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營收淨利雙雙超預期 為何轉型中的陸金所驅動力不足?

美東時間4月26日盤後,陸金所釋出了2021年Q1財報,資料顯示本季度實現營收152。51億元,同比增長16。9%,淨利潤為49。69億元,同比增長18。7%,公佈業績後盤後股價上漲2。63%。

Q1營收淨利雙雙超預期 為何轉型中的陸金所驅動力不足?

從週一盤後股價表現來看,表明資本市場和部分投資者對陸金所本季度財報的一些肯定。

作為唯一一家已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去P2P轉型成效顯著,但轉型之路道阻且長。結合他對外發布的這份新財報,或許可以對轉型陣痛期的陸金所的發展有更深的瞭解。

營收增長依賴技術平臺業務,聚焦小微企業影響零售信貸服務費

具體來看,本季度營收152。51億元,同比增長16。9%;淨利潤49。69億元,同比增長18。7%;淨利潤率為32。6%,上年同期為32。1%。兩項資料均超出預期,顯示出一季度的強勁增長力。

這是陸金所上市後的第三份財報。本季度與上季度相比,營收增速已大幅提升到兩位數。

Q1營收淨利雙雙超預期 為何轉型中的陸金所驅動力不足?

針對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陸金所控股聯席CEO計葵生表示:陸金所控股的業績增長超出指導預期,這得益於零售信貸業務的反彈,業務穩健增長、收入結構持續最佳化,向風險分擔模式的轉型進展良好,以及財富管理業務客戶資產與費率的穩定。

具體來看,陸金所Q1技術平臺營收為102。90億元,同比下降7。1%,這項業務佔總營收比重超6成。其中,促成零售信貸的服務費為96。65億元,同比下降9。4%;財富管理交易和服務費用為6。25億元,同比增長52。8%。

零售信貸業務在本季度出現下降,原因是零售信貸便利化服務收費下降。

貸款方面,財報顯示,一季度促成的新增貸款同比增長17。3%至人民幣1724億元。雖然沒有達到1750-1800億元這一預期區間,但是,小微企業借款佔比高達75。7%,較2020年同期增長近10個百分點。

另外,優質借款人(G1~G3級別借款人)貢獻佔比達65。9%,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58。7%。同時,陸金所在本季度促成的貸款總額的逾期天數30+拖欠率穩定在2。0%。較2020年第四季度環比持平,維持穩定。

這意味著,陸金所的零售信貸業務繼續流向小微企業,並且信貸質量持續提升。

美股研究社認為,中國零售信貸市場的體量龐大,供需缺口較大,這為金融科技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當下我國經濟持續回暖,小微企業貸款需求明顯攀升,潛在市場需求非常樂觀。

此外,從陸金所零售信貸業務的優勢來看,依靠平安這棵大樹,一方面能借助平安原本的銷售渠道獲客,並能挖掘可觀數量的潛在客戶,擴寬更大的線下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基於平安系保險、銀行、券商等多維的資料賦能,能為陸金所提供多維度的金融資料支援。

展望二季度,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零售信貸業務新增貸款將同比增長12%至15%,達人民幣3174億元至3274億元。相信該業務將會為陸金所創造更多的收益。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零售信貸業務面臨的一些問題:

陸金所控股在財報中表示,隨著業務模式的演變,其收入結構發生了變化,開始逐漸承擔更多的信用風險。

在以往的財報中,零售信貸業務收入佔比約8成,此次調整後收入佔比超過6成,依然嚴重依賴該項業務。

此外,國家監管趨嚴的形勢下,民間借貸利率上限僅為4倍LPR,相比此前大幅下降,嚴重影響到借貸機構的利息空間。

營收實現一定增長,本季度陸金所Q1利潤也保持平穩增長。在利潤增長背後,我們可以看看陸金所的成本結構。

Q1營收淨利雙雙超預期 為何轉型中的陸金所驅動力不足?

根據招股書,2020年上半年,陸金所的銷售和市場費用同比增長了21。3%至43億元,在總收入中的佔比由2019年同期的30。3%提高至 33。6%。獲客費用是銷售市場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中泰證券的測算,2018年至今陸金所零售信貸業務的獲客成本約為4000元/客。

本次財報顯示,銷售和營銷費用2021年第一季度增長5。5%,從2020年同期的40。14億元增加到42。33億元。這意味著,陸金所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面臨獲客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成本控制方面仍需最佳化。

使用者增長利好財富管理營收,但科技轉型後勁不足

陸金所的另一核心業務是財富管理,面向的人群是以中產階層和富裕人群,提供高客單價的理財產品服務。

截至一季度,陸金所控股財富管理業務客戶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8。7%,達到人民幣4211億元。財富管理平臺註冊使用者增至4650萬人,活躍投資者數量由去年一季末1260萬人增長至1480萬人,同比增長17。5%。

