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些到我們村做小買賣的生意人

文:李東平

圖:來自網路

每當麥黃時的五月或臨近年底,我們那邊的鄉村小路上,就會傳來一陣陣吆喝聲“焗鍋焗盆焗缸焗碗嘍”,聲音抑揚頓挫,極富樂感。伴隨著吆喝聲,只見一幫小孩後面跟著一個小頭小臉的焗鍋匠。

當年,那些到我們村做小買賣的生意人

他用扁擔挑著兩個長頸箱子,箱子一個木匣一個木匣,除了放著鐵耙鋸就是石灰小釘小錘和皮鋸。兩個小銅鑼吊在箱子上,一走路就叮叮噹噹的亂響。

大嬸、大嫂和大娘們一聽到響聲,有抱面盆出來的,有軲轆大缸的,槐蔭下一會圍起一圈人。

只見焗鍋匠大爺戴上他沒腿厚眼鏡片子,破洋布圍裙一紮,叮叮噹噹拾掇起來先用帶尖頭皮鋸一拉一拽鑽上眼,象縫衣服似的把鐵鋸扣上,小錘一邊敲沿,一邊把鋸子打進去,再用錘子把釘子頭合在盆上,臨了抹上石灰,整套工序下來,不急不慢正合適,用水一試,不漏完工,一般裂的盆,漏水缸經這一修正,再使上十年,八年準沒問題。

其實真正需要修補的也沒幾家,看熱鬧倒是不少,為何?因為他串百村走百家,喜歡講故事唄。從古到今,從張家到李家,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好事孬事經他一傳播,假事也成真事了,大家都愛聽。

二大爺家有一個祖傳紫砂壺,感覺也不是很大大,成年人用手就可以包住,年歲太久,生了包漿,摩挲得溜光涕滑。有一次,二大娘好心為二大爺篩茶,一不留意,茶壺蓋摔到了地下,碎成兩下。正好焗鍋匠來了。

“茶壺蓋焗不?“二大爺傲氣地問。說著,隨手從懷裡掏出他的寶貝。

焗鍋匠正拉著呱,忙停下手中活,戴上眼鏡瞄了瞄,“沒這麼小的焗子,得用銅的!”

二大爺問,說吧,多少錢才幹?

一個焗子,五毛,得六個!

哎喲,我的娘哎,那多多錢,都夠買兩個茶壺的了!二大娘翻著鯉魚眼,撇著瓢子嘴說啥也不讓弄了。

二大爺撥拉娘們,訓她道,頭髮長見識短,這個壺的價格比十個新壺還值錢,你懂啥?女人就是頭髮長見識短。

就這樣兩口子你爭我奪,結果壺蓋再次掉在地上,碎成了八瓣!

二大爺就差沒坐地上哭了……

當年,那些到我們村做小買賣的生意人

也因為這件事,我記住了那個焗鍋匠,記住了那熟悉的吆喝聲:“焗鍋焗盆焗碗焗大缸嘍……”

還有一種下鄉的小販,挺吸引人的,特別是小孩,學名叫貨郎,俺們這兒叫換糖的。你別以為換糖只拿破布爛麻換糖,它裡面內容包括多了,針頭線腦扎頭繩,圍巾、手帕、破棉花、老媽媽的裹腿布……

最主要的,他還賣給孩子們吹的哨子,雞毛扎的毽子,玻璃糖,花米團……

凡能要的,凡能想到的,他幾乎都有。

夏日的午後,隨著撥浪鼓的一陣陣悶響。熟睡的孩子們,便會條件反射般地從涼蓆子站起來,從奶奶和媽媽針線布籃裡,抓起一把剪剩碎布爛麻,破鞋幫子。還有舊腳踏車輪胎,只要能找到的,就毫不猶豫地拿出來,換,換!

貨郎爺爺的吆喝,把棗花都震落了不少,他溫情的笑著,沒牙的口中,四處漏風。一邊找孩子們需要的東西,一邊說著:“別慌,別慌,都有,都有。”

當年,那些到我們村做小買賣的生意人

他十分陶醉孩子們的吵鬧,不像賣東西的,倒像是看孩子們可愛的調皮樣。

晚上耍猴的來了,聽說是外地的。在大隊汽燈的高照下,男的先用白灰畫出圓圈的場地,一個扎小辮的女孩,像電動似的翻著跟斗,一隻紅屁股的小猴,猶如小人一樣東瞧西看。一下摘下一個看熱鬧小孩的公安帽,戴在了自己的頭上,惹著小孩滿場攆,大人笑著,孩子哭著,十分熱鬧。

隨後,只聽耍猴的主人,銅鑼一敲,噹噹噹,猴子做著鬼臉圍場轉了兩圈,走到主人跟前掀開箱子鑽進去,再鑽出來時,它已穿戴整齊,儼然像個古代的七品芝麻官,顫顫悠悠坐在椅上,驚堂木一響,有模有樣。

當年,那些到我們村做小買賣的生意人

人群又是一波大笑,天上的月亮,都驚得鑽進雲裡,偷偷看著地上這熱鬧景象……

臨近臘月, 最愛看磨刀的人,肩上扛著一個高凳,凳上綁著一個月牙似的大磨石,一手提著小壺,一邊拖長腔喊著:熗剪子來,磨菜刀……

娘拿出活軸剪子,生鏽的刀,談好價錢,五毛錢一把!

只見磨刀人,倒磨石上水,用兩手接住刀片吃拉,吃拉,磨的歡快。

娘問磨刀人,哪裡的啊?

彭徐店的!

幾個孩子?

三個兒!

農村人總是這樣,凡下鄉來村裡做買賣的,都會問來問去,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能拉上關係,就像一直認識,又像擱了多年的鄰居。

當年,那些到我們村做小買賣的生意人

磨刀的人家磨完了刀,用手指蹭蹭,又使勁吹吹之後,故意拿刀背在耳朵上試試。

對於磨刀匠,我即怕又愛看他扛高凳樣子,就像畫上的李逵。

春天來了,油菜花黃了,大街小巷傳來悠揚地吆喝聲,小雞了,賣小雞……

隨著喊聲剛停,小雨中,我咋呼娘:快,買小雞,買兩個!激動地扭著孃的褂袖,連拉帶拽,一定要娘買小雞!

當年,那些到我們村做小買賣的生意人

那小雞也就小乒乓球大小,花花點點像小絨球。惹得我挑花眼,一邊說,我要,一邊早捱了娘一把掌,哭著,還是說,我要,我要!

賣小雞了的人,頭也不回地吆喝著走了,我的眼淚比春雨還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