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過去30年,有三大變局

誰看懂了過去30年、20年、10年,看懂了“扛與變”,相信誰就會在未來的10年、20年、30年笑到最後,成為萬變時代不變的贏家!

演講: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 楊光

整理:中外管理 王爽

什麼樣的傳承才是好的傳承?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楊光的答案是:用文字去記錄,用思想去連綿,用行動去創新。

2021年7月21日,由中外管理傳媒主辦的“創新是最好的傳承”主題論壇暨《兩代心語—管理預知30年》新書釋出會,在北京 Pinvita 全球旗艦店舉行。

中外管理傳媒社長兼總編楊光、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中國首任駐德大使、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原會長盧秋田、全國工商聯原副秘書長王忠明、新浪財經CEO鄧慶旭、北京家和業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社明、上海帽仕匯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建華、陽坊勝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勝利、中國獵頭專委會(中國獵頭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景素奇等嘉賓,共議傳承與創新。

楊光:過去30年,有三大變局

此次活動在新浪財經、百度新聞、微信影片號等平臺同步直播,引來百萬受眾共同觀看。

在此次活動中,楊光圍繞傳承與創新的“變”與“不變”,做了精彩分享。

以下為楊光演講精華:

剛剛過去的2020年,從內到外、從上到下,從各位的企業到我們中外管理,都發生了空前劇烈的變化。作為已經入職中外管理22年,並且是接班人的我,內心是特別複雜的。同時,我也更加理解了家父這一代人,作為創業者的“不易”和“不朽”。家父是白手起家,但有情懷智慧,也有領導的支援。我作為晚輩站在巨人的肩上,有堅實的品牌,也有時代的挑戰,還有轉型的壓力,更有大家的信任。所以,這一切濃縮在我身上就是兩個字——責任。這是傳承的責任,也是創新的責任。

傳承與創新,一方面是《兩代心語》這套書的核心命題,同時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時代邏輯背景。家父以前跟大家分享一個具體的管理話題之前,總會先談一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所以,今天我也圍繞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都發生了什麼、他們的次序是什麼、因果關係是什麼、以及這些意味著什麼,來跟大家做交流。

楊光:過去30年,有三大變局

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 楊光

過去30年:千年變局、百年變局、新世紀變局

當我們能夠理解歷史的邏輯時,就可以理解我們的現在,並且預知我們的未來。中外管理是有資格談歷史的,第一是我們有30年的底蘊,第二是這30年恰恰是中國最重要的30年。中國這30年的發展,我認為包含三個層面:第一是千年變局,第二是百年變局,第三是新世紀變局。

第一,千年變局。過去的30年,何以能夠上溯千年呢?中外管理創業之初是1991年,而1991年到1992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開啟之年。做管理的人一定知道,最大的變化莫過於人的變化。1992年,人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中國的知識分子,自中國有文明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進入商界。過去雖然也有一些文化人進入商業的案例,但都是個案。直到1992年,商業的地位,企業家的精神,開始受到社會的尊重,甚至追捧。以前創業主要靠個人的魄力與膽識,但1992年之後,因為從業者素質發生了變化,科學精神與科技人才終於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所以,我認為千年變局恰恰是在過去30年發生的。

第二,百年變局。自工業化革命和全球貿易以來,第一次有一個人口大國做“坐二望一”。歷史上的任何強國挑戰老大,都是以小國的身份進行,只有中國是人口大國。而在當今這個時代,人口基數又使得資訊科技和大資料有了空前廣大的根基,還提供了豐富的使用場景。於是中國的商業社會面臨的可能性空前上升,同時面臨的不確定性同樣空前上升。

楊光:過去30年,有三大變局

第三,新世紀變局。20世紀,中國的企業基本上沒有一個真正共識的價值追求。直到1999年,上海召開了《財富》雜誌的全球論壇,使得中國社會突然意識到,有一個榜單以企業的營收規模來排名。於是,中國企業第一次有了共同追求:把進入全球500強,作為價值引領和追求。與此同時,網際網路第一次進入這個社會,創新話題開始引人注目——只不過做大與創新,當時是各自獨立的話題。但很快,一心進入所謂“500強”的中國企業就意識到了“大不等於強”。登上財富500強榜單的同時,也可能登上虧損榜的榜單。於是,做強和做大,或者做強又做大,或者“先做強”還是“先做大”,成為中國企業思考的一個重要命題。發展的品質,第一次成為中國企業和中國學界共同追求和思考的問題。

又隨著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進入到創業後期,如何把企業做久,又成為了大家關心的話題。那時有企業開始提出:“我不要做500強,我要做500年”。這時,傳承第一次成為中國企業共同關心的話題。

之後,2008年又是一個重要的節點。這一年金融海嘯襲來,接著移動互聯帶來整個社會的革命。此時,做大、做強、做久,同時被打斷,為什麼?因為大家發現生存是首要問題。金融海嘯使很多企業的生存遇到危機,而技術革命、場景革命、商業模式的革命,又使得更多企業意識到它面臨顛覆和被顛覆。於是,中國企業的發展,轉入到“做虛、做模式”的階段。

直到2016年,中央檔案第一次提到了“工匠精神”。2018年,因為中美交惡,中興通訊面臨停擺,接著華為因為備胎“鴻蒙”備受矚目的時候,我們又從“做虛”回到“做實”,並且關注“技術”。

