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沉浮風電+光伏火熱,生物質發電需反思

十年沉浮風電+光伏火熱,生物質發電需反思

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被譽為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三顆明珠。然而當下除了風電和光伏兩個明珠熠熠生輝外,生物質發電這個明珠卻黯淡無光。

回顧十一可再生能源規劃,當時我國制定的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2020年的裝機規模目標分別都是3000萬千瓦,可謂旗鼓相當。

十年沉浮命不同

然而,十年過去了,截止到2020年底,風電的裝機規模為2。81億千瓦,光伏裝機2。53億千瓦,風電和光伏裝機規模幾乎為最初規劃的十倍。

再看生物質發電,2020年底累計併網裝機2962。4萬千瓦。其中,垃圾焚燒發電1536。4萬千瓦,農林生物質發電1338。8萬千瓦,沼氣發電87。2萬千瓦。

需要指出的是,十一規劃中的生物質發電裝機目標指的是農林生物質發電,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連最初的一半目標都沒實現。

風電+光伏為何做大

最初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基本上處於同一起跑線,但是十年之後風光電裝機規模十幾倍於生物質發電,並不僅僅是政策的因素,而是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

同為新型能源產業,風電和光伏全產業鏈環節的企業都在積極培養產業生態。無論是投資、施工、還是裝備企業,哪怕僅僅是做個支架也都在積極的開發路條。

在風電和光伏產業,大部分的專案並非是投資公司開發,而是各個產業鏈環節的裝備企業開發的。它們知道,只有把盤子做大了,才可以分割更大的蛋糕。

生物質發電亂像

相反,在生物質發電行業所有的專案都是投資公司在推動,包括三大主機廠商在內,沒有一家裝備企業參與到專案開發中,它們只想被動的賣自己的產品。

在資本逐步退坡生物質發電後,很多生物質鍋爐廠商哀嘆生意越來越難做,一年到頭也籤不了一個單,豈不知不去主動培育市場,哪裡來的生意可做。

生物質發電行業,沒有人去培育市場,沒有人去推動標準,沒有人去爭取政策,有的是想撿便宜的,甚至是為了維護一家利益不惜出賣整個產業。

整個產業需要反思

風電+光伏產業之所以火熱,是因為其把資本、專案、裝備、人脈等各路資源整合到了極致,全產業鏈都在大兵團作戰,不成功都難。

反觀生物質發電可以說是一盤散沙,就像打遊記的散兵遊勇如何能夠成氣候。十年風光電裝機規模擴張了近十倍,而生物質發電卻依然為生存討飯吃。

生物質發電燃料成本高,但是發電小時數長,還有熱負荷市場,還依然保留財政補貼。生物質發電可媲美煤電,之所以發展不起來還是自身出了問題。

很多人樂觀的估計,到2022年生物質發電將迎來利好政策。可是筆者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把產業生態做好,再好的政策也是扶不起阿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