持以全面系統、實事求是為著力點,推出“騰龍換鳳”戰略,過去的十五年間,在原來的老工業區內引導傳統工業外遷,引入總部、金融、醫療健康、影視文化、科技創新、交通運輸、平臺經濟、建築、商貿等九大產業板塊,新動能蓄勢崛起,打造出一個創新創業的優良生態空間,實現鳳凰涅槃。

另一方面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域性。湖裡區不僅深化湖裡創新園、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大力引進配置高階資源、具有關鍵核心技術、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產業專案,而且緊抓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與水平,堅持創新不問出身。在園區招商引智上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創新建立“招商組 部門 街道 國企”機制,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創新實施“智匯湖裡”人才強區戰略,以更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擴充創新人才的儲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創新的基因已經融入城區的肌理,2020年湖裡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0。35件,達到國內創新型城市水平,高質量的創新水平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如今,湖裡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7。1%,高階製造業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6。9%,其中計算機和通訊裝置製造業產值實現千億元規模。這些行業的增長勢頭十分強勁,2020年,湖裡區平板顯示產業增長13%,浪潮、宸鴻等龍頭企業增收102。5億元。

創新之城最具魅力之處在於永不停止學習,不斷激起一池“思維春水”的漣漪。湖裡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大力提升黨員幹部學經濟、懂經濟以及駕馭經濟的水平與能力,上半年,湖裡區GDP達到720。7億元,同比增長15%,佔全市總量的21。2%,實現高質量發展“半年紅”。在創佳績的過程中促進了思維的創新,也推動了工作方法的創新。透過日常工作,湖裡區探尋創新的奧義,在抓創新中抓發展,在謀創新中謀未來。

注重協調

實現城區現代化平衡發展

近20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城區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空間資源配置不均衡、區域生活配套不完善等問題突出,這些現象的產生,實質是城市空間規模產業結構失衡、生產生活生態佈局不均衡所致。近年來,針對這些問題,湖裡區圍繞“提升本島、跨島發展”,運用辯證法、善於“彈鋼琴”,調整最佳化城市功能和城市形態,依靠作為經濟特區發祥地的戰略定力,構建現代化城市持續發展新空間。

湖裡區透過東、中、西部不同區域聯動改造提升,打通實現城區現代化發展的關鍵環節。

近年來,湖裡區落實城區精細化管理,文明的觸角在城區的每一個角落延伸。引入第三方機構採集城市管理問題,不斷完善“大文明 大城管”機制,“數字湖裡”公共管理整合平臺日均受理城市管理事件3000多件,結案率達99。9%,推動文明建立與城市綜合管理深度融合,被評為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優秀城區。在建立第六屆全省文明城區工作中,榮膺“省級文明示範城區”稱號,成為全省首次獲此殊榮的三個區之一。此外,提升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海堤紀念館,打造“軍地聯建共學神山教育基地”和“奮鬥幸福裡”等紅色點位,制定東部舊改片區範圍內未定級文物保護方案,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留住歷史文化的根與魂。

行則將至,雖遠不怠。傳承科學謀劃、統籌兼顧的特區發祥地精神,進一步推動湖裡區協調發展,在擘畫島內大提升的藍圖上砥礪奮進,實現城區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取得大幅提升。

倡導綠色

擦亮可持續發展底色

近年來,湖裡區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擔當,有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好中向優。

發展與保護相促並進,經濟和生態互惠共贏,在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湖裡區一直在前行,從關停一系列重汙染工業、外遷部分傳統制造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開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循著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湖裡區構建自然環境有效保護、比較優勢充分釋放、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體系。

湖裡區打響的環境保衛戰取得良好的成效,如,湖裡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保持埭遼水庫、湖邊水庫等水域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達標率也是100%。此外,新建汙水管網13。7公里、雨汙分流改造78。7公里,完成289個排水單元和127條市政道路雨汙混接改造,在海洋保護的過程中基本實現68個排海口晴天汙水“零排放”,在2020年全市垃圾分類8次工作測評中,湖裡區7次榮獲第一,百姓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得舒心、放心、安心,治理成效有目共睹。

隨著汙染減輕,如何實現城區的高顏值蝶變成為下一個難題。湖裡區推動城市空間融合最佳化、生態環境品質提升,逐漸形成產、城、人融合發展體系。

湖裡區積極打造山林湖海一體化,建設山海健康步道,仙嶽公園及五通燈塔公園等多個生態公園、58個口袋公園,實現全區42。1%綠化覆蓋率。在湖裡區,既能悅賞山的壯麗,又能眺望海的豁達,城中有景、景中有人,和諧宜居宜人的城區環境令人心馳神往。

湖裡區傳承和諧共融的特區發祥地精神,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讓湖裡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快馬加鞭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推進共享

凝聚人民偉力促和諧發展

推進共享,是湖裡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核心方案。貫徹共享理念,湖裡區一方面強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發展導向,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壯大中等收入群體,從而有效擴大內需;另一方面聚焦社會民生領域短板弱項深化改革,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實現共享就是實現全面共享、全民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直觀而言就是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湖裡區吹響高質量發展教育的衝鋒號角。2020年6月27日,湖裡區召開了自1987年建區之後首次教育大會,釋出“十四五”期間十大教育工程。實現新校“辦一所優一所”,不斷擴充優質學位,今年計劃建成5所校園,預計可新增學位3480個。並透過加快實施“補短擴容”行動、“清涼校園”工程、“優質放心午餐工程”等六大“教育民生工程”,用心用力提升湖裡教育溫度。

安居為民,近年來湖裡區加快推進11個安置房專案建設,建成可提供房源2。2萬套,啟動30個老舊小區改造。便利為民,打通23條“斷頭路”,新建一萬餘個公共停車位,打造便民15分鐘生活圈。愛心為民,深化“愛心廈門”建設,8個“愛心屋”以及江頭愛心公園“廈門之心”獻血屋建成啟用,落實“愛心濟困”行動,全省唯一一個助殘驛站落戶湖裡區。

廈門市湖裡區以真抓實幹、以人為本的特區精神為時代筆墨,答好民生“關鍵題”。上半年,在提升生活品質的基礎上,湖裡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1%,透過“民生共享”推進“共同富裕”更具實效。(內容由湖裡區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