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基金的N個維度

“炒股不如買基”正在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不過對於很多基民而言,如何選擇一隻適合自己的基金並一直拿著獲利成為困擾他們的一道難題。其實要想選到一隻好基,需要基民從業績、基金經理從業年限及背景、行業、基金公司等以上幾個維度做篩選。

2020年的結構性牛市“引爆”了公募基金行業。截至2020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9。89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34。70%。其中權益類公募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佔比為32。28%,較2019年底提高10。69%,成為規模增長的主力。

權益基金佔比的大幅提升得益於爆款基金頻發。資料顯示,2020年發行份額超百億的基金達27只,其中華安聚優精選、鵬華匠心精選、南方成長先鋒、匯添富中盤價值和易方達均衡成長髮行份額更是超200億元。

爆款基金的發行離不開市場的支援。2020年末,滬指漲幅為13。9%;深證成指漲幅為38。7%;創業板更是牛冠兩市,漲幅達65%。

作為相對收益的公募基金,2020年的業績表現亮眼。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54。99%,混合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59。57%。

雖然權益基金2020年表現爆棚,但是根據天天基金網資料顯示,2020年全年基金投資者的平均收益僅為14%,“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魔咒再次出現。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基民將基金當做股票炒,俗稱“炒基金”;另一方面是基民對於所持基金不太瞭解,一旦有盈利,便開始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導致收益不太理想。

因此,如何挑選一隻好基成為困擾基民的一道難題。

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

買公司就是買管理層,這是二級市場價值投資者奉為圭臬的一句話。同樣,這句話也適合買基金,買基金就是買基金經理。

而基金經理的能力主要靠業績說話,跟好演員一樣,要有多部代表作,而不是轉瞬即逝的流量明星,空有流量沒有作品。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演,但歷史又總是驚人的相似。考察基金經理的過往管理業績,雖然預測不了未來的業績,但可以起到一個參照的作用。

如果一個基金經理,不僅經歷過牛熊市,而且中長期的管理業績還能排在前1/3,那他未來保持優勢的確定性是較大的。

A股素來有7年一輪牛熊,這也意味著一位成熟的基金經理至少要有7年的從業經歷。當然,由於我國公募基金起步較晚,很多年輕基金經理一般在任職基金經理之前已經有3-5年的投研經驗。因此,選擇從業至少3年的基金經理更能看出他的抗風險能力和中長期投資策略。

不同基金經理由於其從業背景的不同,其操作風格也千差萬別。風格差異無標準,關鍵在於基金經理能否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為投資者創造更高的收益。

基民選擇基金經理時,需要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比如,有些基金經理崇尚價值投資,不作擇時,這類基金的業績波動可能會比較明顯。另外,有些基金經理偏好成長股,但市場風格偏向藍籌,典型的便是2016-2017年的藍籌風格,成長股被冷落,而這一時期成長股基金經理的業績表現並不突出。

此外,除了業績、從業年限、投資風格外,基民還需要關注基金經理此前的從業履歷。

有些基金經理之前是做宏觀策略的,後期轉崗成為指數基金基金經理;有些基金經理一直是做固定收益的,突然被安排管理主動型基金。如此調動對於基金經理這種對專業性要求嚴格的崗位顯然是不合適的。

選擇大於“努力”

是選擇大於努力重要還是努力大於選擇重要,這樣的爭辯時常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有人因為選擇了網際網路行業短時間內飛黃騰達;有人因為選擇了夕陽行業努力半輩子依然在基層。

同樣,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二級市場上。2020年重倉新能源、白酒、醫藥等板塊的基金多數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其中,農銀匯理工業4。0混合、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農銀研究精選、農銀匯理海棠三年定開的收益率均超過120%。農銀匯理基金經理趙詣一人包攬了4只翻倍基金,複製了2019年廣發基金經理劉格菘的傳奇。

從趙詣管理的基金來看,配置上以5G產業鏈、新能源、高階製造為主。

作為世界上“第三大酒莊”,易方達張坤重配白酒路人皆知。靠著白酒137。47%的年度漲幅,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2020年漲幅達95。09%;易方達新絲路靈活配置混合2020年漲幅達78。77%;易方達中小盤混合2020年漲幅達84。34%;