隱形冠軍: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基礎力量

有一個華為高管,對我分享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華為想要一隻特殊的雞蛋,但在中國找不到這種雞蛋。於是去找能夠生這種蛋的母雞,但在中國也找不到這樣的母雞。於是又往上游走,去找能夠飼養這種母雞的飼料。當連這種飼料也找不到的時候,他們只好種玉米。所以,華為會說:我本來只想要一隻雞蛋,但最後不得不去種玉米。這就是我們在發展中面臨的產業鏈現狀。未來10年,專精特新的隱形冠軍和帶有真正硬科技實力的獨角獸企業,以及他們在產業鏈上的鏈合,將會成為未來很重要的主流趨勢。

早在1986年,赫爾曼·西蒙就提出了“隱形冠軍”的概念,但直到2008年才廣為矚目。因為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體只有德國基本沒有受到衝擊。因為他們有非常強大的中小企業叢集去支撐,所以他們能夠在風暴之下屹立不倒。

隱形冠軍企業的核心標準:第一,是一個細分市場裡的第一,在全球範圍內至少是前三。第二,產品獨特,並且技術超群,很難被模仿。同時,隱形冠軍企業還具有三個價值特徵:第一,志存高遠,追求極致。第二,追求長期價值。第三,具有工匠精神。因此,隱形冠軍企業在當下不可替代,未來也是可持續發展的。

這些企業還具有一些客觀的特徵,比如:通常營收規模不是很大,通常是供應鏈的中上游,通常全球化程度比較高,而且很多企業不上市、知名度也比較低,同時家族企業居多。

我認為隱形冠軍一定會成為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基礎力量。所以中外管理從2017年開始發起中國造隱形冠軍評選,到今年已經進行到第四屆。我們的評選標準:第一,就是要在細分市場裡是中國第一。我們相信成為中國第一,大機率也將成為世界第一。第二,營收規模要在1億元以上。以此證明這個行業是有存在價值的。第三,過去3年的利潤,排在行業前三名。也就是說,不是靠傾銷,而是靠創造價值,來支撐企業的發展。第四,要擁有技術專利,甚至擁有制定行業標準的能力。第五,用10年的專注時間,來檢驗企業的市場、技術、客戶、團隊,還有企業文化。

我還注意到,中國的隱形冠軍在過去幾年,也發生了兩點明顯的變化:第一,因為他們已經成為行業第一,所以進一步發展的壓力增大,為追求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於是開始有意願接觸資本市場。第二,面臨產業鏈延伸的需求,作為工業品的生產者,他們開始和終端消費品越來越近。

楊光:過去30年,有三大變局

消費網際網路“撥亂反正”、工業網際網路全面啟動

這兩年,網際網路企業也在發生非常劇烈的變化。本世紀過去的20年裡,前10年網際網路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區域性,而近10年網際網路橫掃了整個中國社會。這帶來了兩個變化:一是網際網路原來是一個行業,現在已是一個工具。二是網際網路個體企業現在紛紛成為了平臺型企業。本世紀初,8848的創業者王峻濤曾經說:未來不是你要不要做電子商務的問題,而是你要不要做商務的問題。這一點如今已經完全驗證。

在認知理念上,平臺與資料,燒錢與流量,成為主流認知。核心結果就是在市場端,你到底追求“講究”還是追求“將就”,其實兩者的差別越來越大。同時,另外一個變化就是對個人而言,個人資訊全面資料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重大客觀變化。

在客觀效果上,有兩個特徵:一個是網際網路使得一切商品和服務都變得越來越便宜。以至於海爾CEO張瑞敏,去年曾經說過:“所有直播帶貨的潛臺詞,都是全網最低價。”

另一個特徵特別值得一提,那就是壟斷。我們之所以在網上消費很便宜甚至免費,是因為企業在燒錢。而投資人寧願燒錢,當然是為了贏得未來的盈利。而這個未來的盈利,通常來說就是壟斷之利。所以,壟斷的必然出現,就意味著這種上半場的模式本身存在不可持續性。於是網際網路經濟本身也必須變化,這種變化就是要從原來上半場的消費網際網路,向下半場的工業網際網路轉變。

這時,會有兩件事同時發生:一方面工業網際網路真正全面啟動,特別是去年透過新基建從規劃轉向全面啟動。同時,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國家正在大力度“撥亂反正”。我認為網際網路經濟有一個本質特徵,就是不管你從事的是哪個埠、哪個風口,但本質上都是在運營資料。於是當國家明確提出,資料將會與水、電、煤氣一起成為國家的基礎資源時,這既是對網際網路過去20年對中國巨大貢獻的肯定,同時也意味著國家對網際網路態度政策修正的開始。因為既然是基礎資源,就不可能任由非公資本甚至境外資本,為了簡單的圖利,尤其又是透過壟斷方式,為所欲為。不管是去年的阿里,還是今年的美團,現在的滴滴,其實都是如此。於是,我們會發現:網際網路上半場追求的快速收割,和我們真正應追求的百年樹人;資本單純的自身逐利,和公眾以及國家利益之間的衝突,必須要得到根本解決。

楊光:過去30年,有三大變局

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 陳春花

在一切看似都在變的時候,圍繞傳承和創新,有兩點是不變的。

一個就是傳承與創新的落腳點,是為了可持續發展。任何事情不可持續,一定是得不償失的,這也是我們堅定的支援隱形冠軍與工業網際網路的原因。

另一個是,最終時間才會驗證價值。誰笑到最後,誰才是價值的創造者和擁有者。因此,誰看懂了過去30年、20年、10年,看懂了“扛與變”,相信誰就會在未來的10年、20年、30年笑到最後,成為萬變時代不變的贏家!

楊光:過去30年,有三大變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