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被"反壟斷"肢解的世界首富

110年前,被"反壟斷"肢解的世界首富

作者| 貓哥

110年前,被"反壟斷"肢解的世界首富

1907年,當時的世界首富被拉上了法庭。

面對羅列出來的一千九百多條“壟斷罪行”,這位名叫洛克菲勒的大佬張口就懟了回去:“我給美國人帶來了光明、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我帶來了繁榮。你們說這是壟斷,我說這是企業的自由行為。”

以那個年代的視角來看,這話說的還是有點水平的。

按照大部分人的理解,誰能在自由市場下創造就業和繁榮,誰就是當之無愧的社會棟樑。假如做個生意都要擔心吃官司,企業家們誰還跟你玩啊?所以洛克菲勒根本就不擔心自己會輸。

110年前,被"反壟斷"肢解的世界首富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自從19世紀末大財團們建立了托拉斯組織開始,美國的經濟就陷入了一個比較尷尬的“二元化”境地:一邊是腦滿腸肥的托拉斯和大企業,一邊是苦苦掙扎的個體戶和工人,二者的矛盾很難調和。

“托拉斯”是啥?說白了就是那個時代特有的壟斷組織,他們往往會透過壟斷原料、銷售和投資,操縱市場、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

等到了1904年的時候,美國各行各業中的大部分份額都被托拉斯組織牢牢抓在手裡了:

110年前,被"反壟斷"肢解的世界首富

到了這個份上,到底誰說了算那是一目瞭然的。

關鍵是這群人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們沒事就搞一些落井下石的勾當,比如二選一、殺殺熟、欺行霸市啥的,天知道逼死了多少走投無路的小老闆和個體戶,實在沒辦法了,大夥只能掀桌子。

像這次被拉上法庭的洛克菲勒,就是首當其衝的一個。

110年前,被"反壟斷"肢解的世界首富

作為美國曆史上數一數二的石油大亨,他的發家過程帶著鮮明的時代色彩。

十九世紀中期,石油的工業價值開始廣為人知。在金錢的驅使下,無數美國人翻山越嶺投身到了這場“黑色淘金潮”中,洛克菲勒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在他看來,採油並不是一項穩賺不賠的好生意。

雖說美國的賓州、俄亥俄州和西弗吉尼亞州都發現了儲量豐富的大油田,但由於開採方太多太雜,石油價格時常大起大落,整個市場相當混亂。

為了規避風險,洛克菲勒在輸油幹線的終點開了一家煉油廠。

在那個進化論問世不久的年代,這個年輕人更像是達爾文的信徒——收回的利潤大多被他投入到技術研發中了,這也讓他有了秒殺同行的技術和底氣。

趁著油價暴跌和普法戰爭導致的市場低迷,銳意進取的洛克菲勒開始在周邊大肆擴張,操作手法也不復雜,壓價、傾銷和收購:

仗著技術先進、成本低廉,洛克菲勒旗下的工廠經常對其他小煉油廠發起閃電般的價格戰,你賣一毛我就賣6分,一般的小廠子挺不了幾個月就垮了;

除此之外,他還聯合十幾家大型煉油廠跟美國的鐵路運輸系統一起搞了個秘密聯盟,對內瓜分運輸生意、對外則大肆提高運費,擺明了就是要搞死競爭對手。

等到你實在扛不下去的時候,就該坐下來談收購了。在寄給中小煉油廠廠長們的信件裡,洛克菲勒往往會給出兩個選擇——要麼拿廠子換股份,要麼拿廠子換現金,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面對著老丈人是州議員、背後還有大銀行支援的洛克菲勒,小老闆們最後基本都會妥協。到了1872年底的時候,他的標準石油公司已經控制了美國近四分之一的煉油產能。

110年前,被"反壟斷"肢解的世界首富

不過這樣的惡性競爭也帶來了相當慘痛的後果。

在那幾年裡,蕭條和失業席捲了整個石油產業,儘管每個石油工人和小廠主都恨不得殺了他,但大財閥最終還是毫髮無傷。

在那之後,洛克菲勒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競爭是一種巨大的罪惡,只有公司越壟斷,賺錢的效率才越高”。