靠著重倉白酒,張坤成為第一位管理規模突破千億的權益基金經理。

choice資料顯示,2020年28個申萬一級行業當中,21個上漲,7個下跌。其中休閒服務行業上漲幅度高達99。38%,位居2020年度漲幅榜第1;新能源、光伏集中的電氣裝置行業上漲幅度達到94。71%,位居年度漲幅榜第2;食品飲料漲幅84。97%,位居2020年度漲幅榜第3。

與“常青”行業動不動翻倍的漲幅不同的是,被視為“夕陽行業”的房地產板塊位居2020年度跌幅榜第1,下跌幅度高達10。85%;通訊板塊位居2020年度跌幅榜第2,下跌幅度高達8。3%;建築裝飾板塊位居2020年度跌幅榜第3,下跌幅度高達7。92%;紡織服飾和銀行分別列為第4、第5。

選基金的N個維度

部分重倉金融、地產等板塊的混合型基金業績表現欠佳,比如東方週期優選靈活配置混合、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混合等。

基金公司規模與長期業績成正比

事實上,基金經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靚麗的業績背後是基金公司整個團隊在支援。

支援基金經理的團隊包括:研究團隊、交易團隊、前端銷售、資料系統、IT支援等部門協作可以形成合力,擴大資訊來源,系統化投資分析。包括行業態勢、公司實地調研等,單個投資者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而且,基金還可以參與個人無法完成的投資,比如參與銀行間市場、量化交易等等。

海通證券資料顯示,基金公司的規模與長期業績呈現正相關。

從長期業績來看,基金公司5年期業績排名最受關注。景順長城基金成為最近五年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榜冠軍,最近5年權益基金平均收益達到145。61%,在97家基金中排名第一。

信達澳銀基金緊隨其後,以144。73%的收益在97家基金中排名第二。諾德基金、泓德基金、銀華基金、東證資管、易方達、前海開源、民生加銀、交銀施羅德排名第三至第十,這些基金公司整體收益均超過113%。

此外,興全基金、國泰基金、上銀基金、萬家基金、圓信永豐等最近5年的權益基金絕對收益也超過100%。

顯然,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於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5年大型和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為98。31%、90。04%,而小型的僅為58。52%。這也說明大中型基金公司較為強大的投研實力,能讓基金公司更及時地把握市場機遇獲取較好收益,“馬太效應”明顯。

其實這也發生在基金銷售中,易方達、匯添富、南方、廣發、景順長城、交銀施羅德等頭部基金公司擁有較好感召力,新基金髮行較強,資金正流向此類“頭部公司”。

資料顯示,在2020年27只百億爆款基金中,來自頭部基金公司的佔比最大。其中匯添富基金有七隻;易方達基金有五隻;鵬華基金有三隻;南方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各有兩隻;嘉實基金、工銀瑞信基金、華安基金、中歐基金、景順長城基金、交銀基金各有一隻。

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表示,過去有些基金經理更善於利用資訊優勢和市場波動做短線,單兵作戰也能取得不錯的業績。但現在全市場4100多隻股票,基金經理更多需依賴團隊的研究支援。

老基不如新基的誤區

很多投資者喜歡買新基金,認為淨值低、便宜,就像在商場買打折商品一樣讓人感覺很划算。因為大家潛意識認為便宜的基金上漲空間大、下跌空間小,反之貴的基金上漲空間就比較小。

然而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誤區。一般買新基金的理由在於這隻基金的風格、可投資範圍和該基金經理管理的老基金區別很大,而不是因為老基金的淨值高造成基民的“恐高”心理。

其實相對於老基金,新基金因為建倉時間比較長,比較適合在市場處於低位時買入,這樣低位建倉,未來市場上漲時能分享市場上漲的紅利。而老基金已完成建倉,更適合快速參與到市場行情中來分享市場上漲紅利。

此外,由於明星基金經理募集的新基金被很多基民搶購,導致配售比例很低,也就有了買基金像“打新”的說法。

比如2021年易方達馮波發行的競爭優勢企業募集金額達2398億,實際限額150億。因此不管你申購多少都只能按6。255%的比例分給你相應的額度。

一般來說,新基金髮行的申購費為1%-1。2%,老基金在很多基金公司官網或第三方基金代銷平臺都有折扣優惠,最低可以一折甚至更低。

而且新基金成立後,有不超過3個月的封閉期,在這段時間資金不能贖回,非常考驗投資者的耐心。而老基金在交易日內可以自由申贖,流動性更強。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一位已經管理了多隻基金的基金經理而言,新基金的倉位配置一定程度上與老基金相差不大,這樣也容易造成新基金給老基金“抬轎”的情況。

頂部