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的黎明,我故鄉的那個黎明

作者:老館主

雪峰山的黎明,我故鄉的那個黎明

作為雪峰山上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今天能有緣參與《雪峰山的黎明》文學研討會,深感榮幸。

在此,我得感謝陳黎明先生給予我的這個機會,更得感謝我炙愛的家鄉,是她賦予了我雪峰山式濃烈的愛與哀愁,使得我在艱難的生存間隙裡,仍常能擠出一些既觸動自己、也感動他人的文字。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鄉,人的童年在哪裡度過,那裡大致就是他的故鄉。

周作人說他的故鄉不止一個,他住過的地方都是他的故鄉。我做不到周老先生那樣的多情與豁達,固然,我也娶不到日本的姑娘。

我十七歲開始離家謀生,在南方生活過二十七年,呼吸過那裡二十七年的空氣,走過了那裡許多的街道,看過了那裡許多的風景,見過了那裡無數的人,睡過了那裡數張或大或小的床,身體已經融入了它的春夏秋冬,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株無根的野草,我的故鄉在往北的方向,我的心在落日的天涯。

不敵鄉愁的煎熬,我於去年的八月三十一號返回了故鄉,發誓自此與她不離不棄,長相廝守。

這一年來,我寫了二十七篇《歸鄉日記》,勾畫了一系列的家鄉小人物,描繪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雪峰畫卷。

寫作,是我此生除了女人之外唯一的愛好,並不懷有一點點的目的,可它總是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因為文字,我與陳黎明先生結緣,他說我的文字具有獨特性,他對我不遺餘力的推薦好比唐代詩人楊敬之的“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陳黎明先生即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位老文青;對於我來說,他即是我的雪峰山同鄉,更是我的文學導師。

今天,我們在研討《雪峰山的黎明》,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在研討他。在他未投身雪峰山旅遊開發前,雪峰山區域可以說是貧窮與落後的代名詞,是陳黎明先生帶領他的團隊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過幾年的巨資投入和高起點的規劃,才有了雪峰山今日幸福的黎明。

同為雪峰山的子民,我無法成為陳黎明,但我可以用筆記錄下他所開啟的雪峰黎明,記錄雪峰山當下所處的這個偉大時代!

雪峰山的黎明,我故鄉的那個黎明

雪峰山的黎明,我故鄉的那個黎明

雪峰山的黎明,我故鄉的那個黎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