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重藥控股效果不佳 ST天聖斷臂求生三季度仍難逃虧損

財聯社(重慶,記者 黃田)訊,

ST天聖(002872。SZ)自上半年被迫賣身與重藥控股(000950。SZ)戰略合作之後,業績依舊難堪,接近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於重藥控股的重組與合作順利推進,在同等條件下,公司產品將優先進入重藥的全國推銷系統。

距4月牽手重藥控股已過去近半年之久, ST天聖虧損卻環比擴大。10月15日公司公告稱,預計第三季度虧損2400萬元-3300萬元,2021年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達到6450萬元-7350萬元。據財報測算,在與重藥控股合作後的第二季度ST天聖虧損1518萬元,三季度虧損環比擴大,此番戰略合作並未見明顯成效。

公司到目前這種境況與此前斷臂求生的一系列操作不無關係。由於原董事長劉群因行賄罪被判刑19年並處以鉅額罰款,無力對償還侵佔挪用的巨資,以其名下的、與ST天聖有關聯的虧損資產抵償,將核心子公司長聖醫藥作價5995萬元轉讓給重藥控股,此舉讓ST天聖與主業醫藥流通業務剝離,淪為一具空殼,公司營收及毛利率大幅縮水。

而作為ST天聖的救命稻草,重藥控股允諾ST天聖及其子公司的工業產品在同等條件下將優先進入重慶醫藥全國市場的首推分銷體系。接近重藥控股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具體合作情況尚不清楚,並非所有ST天聖的產品都能進入重藥的分銷體系。

在ST天聖年復一年的鉅虧背景下,這顆救命稻草能否拯救其搖搖欲墜的經營狀況還需打個問號。2018年暴雷之後,ST天聖再也無法靠行賄、製售假藥來粉飾財報,三年來公司股價與業績一瀉千里,2018~2020年三年間淨利潤分別為1562萬元、-2。20億元、-4。94億元。

這與ST天聖一蹶不振的主營業務密切相關。毛利率上看,2017年上市之初,公司三類主營業務自制口服固體制劑、自制大容量注射液、外購品種同比增速分別為14。31%、23。07%、-13。34%;2018年,三類業務同比增速分別為10。95%、-2。48%、7。21%;由於盈利狀況欠佳,2019年上半年ST天聖取消了自制大容量注射液業務作為主營,而2020年自制口服固體制劑、外購品種兩大業務毛利率增速均降至-8。26%和-5。11%。

並且,雖然此前自制口服固體制劑業務毛利率保持過往年增長高於10%的增速,但仍難掩業務營收不斷下滑的尷尬處境。2019年自制口服固體制劑業務營收下滑-13。55%,2020年更是銳減36。52%。

此外,公司實控人劉群所涉行賄大案目前處於二審上訴階段,雖然ST天聖稱最終判決結果尚存在不確定性,但自去年以來,公司已極力與實控人劉群撇清關係。

去年3月,ST天聖提交了《上訴狀》,稱關於上市公司及原董事長所涉貪腐案,公司不服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刑事判決書》有關判決,依法向重慶市高階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要求撤銷上述《刑事判決書》關於上市公司的所有判項;改判上市公司不構成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

2017年上市之初,ST天聖募資10。78億創下重慶當年最大一單IPO記錄,風光無限。短短三年間,原董事長及高管等4人被抓,業績鉅虧公司“戴帽”,變賣資產委身求存,曾經的“十大渝商”劉群一審五罪並罰判刑19年,這座轟然崩塌的地方大型藥企會迎來怎樣的結局,我們拭目以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