只要威脅到了自己石油帝國的壟斷地位,哪怕是昔日的盟友也逃不過洛克菲勒的大刀。

十九世紀末的時候,賓州鐵路公司把原有的輸油管道進行合併,還建起了專門的倉庫和儲油設施,形成了革命性的輸油管道運輸系統,幾乎顛覆了當時的石油運輸模式。

在洛克菲勒看來,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為了壓垮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盟友,標準石油公司在賓州鐵路的勢力範圍內進行了長達數年的傾銷,面對著每個月數百萬美元的鉅額虧損,扛不住的賓州鐵路最終不得不投降。

在那之後,洛克菲勒順勢控制了美國的三大鐵路巨頭,成功把自己的觸角覆蓋了從開採到運輸再到生產的方方面面,用網際網路時代的黑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構建行業生態”。

等到了1879年的時候,標準石油公司提煉的石油已經佔到了全美生產總量的95%,從美洲到歐洲再到亞洲,再沒有一滴石油能從洛克菲勒的指尖溜走。

藉著這個機會,洛克菲勒得以實踐自己的一個天才設想——

在說服了40家石油公司的擁有者後,他們透過錯綜複雜的操作把股權集中到了託管人的手裡,也就是所謂的“標準石油托拉斯”。

在這個體系中,儘管不同企業在財務和法律上彼此分開、有獨立賬目股票和董事,但實質上它們卻被一個核心的執行團體所控制,有著無可置疑的壟斷地位。

從那時候起,白糖托拉斯、菸草托拉斯、鋼鐵托拉斯等一個又一個壟斷怪物拔地而起,在綁架經濟和全體國民的同時,把美國送上了19世紀末最大經濟體的寶座。

110年前,被"反壟斷"肢解的世界首富

110年前,被"反壟斷"肢解的世界首富

但這麼做的代價,是相當慘痛的。

在洛克菲勒走過的道路上,遍佈著破產的人和被遺棄的工廠,擺在他面前的只是對鉅額財富資源的不容置疑的控制。

據說,標準石油的市場經理甚至公開恐嚇那些靠加油和雜貨賺錢的小老闆們,如果不承銷公司的產品,他們就會邊上開一家雜貨店把你擠垮,反正上到州議會下到警署都是他們信得過的“自己人”。

等到了1896年,洛克菲勒、JP摩根和卡內基這三個家族甚至開始干預大選——在他們的“政治獻金”攻勢下,威廉·麥金利打敗了一心為底層工人發聲的競爭對手,成功當選了當年的美國總統。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直到連載在雜誌上,《標準石油公司史》橫空出世,大家才終於意識到一個可怕的事實:原來壟斷資本已經控制了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此起彼伏的反對聲浪中,西奧多·羅斯福接過了“反壟斷”的大棒。

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對標準石油公司壟斷案進行判決——標準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在那之後,這個龐大的帝國分崩離析,最終被分拆成30多個公司。

雖說洛克菲勒家族靠著手中的股份維持了鉅額的財富,但帝國的廢墟上面也生長出了數家走向世界的石油巨頭,整個行業最終迸發出了蓬勃的生機。

110年前,被"反壟斷"肢解的世界首富

最近這一百多年來,人類社會同壟斷組織的鬥爭就沒停過。

儘管總有人打著自由市場的旗號對反壟斷陰陽怪氣,比如大公司會提高生產效率,壟斷能降低成本和價格、促進技術進步,但只要你良知尚存,就不會忘記底層勞動者們流過的血和淚。

看看1897年《世界日報》中說的那句話就知道了:“他們掠奪婦女、兒童、老人、寡婦和小商小販口袋裡剩下的最後一分錢。這是一夥有組織的匪徒和強盜”。

就算偶爾有那麼一兩家巨頭能夠“不忘初心”,始終把推動行業發展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掛在嘴邊,但居於壟斷地位的先天優勢,他們最終仍會不可避免地走上“補貼-整合-收割”的作惡之路。

對人類社會來說,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鬥爭,我們不得不警鐘長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