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銀行、理財產品,那麼,家裡多餘的錢財怎麼辦?偷偷藏起來

現在的人有很多“守財”工具:存銀行、買理財、投資等。但在古時,古人是如何“打理”他們的錢財呢?

答案只有兩個字:貯藏。

因為,一直以來,儒學都教育大家“勤儉是美德”,所以,我們的老祖先們就養成了“存錢”的好習慣。直到現在,中國人都是世界上愛“攢錢”的民族。雖然這種方式聽起來很是“簡單”,但執行起來卻有各種“奇招”:地下、房梁皆可成為“藏錢地”。

古代沒銀行、理財產品,那麼,家裡多餘的錢財怎麼辦?偷偷藏起來

在古代,埋在地下是很常用的一種方式。

先將財物裝在一些罈子或罐子裡,再直接將其埋於地下。那時候,所藏的“財產”多是些“金銀”。以至於,現在還不時有聽說,某處的老宅子“出土”了一罐“錢”。

當年,江蘇盱眙馬湖店村的生產隊要挖水渠,一個萬姓農民分到了一塊地,非常不好挖。但是,在這片難挖的土地下,1982年正月初七這天卻“刨”出了重達幾十斤的金器財寶。其中,一隻重大18斤的金獸最為“值錢”,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重的一隻金獸。

此外,在金獸下面是一隻做工精美的銅壺。開啟壺蓋,發現裡面是滿滿的一壺“寶物”,有9塊半的金餅和15塊馬蹄金。之後,經過專家考證,這些“寶物”應屬於西漢時期。或是由於戰亂或是家中遭遇變故,這些“財產”一直在地下靜靜的待著。

可見,埋於地下是古時大戶人家或有錢人比較青睞的方法。

古代沒銀行、理財產品,那麼,家裡多餘的錢財怎麼辦?偷偷藏起來

除此,還有“壁藏”、“簷藏”和“梁藏”等。

顧名思義,“壁藏”是在牆壁裡做出個“夾皮層”,錢物可以藏於此處。最著名的案例當屬“孔壁遺文”,是在孔子後裔家中的牆壁內發現的。其過程也是極其“偶然”,劉徹任職皇帝期間,魯恭王為了擴建宮室,就將孔家的老宅給“拆了”。

當時,居然發現某處的牆壁夾層中,藏有一批“古文經傳簡牘”,有《禮記》、《春秋》、《論語》等等,又被稱為“孔壁中經”。可見,這種做法在古時也是常用手段。

至於“簷藏”和“梁藏”,是將“錢物”藏在屋簷下或者懸掛於屋樑之上。不過,這種手法,盜賊也很清楚。“樑上君子”就和此有關聯,且古時的房梁也很方便藏身。

古代沒銀行、理財產品,那麼,家裡多餘的錢財怎麼辦?偷偷藏起來

那麼,“零錢”如何藏?

對此,古人很有智慧,所用的方式就是“積少成多”,和現在小孩子用“儲錢罐”存錢的道理同出一轍。待錢滿了或者需要用時,就將“錢罐”打破取錢。而古時的“錢罐”也有自己的專屬稱謂——“撲滿”。

古代沒銀行、理財產品,那麼,家裡多餘的錢財怎麼辦?偷偷藏起來

正所謂,有“盜”就有“防盜”。

既然大家都知道這幾種“藏錢”手段,那麼,該如何有效的“防盜”呢?

來看一個案例,是民國時期一個上海名醫陳存仁的故事。當年,陳家分家,算家產時,只挖出了8缸銀子,和記載的20缸對不上。於是,就擴大了挖掘範圍,但還是沒有找到。這時,有經驗的長輩就提點了,繼續往下挖。果然,深處還藏著12缸。

這就是運用了最原始的“防盜”方法,值錢的寶貝都埋的很深。之後,在上層會放上一些裝著財物的罈子、罐子等,用來分散盜賊的注意力。

古代沒銀行、理財產品,那麼,家裡多餘的錢財怎麼辦?偷偷藏起來

其實,古人對於放置“寶貝”還是很考究的。基本採取“上下分層”方法,就是先放一層,埋上再放一層,如此多次,多的時候會有三、四層。各層之間,會用石板或者磚塊壓著,土層之間則是填充糯米熬成的液汁和石灰,夯實後密封。有時,會加入一些碎石子和瓦片等,這些都是為了提高“防盜”係數。

可見,這種方式和古人賺一點攢一點的習慣相吻合,“分批”埋下。至於地址,一般會選擇臥室或者床下,如果是在院子裡,則會做一些“偽裝”,比如:茅廁、豬圈、便房等。在“防盜”技術缺乏的年代,埋的深、分層埋都是防賊的方式。當然,還有做的更加“奇葩”的案例,將“錢”藏在糞堆、茅廁這些骯髒之地。這是否可以算是“腦洞大開”?

古代沒銀行、理財產品,那麼,家裡多餘的錢財怎麼辦?偷偷藏起來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商代青銅重器“後母戊鼎”,就是在一吳姓人家糞坑下面的窯坑中發現的。當然,更有“高人”,據說一個很有錢的晉商,整天為“藏錢”發愁,後來,乾脆將所有銀子給“熔化”,澆灌進家中地板。雖然,“藏錢”更多的是為了“防賊”,但是,子孫後代沒了錢,同樣也會將“目光”錨準老祖先的“藏錢”。

關於古人藏錢,還有一個人盡皆知的逸聞趣事,叫做“此地無銀三百兩”。相傳,有一個人叫張三,他將自己攢了許久的錢放在箱子裡埋在屋後。但即使這樣,他還是不放心。於是,就找來了一塊木板插在藏錢的地方,寫上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字,才放心地走了。可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古人做不到的。

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古人可謂是煞費苦心呀。

參考資料:

【《漢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二十三·景十三王傳》、《漢書·魯恭王餘傳》、《銀元時代生活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