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同釋出汙水處理"硬核"技術

中荷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同釋出汙水處理"硬核"技術

北京建築大學、首創環保集團、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簽署“中荷未來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二期合作備忘錄。北京建築大學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記者從北京建築大學瞭解到,該校與首創環保集團、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簽署“中荷未來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簡稱“中-荷中心”)二期合作備忘錄。未來五年,三方將重點圍繞汙水處理國際領先技術、汙水資源與能源回收技術、汙泥處理和資源化等方面開展合作研發。

釋出並展示5週年來研究成果

2016年10月17日,北京建築大學、首創環保集團(原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在京聯合成立“中荷未來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簡稱“中-荷中心”),並簽訂合作備忘錄,首期建設期為五年。

經過5年的高效合作,三方已成功探索出一條國際化產學研聯合發展的成功典範之路,形成了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首屆北京市國際合作中關村獎獲得者、北京建築大學兼職教授馬克·梵·洛斯德萊特和北建大講席教授郝曉地為“頭雁”的一支高水平學術研究、高技能工程應用的“雁陣”隊伍,開創了“學術國際化、技術社會化”的嶄新產學研模式。

在此次舉辦的簽約儀式現場,中-荷中心釋出並展示了成立5週年來的研究成果。據介紹,中—荷中心已研發出可直接應用的工程技術4項,其中一大亮點是好氧顆粒汙泥技術。這是國際領先的汙水處理技術,依託於中-荷中心,由北建大馬克·梵·洛斯德萊特(特聘)和郝曉地兩位教授主導研發並實現工程化。

中荷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同釋出汙水處理"硬核"技術

北京建築大學、首創環保集團簽約啟動戰略合作。北京建築大學供圖

中心負責人郝曉地表示,該技術可利用好氧顆粒狀生物質的獨特效能對汙水進行處理。目前,這項技術已完成了小試、中試和工程示範,進入到工程化應用階段,其打破了該技術一直由荷蘭公司完全壟斷的局面,可大大降低該技術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壟斷價格。此項技術經推廣後,可實現汙水處理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為城市汙水處理廠節約電耗35%,節地50%。該技術選址落地於南水北調源頭——丹江所在地河南淅川縣。

首創環保集團吳遠遠博士作為中荷中心代表進行了技術核心釋出。她說,該技術是汙水處理革命性技術,實現了從汙染物去除到資源回收理念的革命性轉變。

此外,中—荷中心還開發出可根據水質、水量以及工藝計算的碳足跡核算軟體,並安裝於首創環保伺服器,為日後汙水處理廠實現“雙碳”目標釐清了路徑與方案,成為國內首款汙水處理碳核算工具;針對汙水處理執行問題,開發出汙水生物處理數學模擬技術以及智慧化控制系統,已在國內多座汙水處理廠應用,有助於節約汙水處理執行成本、減少無謂投藥數量、降低執行能耗;在資源回收方面,針對從汙水中回收纖維素和磷酸鹽開展了技術儲備研發,已在首創汙水處理廠應用,有利於減少汙水處理執行能耗,並緩解磷危機的早現現象。

合作研發汙水處理領先技術

簽約儀式現場,北京建築大學、首創環保集團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簽署中-荷中心二期合作備忘錄,未來五年,三方將重點圍繞汙水處理國際領先技術、汙水資源與能源回收技術、汙泥處理和資源化等方面開展合作研發;北京建築大學、首創環保集團簽約啟動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共同圍繞綠水環境治理、固廢處理、大氣汙染控制、能源管理等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方案,構建覆蓋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應用推廣在內的多層次的科技創新體系。

記者瞭解到,除中荷中心外,首創環保集團與北京建築大學還將協同建設“北京節能減排與城鄉可持續發展省部共建國家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在“十四五”期間瞄準國家和行業重大需求,在水、固、氣、能領域密切對接工程技術需求和科學研究方向,打造“自主創新、開放合作、引領發展”的協作團隊,凝結成技術和需求準確對接、互相吻合的創新平臺。

北京建築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表示,該校與首創環保集團合作催生了一系列成果,其中以好氧顆粒汙泥技術為代表,成功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解決了中國汙水治理碳中和領域的“卡脖子”問題,並且形成了良好的產學研用機制。接下來雙方將繼續合作按照國際標準建設一流實驗室,吸引一流的人才,把在一期建設過程中形成的跟跑並跑的技術優勢,進一步擴充套件為全球領跑,為國家“雙碳”目標和首都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首創集團黨委副書記、首創環保集團董事長劉永政表示,未來5年,首創環保集團會加大資金投入、加強人才投入、加強示範應用專案投入,將中-荷中心打造成行業“領跑者”。在中-荷中心的基礎上,首創環保集團和北京建築大學還將開展多領域、多維度的系列化校企合作,打造一個開放的“產、學、研、用”平臺,共同面對行業挑戰和社會挑戰。(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