其中一季度客戶在公司現有產品中的資產(不包括遺留產品)為4171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818億元相比增長48%。

目前,財富管理紅海格局下,傳統的銀行、券商渠道競爭激烈,陸金所、螞蟻集團、微信支付、天天財富等平臺也鏖戰猶酣。這條賽道並不缺少技術強悍的網際網路巨頭和資金雄厚的傳統金融機構。

與螞蟻集團和京東數科相比,陸金所體量較小,使用者規模也存在較大差距。螞蟻集團主要瞄準的是普通消費者,突出門檻低、易於理解的特色。但陸金所專注於服務高淨值人群,提高了投資門檻,獲客面狹窄,因此在流量端和產品端優勢不明顯。此外,陸金所的財富管理業務與平安系其他平臺相似,難以形成獨特的區分度。

另外,在轉型方面,金融行業對科技的需求越強烈,背後的市場潛力越巨大,越值得深挖。科技輸出金融行業趨勢已經勢不可擋。

螞蟻科技、京東數科等一批金融巨頭,紛紛向科技賦能轉型,陸金所也在近幾年打造出“智慧營銷推薦”、“智慧客服機器人”、“AI面籤”等多項服務,透過個性化的智慧理財解決方案,一季度客戶留存率上升到96。9%。

但是,從研發費用來看,以2019年資料為例,螞蟻集團研發費用達106億元、相當於營收的8。8%;京東數科同期研發費用25。67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14。1%;東方財富網研發投入3億元,佔營業總收入比例為7。2%。而同期陸金所技術方面支出19。5億元,相當於營收的4。1%。

Q1營收淨利雙雙超預期 為何轉型中的陸金所驅動力不足?

圖片來源:全天候科技

技術研發員工人數為1252人,佔比僅為1。5%。遠不及行業其他對手。

Q1營收淨利雙雙超預期 為何轉型中的陸金所驅動力不足?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同樣都是向科技轉型,用科技賦能,但陸金所還是面臨動力不足,研發投入不如網際網路巨頭也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

並且,從營收結構圖也能看出,財富管理業務僅佔收入的4。09%,並沒有為利潤貢獻更多的價值。

Q1營收淨利雙雙超預期 為何轉型中的陸金所驅動力不足?

在美股研究社看來,陸金所還需要堅持金融+科技的定位,讓科技為金融賦能,才能在擁擠賽道中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也能為營收創造更多財富。

聚焦金融科技尋求增長點,陸金所從傳統向科技轉型還差多遠?

本次財報中還有兩個細節值得我們注意:

一是陸金所在與保險公司合作擔保貸款方面,進一步降低了依賴性。財報顯示,截至一季度,由第三方保險合作伙伴承擔風險的貸款餘額佔比已降低至86。8%,去年同期,這一比例尚為95。1%;平安產險提供擔保的貸款佔比從去年同期92。5%下降至78。3%。

二是網貸歷史產品清理問題。陸金所控股在本季度基本完成了網貸歷史產品的清理工作,實現了平穩過渡。截至3月31日,歷史存量產品僅佔客戶總資產0。9%。而現有產品對應的客戶資產規模實現大幅躍升,同比增長48。0%,達人民幣4171億元。

自從去P2P化後,陸金所一直在積極轉型。針對未來的科技佈局,陸金所控股聯席CEO計葵生表示,今年陸金所控股正在四個方向進行業務最佳化:

首先,繼續加深對大資料和人工智慧能力的合規應用;其次,開發實時規劃工具,以更好地支援其零售信貸業務獨特的O2O銷售模式;第三,整合兩大主營業務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的基礎架構與服務實現更大業務協同效應;第四,透過雲解決方案將技術和經過驗證的線上運營模型輸出給中國香港以及東南亞的銀行合作伙伴,以擴大公司的業務範圍。

上一季度陸金所釋出財報之後,傑富瑞將陸金所目標價從17美元上調至18。5美元。而3月底,伯恩斯坦(Bernstein)給予“遜於大盤”評級,並宣佈將其目標股價定為10。5美元。本次業績公佈後,陸金所是否還能贏得機構們的青睞和看多,仍有待觀察。

雖然背靠平安這棵大樹好乘涼,但是市場和投資者也期待陸金所不斷地突破,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另外,國家民間借貸保護利率下調的背景下,陸金所還將面臨更多挑戰。上市之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希望陸金所在未來能降低對零售信貸業務的依賴,強化財富管理業務能力,推動多元化業務發展,挖掘更多的利潤增長極。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註明版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