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國企月薪六千和私企12000元,該怎麼選擇?

朋友紅梅今年35歲,剛從一家民企辭職出來,重新換一家公司。因為多年豐富的經驗,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頭,她就拿到了兩個offer。

一個offer是國企,平臺大而穩定,可惜的是薪資比她原先的收入還要低,只有6000元左右;另一個offer仍然是私企,是一家剛創業不久的基金公司,薪資開到了12000,是國企的足足兩倍。

對於這兩個offer,紅梅有些犯難了,自己這個年齡了究竟該去國企還是民企呢?

帶著這樣的困擾,她來諮詢我的建議。對此,我談了三點看法。

35歲,國企月薪六千和私企12000元,該怎麼選擇?

一、評估兩家公司的發展前景

過了35歲的年紀,選擇工作確實不該衝動為之,需要慎重考慮後決定。

一家國企,一家民企,從收入看似乎沒有什麼可比性,民企是國企收入的兩倍之高。

但是值得關注的是,開出高薪的民企只是一家初創的新公司,拿高薪來吸引人才也是十分正常的。

關鍵在於,這家新公司能否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比如業務增長趨勢如何、在市場上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人才的培養狀況等等。

而相對來說,國企的發展是較為平穩的,即使業務難以大幅增長,也不會出現和某些民企小企業那樣難以為繼的經營狀態。

紅梅可以綜合比較兩家公司長遠週期的發展趨勢,選擇更有前途的那一家。

35歲,國企月薪六千和私企12000元,該怎麼選擇?

二、除了顯性收入,還要看到隱性收入

紅梅認為國企開出來的月薪不高,從表面看的確不算高,甚至低於她此前的工資。

但是我也在國企幹過多年,我知道的情況是:國企雖然工資不高,但是其各種福利待遇是遠超民企的。

首先是實物福利這些,好一些的國企,逢年過節都還是會有節日福利發放,這些福利其實也可以視為等同貨幣價值的薪酬。

其次是住房公積金和各類補貼,國企的公積金繳納往往要高於民企,而一些創業公司甚至還沒有給員工繳納公積金,僅僅這一項,差距可能就是一年上萬元。

最後是一些其他的隱性福利,比如帶薪免費的培訓、更多的帶薪年休假、補充保險等。

雖然員工享受這些福利,並沒有實質的感受,但它們也都可以用貨幣來進行衡量。

綜合上述這些隱性收入,也許兩家公司的offer差距就大大縮小。

35歲,國企月薪六千和私企12000元,該怎麼選擇?

三、考慮失業的風險

過了35歲,尤其是女性而言,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有保障這件事,甚至比賺錢更為重要。

我也有另一個朋友,40歲的女性職場人,就是經常在私企之間跳槽,但是最近這些年,她真的不敢跳槽了,因為每次失業以後,她都不得不要在家等待更久的時間才找得到下一份工作。

而且新工作往往也是越來越不理想,每次跳槽以後都會產生後悔的心態。

會出現這種狀況也是可以理解,企業不願意招收大齡的職場女性,更喜歡年輕人來工作。

因此假如自身缺少足夠的競爭力,還是考慮國企的穩定性更好。

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說,人們都需要優先滿足基本的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才能有更高的追求。

寫在最後

35歲的中年人,是該選擇月薪6000的國企還是月薪12000的民企呢?

答案沒有唯一,但若考慮各種要素,我建議優先考慮那家你嫌棄工資低的國企。

各位朋友,您如何看待呢?

舉報/反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